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刀雖鋒利無比,但面對中國這把斧子,只能服軟

日本刀雖鋒利無比,但面對中國這把斧子,只能服軟

日本是中國的鄰國,從古至今有很多的交集。他們曾經羨慕過我們燦爛的文明,努力地學習我們的文化,還在自己國家的文字中加入了漢字的元素進去。

這是個極其聰明,也很有野心的民族,他們學習到了我們的知識之後,短時間之內對我們俯首帖耳,但是如果他們發現曾經的大國已經落後於他們時,就會展開對我國的進攻。

抗戰時期日本人往往都隨身攜帶著一把刀,這把刀往往很長,而且這把刀不能讓別人碰,只有在關鍵的時候才拿出來使用。日本人對他們的刀十分珍惜,這些刀背後,就是當時的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精神推崇以武力解決問題,他們鼓勵全民上戰場,讓他們以在戰場上殺敵為榮耀,以苟活為恥辱。

日本人的教育中,也反覆強調了這一個概念,他們的目的,就是讓日本的年輕一代受到影響,對戰場產生強烈的憧憬和對勝利極強的渴求。

等這些年輕人長大之後,就剛好成為統治者手中侵略的一個個棋子。

日本從古代的時候開始就熱愛他們的刀,他們的刀,多數設計得十分巧妙。刀的弧形十分精妙,這是日本刀能夠具備超強的切割能力的原因。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人們在和倭寇作戰時,往往就深受這把刀的影響。這刀實在是太過於鋒利了,它的劈砍效果更是一流,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不過,智慧的勞動人民當然還是要想出能夠抵禦日本刀的武器出來,不然這麼長的時間過去,我們若是一點進步都沒有,恐怕早就被日本人給侵蝕了。

據《松溪縣誌》記載,在嘉靖時期,倭寇試圖攻破福建的一個小城市。

這些日本人的殘暴,大家都是知道的,如果被攻城成功,恐怕這城裡的百姓都要遭受劫難。

倭寇把城中人逼到了絕境,於是民間百姓自告奮勇組成一支敢死隊抵禦倭寇。血戰多天後,一個倭寇頭目爬上了城池大開殺戒。

眼看前線就要失守,一個大漢跳了出來,此人名叫張德力氣極大,他手持一把大斧衝上去一斧子就將橫行的倭寇頭目劈落在地。

守城的人士氣大振,一個個搬起石頭砸向城下的倭寇,經過多日血戰,倭寇死傷慘重再也越不過城池一步,只能慌忙逃竄。

明朝魏溶感慨「張公一斧,合城數萬口得以保其首領,厥功懋矣!」

這場戰鬥雖然很小,但是它卻反映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只要中國人勇武精神永不丟失,即使倭寇刀再鋒利,我們何懼之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幽默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和珅15年貪了8億,每天搶著送錢的人不斷,撈金渠道令人嘆為觀止
崇禎刀下存活的明朝公主,落魄民間嫁給了一農民,抑鬱而終

TAG:幽默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