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電影節閉幕,是枝裕和首摘金棕櫚,亞洲力量崛起
為期12天的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在昨晚落下帷幕,頒獎典禮上,最受矚目的最佳影片金棕櫚頒給了是枝裕和《小偷家族》,這是是枝裕和五次入圍戛納主競賽,終於拿下了自己的第一座金棕櫚。
而和他同樣五次入圍的賈樟柯,《江湖兒女》在首映期間收穫眾多好評,卻顆粒無收。李滄東的《燃燒》,以創記錄的場刊評分3.8分本是奪獎熱門,卻也未獲得任何官方獎項,僅僅收穫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獲獎名單如下:
另一部受國內觀眾關注的,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在「一種關注」單元同樣沒有獲獎。本單元最佳影片頒發給丹麥籍伊朗裔導演阿里·阿巴西(Ali Abbasi)的《邊境》(Border)。
短片單元,金棕櫚獲得者是Charles Williams(澳大利亞)《所有這些生命》,中國導演魏書鈞的《延邊少年》獲短片特別提及獎,這是幾部中國影片在本屆戛納獲得的唯一一個獎項。
主競賽:鐵樹開花
《江湖兒女》、《燃燒》的顆粒無收讓人頗感惋惜,又頗感意外,但儘管如此,金棕櫚獲得者是枝裕和也並非是爆冷門。
是枝裕和
2013年,是枝裕和《如父如子》拿下戛納評委會大獎,離金棕櫚僅僅一步之遙。是枝裕和的電影風格有一貫的延續性,在家庭題材中,通過對人情的梳理,探討身份認同等更宏大的問題。賈樟柯今年在戛納與是枝裕和的對談中說,「他的電影越來越能夠從一個很微小的角度出發,呈現出一個非常寬闊的視野,和具有超越性的理解層面。」
在《小偷家族》中,他的敘事視角更加客觀,沒有所謂的中產階級視角或者「賣慘」的成分,敘事和鏡頭的剋制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凱特·布蘭切特在發布會上說,「《小偷家族》制勝的關鍵是情感。而這種恰到好處的情感正得益於克制。」
獲得第二大獎項評委會大獎的是美國黑人導演斯派克·李的《黑色黨徒》,他1989年曾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時隔多年重回戛納。他的作品經常涉及社會及政治,對種族話題也有很高的敏感度。
斯派克·李
《黑色黨徒》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故事背景發生在種族衝突最為激烈的70年代,講述了美國一位非洲裔警察 Ron Stallworth,在當年趁 3K 黨應徵新成員的時候潛入內部,與 3K 黨內的領袖、白人至上主義者 David Duke 成為了朋友。
《黑色黨徒》以種族主義為主題,以卧底警察為主角,卻是一部喜劇片,充滿了黑色幽默。片中 Ron 作為黑人警察講了很多關於種族主義的笑話,也包含來自白人歧視的反諷。
今年的戛納電影節特別設置了一項「特別金棕櫚獎」(Special Palme d"Or),頒給了讓-呂克·戈達爾的新作《影像之書》。
《影像之書》是戈達爾對自己職業生涯與藝術人生的總結,把自己多年以來紀錄的影像整理成「書」,包含了西方社會試圖對阿拉伯社會的干涉,以及戈達爾自己對當今電影業潮流的看法。
凱特·布蘭切特解釋了為什麼給戈達爾頒發戛納歷史上第一座「特別金棕櫚」獎盃,「我們作為評審團成員,想要嘉獎這樣一位永遠在創新、永遠在挑戰新藝術形式的偉大導演。」
法國人最愛、最崇敬的戈達爾導演,雖然尚未獲得一座最佳影片金棕櫚獎盃,但他從60年代至今一直堅持創作,此次本人未到戛納現場,仍通過FaceTime視頻連線,這位「法國新浪潮的活化石」,也是法國電影的一個精神支柱。
戈達爾通過視頻連線接受採訪
Metoo行動:女性力量
最佳女主頒發前,演員 Asia Aregento發言,說哈維·韋恩斯坦1997年在戛納電影節強姦了她,那時她21歲,她說在座的甚至有人知道卻隻字未提,「我們不會再容忍這種惡行!」現場鴉雀無聲。
Asia Aregento(左)
從去年十月哈維·韋恩斯坦被指控性侵以來,歐美電影界掀起了一場反性侵的Metoo行動,各大電影節都成為主要陣線,本屆戛納電影節也不例外,針對女性的弱勢地位作出了特別舉措。
本屆戛納電影節開設了「性騷擾舉報熱線」,並且向每一位電影節參加者發出倡議,對性騷擾零容忍。凱特·布蘭切特帶領82位電影界女性代表集體出現在首映式紅毯上,為女性電影從業者平等權益發聲。
作為回應,戛納電影節藝術總監特里爾·福茂、「導演雙周」藝術總監愛德華·維恩特普和「影評人周」主席查理斯·特松聯合簽署了一份特殊聲明——「為電影節尋求性別平等的承諾」——包括提高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女性導演的提名、增加女性評委的數量等。
本屆戛納主競賽單元中,有三部女性導演作品,其中兩部都有所斬獲,納迪·拉巴基(黎巴嫩、法國、美國)《迦百農》獲得評審團獎,愛麗絲·洛爾瓦徹(義大利)《幸福的拉扎羅》獲得最佳劇本。
談及Metoo運動是否會對女性導演作品產生影響,凱特·布蘭切特說,「並不會,這些女性導演之所以可以參賽,並不是因為她們是女性,而是因為她們作品本身的質量。」
此外,「一種關注」單元最佳表演獎之一,頒給了《女孩》(Girl)中飾演性別錯位的女芭蕾舞者的男演員維克多·博斯特。導演盧卡斯領獎時和維克多一起上台,他感謝了「一種關注」把最佳表演獎給了維克托,「因為這個獎是不分性別的,跟影片想要傳達的訊息很相似。」
《女孩》主演維克多(左)、導演盧卡斯(右)
性別不是障礙,也不是評判標準。但是在女性作為弱勢一方受到侵害之時,作為一個集體覺醒和發聲,對女性電影力量的成長是有利的。
滄海遺珠
本屆戛納電影節,有些影片被寄予厚望,卻未獲得重要獎項。即便未被獎項認可,但在未來一年中,這些影片的熱度仍將持續。
比如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引起國內外媒體熱議,被法國雜誌Telerama評論為「毫無疑問是2018年最偉大的電影。如果說今年戛納有一位偉大的電影人誕生,毫無疑問就是畢贛。」無論這些評價是否有情緒化的成分,畢贛正在走向成熟,走向更大的舞台。
另一部是李滄東的《燃燒》,在公映期間,由《SCREEN》雜誌彙集11家媒體、影評人的場刊評分中,以3.8分(滿分4分)創下新高,並且遠超第二名的2.9分。目前來自中國香港的安樂電影公司已經買下了《燃燒》的發行權,離中國的距離又近了一步。
作為目前影響力最大的電影節,戛納吸引世界上最優秀的藝術片導演和電影工作者,他們選擇在戛納首映,並把影片帶到世界各地。
這些優秀的藝術片導演,也許將投入新的創作,並在幾年後帶著新作重回戛納。明年戛納將迎來下一波客人,老朋友或者新面孔,繼續將電影的使命延續下去。我們明年見。
※是枝裕和的轉型之作,為何評分如此極端?
※專訪第三屆青蔥計劃十強選手
TAG:導演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