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長壽的大詩人
人生七十古來稀,在古時候人的壽命平均在六十歲左右,但是在唐朝時期,七十歲高齡的也人不多見。然而,在古代詩人中,壽命最長的人,竟然是我們蕭山(永興)人——賀知章,所以西姐姐覺得很自豪,在520這個特有價值的日子裡,帶上小夥伴們,和老賀約會去了。
即然要和老賀這位大文人約會,西姐姐在出發前得先去了解了解他,才能和小朋友講老賀的故事呀!這幾天西姐姐可是廢寢忘食,只要一有空,就翻閱各類書籍,講歷史名人故事可不能掉以輕心。說實話,西姐姐真的很緊張,如履薄冰。所以這次沒有大範圍的去宣傳,也沒有大範圍的去邀請大家去聽我講課。要是不小心哪裡說錯了,也懇請親愛的書友允許我和你們一起成長。萬一有什麼紕漏,大家及時告知我,我一定虛心接受。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唐代詩人、書法家。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少時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後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賀知章為人曠達不羈,好酒,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86歲告老還鄉,不久去世。與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與李白、李適之等謂「飲中八仙」;又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司馬承禎等稱為「仙宗十友」。其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洒,其中《詠柳》《回鄉偶書》等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詩》錄其詩19首。
對這位歷史名人的籍貫和故居地的幾種說法。一是周峰主編的《隋唐杭州三大詩人》中說賀為杭州人,並註明為今杭州蕭山。二是謝善鐃主編的《古越醉話》一文中,認為賀是蕭山人或紹興人還不清楚。三是鄞縣聞氏認為賀既不是蕭山人,也不是紹興人,而是四明人,依據僅為賀有「四明狂客」之稱號,我想四明山區是他出遊的理想之地,可以過上隱士的游逸生活,所以才得此一說。此外,對賀的古宅也有多種說法,有今蕭山區的周家湖、原雲石和來蘇等。
2013年,因位於新塘街道文裡頭村的明代建築羅婆橋突然坍塌,在尋根追源過程中,經過探訪和查閱資料,偶然獲得有關確定賀知章籍貫和故宅的重要信息。原來,其故居地為越州永興縣潘水,即今蕭山區新塘街道羅婆橋北端。所有我們有理由堅信,賀知章就是我們蕭然山人也。
沿南秀路世紀聯華西側羅婆路,前行100米,我們就可以看到「蘿婆寺」和「蘿婆橋」,兩者應同出一人「蘿婆」。據《民國蕭山縣誌稿》記載:「蘿婆橋,明萬曆年間趙汭修。那麼 這個「蘿婆」是誰?為何要立寺?
蘿婆寺
我們細看知章公園大門雕像第一圖,一位文人挑著籮筐,前頭擔母后擔經書,不用想不用猜,此人就是賀知章。從這一史料中記載, 賀知章母親因受山川中的邪氣得了瘴病,不能行走,賀知章孝母,用「籮筐」前擔其母后擔經書,挑行於鄉間。賀知章擔著母親出門,最多去的地方是寺廟,因為母親信奉佛教,賀知章在寺廟裡也可以借著燭光看書,還能吃到齋飯。久而久之,鄉民們便給賀知章取了個綽號叫「賀擔僧」,其母叫「籮婆」。(註:毛奇齡《九懷詞·荷擔仙》中稱「荷擔仙」,乃音近之誤。
當時這橫擔河上架了一座木橋,橋寬不到四尺,賀知章擔著母親過橋,母親看到橋下的水,心裡害怕起來,他就對賀知章說道:「兒啊,這橋是永興幹道上的大橋,來往行人很多,如果日後你當官有錢,就一定要修座石橋。」賀知章說,如果我有錢,就尊母命,造一座漂亮的大石橋給母親看看,母親會心地笑了。
賀知章回鄉時,皇帝送了他一箱金銀珠寶,又有豐厚的俸祿,賀知章就親自督工建橋,初名「橫擔橋」----「橫擔」之名,取于越人「挑籮歪擔」的一種姿態,它易於挑擔人放腳走路。後鄉人改名「籮婆橋」,因為這座橋是在「籮婆」提議下建造的。這座籮婆橋在紹興府志和明代的《蕭山縣誌》中均有記載,明代的鄉紳,知章母親趙氏的後代——趙汭曾經重修過籮婆橋。近代也被蕭山文管會列過文物保護點,可幾年前被一貨船撞倒二孔,今殘存。
對於「籮婆寺」也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是為了紀念籮婆和賀知章到此督工造橋的業績,在橋北頭建了個「籮婆寺」。另一種說法是賀知章因信奉道教拆宅建寺,名雲門寺,「羅婆寺」本名叫雲門寺,以道教所供奉的關雲長命名,每月十八有個太平相會。籮婆寺在1956年被大颱風吹倒,後重修。
賀知章字季真,號四明狂客、黃冠道士,這些字型大小都和賀知章的道教信仰有關。何謂季真?我們古代對「季」是少小的意思,真是指教門的真人或真仙君,可以說他少小時就想做真仙君。
李白憶賀知章詩:敕賜鏡湖水,為君台沼榮。這裡的君和台均指仙君仙台,沼是宅旁河灣。可見當年李白已稱賀知章為「真仙君」了。宋代詞人樓明題賀知章像詞:「不有風流賀季真,更誰能識謫仙人?」賀知章晚年是正統的道教名流。
賀知章不但熟通經書,而且用草書專門寫了《孝經》,是個孝子, 到三十七歲時才去考進士,這與他孝順母親有關。
在《飲中八仙歌》中,杜甫是這樣描述賀知章的: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說賀知章同學喝多了,騎在馬上遙遙晃晃像划船一樣,一眼沒看清楚直接掉井裡了,幸虧井水也不深,駕知章乾脆在井底睡了一覺。您瞅瞅這喝酒的境界。
《飲中八仙歌》就是八個很牛的人都喜歡喝酒,喝酒好像在唐朝是一種風氣,男人和男人見面,不喝點不像朋友,喝醉了才是哥兒們,這點直到1400年後的今天也是如此。「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眼花落井水底眠。」他們這些詩人酒中有詩,詩中有酒。
賀知章和李白是好朋友,當年賀知章和李白相識之際,便是以酒識友。老賀出生於公元659年,比李白大42歲,所以說他和李白絕對是忘年交。
據說賀知章公元742年,第一次見到李白時,立刻被李白的才華所傾倒,那個時候他已經80多歲了。這裡面還有個故事,說老賀和小李第一次見面,交談甚歡,於是相約去酒館喝酒。但是到了酒館,老賀才發現沒帶錢,於是直接把腰間的金飾龜袋解下來換酒喝。李白急忙勸解:「賀大人啊,這是皇帝按照品階賜給您的飾品,怎麼好拿來換酒喝呢?」老賀哈哈一笑,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這個故事充分說明賀知章重視朋友情誼,看淡名利。但同時我也想,李白難道也沒帶錢嗎?賀知章年長李白這麼多歲,李白請客也是應該的啊!後來因為李白有才,賀知章還把他引薦到皇帝身邊工作了,做到了翰林待詔。直到老賀頭告老還鄉,唐玄宗才把過於狂放不羈的李白「賜金放還」,給足了老賀頭面子。
在世人眼裡,老賀頭的命真好。他不僅是古代詩人里最長壽的一個,仕途還一帆風順,做了近50年的官,別人都伴君如伴虎,他卻一直都是皇帝面前的紅人。因他為人豁達,好交朋友,敞敞亮亮地活到了86 歲。
他一直工作到86歲才退休。哇!偉大的勞模形象,西姐姐敬仰、佩服!!!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見過這麼年長的退休官員。
小書友說:沒見過!
大書友說:很少見!
西姐姐說:嗯,確實!
老賀退休時,皇帝唐玄宗帶著文武百官去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在當時造成轟動,在中國文壇上也留下了千古佳話。甚至在他去世後,新皇帝唐肅宗還覺得他生前的官不夠大,非要給他追封個更大的官,可見老賀當時在朝中地位很高啊!
這次回鄉,對於賀知章來說非常有意義也很有意思。到了家鄉附近,碰到了幾個可愛的孩子和他聊天,於是有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回鄉偶書》。然而人生易老,世事滄桑,這首詩中所包含的那種感慨、惆悵,以及淡淡的說不清道不明的哀傷,都會引想人們無限的假想。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回鄉偶書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前兩句略帶傷感。「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這裡的「衰」讀cui,意思是頭髮稀疏、斑白。意思很好理解:當年我風華正茂時離開了家鄉,如今年老了才有機會回來;說的還是這裡的鄉音,可是畢竟老了,耳朵旁邊的頭髮早都白了,也稀疏了!
後面兩句是很有新意的寫法,本來前面讀者都跟著賀老先生起悲傷了,可是孩子們一出現,立刻讓這首詩變得俏皮起來:「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意思是家鄉的小孩子們見到我都不認識我,笑著詢問:「這位客人,您是從哪裡來的啊?」
後面兩句詩寫得很輕鬆,細品味之後卻更明白作者的酸楚,他由這裡的「主人」變成了「客人」50年彈指揮間,我一直記掛著故鄉,故鄉你還記得我嗎?
名人回家,自然很多家人來拜訪他。聊到家鄉的人和事的種種變化,他再次有感而發,又寫下了一首《回鄉偶書(其二)》,這首詩雖然沒有第一首那麼膾炙人口,但也是賀知章的代表作。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我離別家鄉的時間實在已經是很長久了,回家後才感覺到家鄉的人事變遷實在是太大了。只有門前那鏡湖那一池碧水,在春風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紋,還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樣。
這首詩最後兩句寫鏡湖看似閑聊,其實滿紙給人物是人非的感覺。人越是年齡大了,越喜歡回憶。相信賀知章在這個過程中一直在想念老朋友,可是像他這麼長壽的人畢竟是少數,平添了許多傷感。其實唐詩中有類似意思的金句很多,比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閣中帝子今安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
《回鄉偶書二首》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組詩作品,寫於作者晚年辭官還鄉之時。第一首詩在抒發作者久客他鄉的傷感的同時,也寫出了久別回鄉的親切感;第二首詩抓住了家鄉的變與不變的對比,流露出作者對生活變遷、歲月滄桑、物是人非的感慨與無奈之情。這兩首詩語言樸實無華,感情自然逼真,充滿生活情趣。
賀知章還有一首詩非常出名,小學課本上的必背詩《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是一首詠物詩,通過讚美柳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詩的前三句都是描寫柳樹的。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整體,說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用「碧玉」形容柳樹的翠綠晶瑩,突出它的顏色美。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絛」是寫柳枝,說下垂披拂的柳枝猶如絲帶萬千條,突出它的輕柔美。第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巧細緻的形態美。三句詩分寫柳樹的各部位,句句有特點。而第三句又與第四句構成一個設問句。「不知細葉誰裁出?」——自問;「二月春風似剪刀。」——自答。這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說裁出這些細巧的柳葉,當然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徵,是春的創造力的象徵。
這首詩就是通過讚美柳樹,進而讚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造力。
他把一棵普普通通的柳樹都能讚美的如此神化,這柳樹渾身上下是用玉裝扮過的!黃金有價玉無價,那得多貴重!
研究一下老賀頭的詩,多為祭祀樂章和應制詩。文有《龍瑞宮記》、《會稽洞記》各1卷。今存《龍瑞宮記》摩崖,留存於宛委山南坡飛來石上,為難得之古代題刻。《新唐書》、《舊唐書》有傳。
了解一下他的為人、為事,發現他是個樂觀、開朗、闊達之人,所有他寫的詩極富想像力,極具積極性!好性格決定好命運,是千古不變的道理,所以他才這麼長壽,這麼受人尊重,這麼有地位。
好了,故事講完了,大小書友聽的咋樣?只聽得紀念館的大伯說:「西姐姐」你怎麼知道賀知章那麼多故事,比我們知道的還多。
那日晚散步,突來靈感,我覺得賀知章這麼大才氣,我們得佔佔仙氣啊!小朋友讀古詩詞的時候,一定要先了解古詩詞背後的歷史背景和典故。所心,西姐姐閱讀了很多的古詩詞書,查閱了很多的資料,希望能為書友們做點什麼。
※60歲以後,在衛生間做這4個動作,可能會使你和長壽越來越遠
※飯後這3個壞習慣,會讓你距離長壽越來越遠!你中招了么?
TAG:長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