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兒子眼中母親的盆景之道

兒子眼中母親的盆景之道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

——高曉松

圖文/陳希

「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蒼山,因山色蒼翠而得名,是雲嶺山脈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峰自北而南組成。峰頂終年積雪,氣勢雄偉,以「雪、雲、泉、石」而著稱,是大理「風花雪月」四景之一。

坐落在蒼山腳下的「點蒼園」,近山遠水,墨色相滲,給我們一種含蓄內斂、寧靜幽深的美。置身園中,只覺一顆浮躁的心,瞬間就安穩了下來。「點蒼園」佔地雖只有120平方米,但200多盆造型各異、大小不一的杜鵑、黃楊、清香、栒子、木瓜、高山柏、黑檀、老鴉柿等盆景,昭示著主人20多年來的執著追求。這「點蒼園」的主人便是我的母親——大理大學的馬燕華女士。

馬燕華女士(右一)在慶祝大理白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盆景賞石文化藝術展」上與中國盆景藝術大師王選民先生交流創作心得(攝影:雲子)

暮春時節,園中盆景生機勃勃,其中盆齡最長的已近二十載,可以說它們伴隨並見證了我的成長。我對於盆景的熱愛和執著主要是受母親的影響,母親於盆景的堅持和執著深深地鼓舞著我,是我在盆景路上的啟蒙老師。

母親在大理大學工作,現已退休,是雲南省盆景賞石協會第五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大理州盆景協會副會長,大理及盆景圈的朋友都親切地稱呼她馬老師。母親醉心於盆景藝術,一有時間便在園中打理她心愛的盆景。特別是我在外出南京讀書期間,除草、施肥、打葯、修剪、整形無一不是母親親力親為。母親熱心於盆景活動,但凡有活動,特別是大理地區的盆景活動,母親總是跑前跑後,早出晚歸。退休後的母親比上班時更忙碌了。

馬燕華女士(右一)在「2016年第26屆中國(大理)蘭花博覽會盆景展」上認真核對展品(攝影:雲子)

在雲南乃至全國盆景界,女性盆景人非常少見,大家耳熟能詳的可謂鳳毛麟角。玩盆景成天和樹木泥土打交道,澆水、施肥、換盆、修剪、防蟲、除草等一系列工作紛繁複雜,風吹日晒,很多都是體力活計。而最為關鍵的是盆景絕非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持之以恆的毅力和心境,很多男性朋友都堅持不下來,更何況女性盆景人。因此,每一位女性盆景人都值得我們的尊敬。

母親之所以能一直堅持行走在盆景之路上,有諸多因素。從大的環境方面說是國家的興盛,雲南盆景這些年的飛速發展,造就了盆景發展的良好環境;從家庭角度說,雖說父親和我都傾心支持,但最為關鍵的還是母親那發自內心的愛戀和執著,以及鍥而不捨的追求。

馬燕華女士(右一)在2015年「中國昆明(世博杯)中國盆景精品邀請展」上與中國盆景藝術大師陸志偉先生交流創作心得。右一為馬老師的愛人陳小軍先生 (攝影:雲子)

小學六年級,母親就帶著我侍弄盆景。那時候的我和母親對盆景沒多少認識,唯一的認識渠道就是僅有的幾本盆景書籍。我還記得,那時候每逢周末,母親就會帶我去大理的花鳥市場買樹樁,從冬到夏,從未間斷。即使不買樹樁,也要到花鳥市場或者其他養盆景的朋友家看看,交流交流經驗。

大理的花鳥市場搬遷了三次,樹樁的價格也從最初的幾元錢,慢慢漲到上百元、上千元,但母親周末帶我買樁看樁的習慣卻一直未變。家裡現在很多盆景素材都是那個時期積累下來的。

母親身邊的這棵杜鵑就是在我初二時買的,到現在已經有16年的盆齡。不管在哪裡,母親只要看到漂亮的盆景或自然界的古樹都會長時間的駐足,可見母親對盆景的痴迷。

還記得家裡養的第一盆盆景是一株杜鵑。那時候,由於缺乏經驗和技術,養了沒幾年便枯死了,這對母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母親並沒有因此放棄,而是和我一起找原因,從光照、水分、肥料到杜鵑品種,逐一探索,積累經驗。之後我家有了第二棵杜鵑,有了第三棵、第四棵……直到把杜鵑侍弄得得心應手。我讀大三之前,家裡一直住在單元樓里,可以養盆景的地方只有一個4、5平方米的陽台。陽台放不下了,放到客廳,再到樓下的空地,最後只好寄養在朋友家的院子里。

馬燕華女士(右一)和大理州盆景協會副秘書長陳希母子在「2016年第26屆中國(大理)蘭花博覽會盆景展」上同台獻藝(攝影:雲子)

後來條件好了,有了一個小院子,但很快也養滿了盆景。盆景多了,工作量也成倍增加,最初所有盆景澆一遍水只需5分鐘左右,現在卻要2、3個小時。這對年齡漸大的母親來說是一項很大的體力活,但母親卻從未間斷過。家裡的盆景品種也越來越豐富了,從杜鵑到黃楊、栒子,再到清香木、松、柏。如今,這小小的「點蒼園」是大理周邊盆景愛好者最愛來的地方,大家時不時聚一聚,品品茶、談談心得,探討一下盆景養護、創作技藝。

黃楊2011年樹相

漫漫盆景路,母親一直在探索中執著前行。家中的每一株盆景,無論大小,母親都一樣用心。黃楊是盆景界公認的生長較慢,成型較難的品種。家中最早的一批黃楊素材,剛到時只是一株光樁,沒有枝沒有芽,根系也很差,每一枝都是從一個小芽開始(見上圖,黃楊2011年樹相),如今已漸覺蒼翠(見圖下圖,黃楊2018年樹相)。母親常說樹也有靈性,你對它們好,它們就會枝繁葉茂,總有一天會長成你想要的形狀,母親的堅持也讓我看到了盆景未來的模樣。

黃楊2018年樹相

小時候,母親帶著我一起侍弄盆景,而如今我與母親一道,並肩行走在盆景路上,一起交流,一起探討盆景的養護經驗和造型技法以及盆景的新動態和新視角。

以上是我眼中母親的盆景之道,希望有更多的女性盆景愛好者融入盆景的世界,祝願雲南盆景越來越好,中國盆景蒸蒸日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盆栽 的精彩文章:

老人上山挖樹樁,無意間發現一顆怕癢的樹,做成盆景後遭鄰居瘋搶
十年來只養一種盆景,好看又好養的映山紅,是觀花觀乾的盆景佳材

TAG:盆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