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孔子叮囑我們:4種話不能說

孔子叮囑我們:4種話不能說

家風故事

家長變一念,孩子好十分。

請聽:家風故事!

關注

【雲說《論語》】《論語·述爾第七篇》第二十一章

子不語:怪、力、亂、神。

【大意】

孔子不輕易談論怪異、暴力、變亂和鬼神之事。

【雲說】

這裡的不,是不輕易的意思。

有一次,蘇格拉底的一位門生匆匆忙忙地跑來找蘇格拉底,氣喘吁吁地說,我告訴你一件事,你可能絕對想像不到!

這時蘇格拉底卻毫不留情地制止了他,並鄭重告地問,你告訴我的話,用三個篩子篩過了么嗎?

門生察覺情況不妙,不解地搖了搖頭,說什麼篩子?

蘇格拉底又繼續說,當你要告訴別人一件事時,至少應該用三個篩子過慮一遍,第一個篩子叫做真實,你要告訴我的事是真實的么?

門生說,我是從街上聽來的,大家都這麼說,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那你就應該用你的第二個篩子去檢查,如果不是真的,至少應該是善意的,你要告訴我的事是善意的么?

不,正好相反。門生羞愧地低下頭來。

蘇格拉底不厭煩地繼續說,那麼我們再用第三個篩子檢查看看,你這麼急著要告訴我的事,是重要的么?

並不是很重要.....

蘇格拉底打斷了他的話,既然這個消息並不重要,又不是出自善意,更不知道它是真是假,你又何必說呢?說了也只會造成我們兩個人的困擾罷了。

蘇格拉底接著說,不要聽信搬弄是非的人或誹謗者的話,因為他不會是出自善意告訴你的,它既會揭發別人的隱私,當然也會同樣地對待你。因此,他提出了說話前的三個篩子之說,不做始作俑者,當然也不要受人利用成了是非的傳播者。

生活里,總會有怪異、暴力和迷亂的事情出現。打開網頁,看看彈出的窗口就知道了。或者微信的標題黨,也能印證。

再說鬼神。

孔子曾經教育弟子們,對於鬼神要敬而遠之,君子當正道在心。如果自己不以正念做主而去崇拜鬼神,那就要為鬼神所制。這和道家的守中,佛家的斷妄念是一個道理的。儒家講究中庸之道,以人道為修行準則。儒家相信有鬼神,但不主張去追求,崇拜。正念若衰,邪念則主。

道家修行是求道而非求術,是要道人們明白道術神通終究只是悟道過程中的副產品,不可沉迷。佛家也有這樣的思想,佛祖曾經說過,追求神通的人不是我的弟子。儒釋道本質上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後來傳承過程中因為人的原因而變化了而已。但其中的精髓其實是一致的。

中國古代思想史上曾發生過從以神為本向以人為本的文化轉向,孔子正是這一轉向的推動者。孔子通過對傳統鬼神觀的內涵及其象徵意義予以新的詮釋,使得宗教意義上的鬼神具有了人文意義,孔子把鬼神從傳統宗教意義上的神秘力量轉變為已逝的祖先,把祭祀之對象推擴到現實生活中文明的創造者,充分彰顯了其鬼神觀的人文意義。

在孔子看來,祈禱本身是否有理並不重要,如果無此理,便不用祈禱,如果有此理,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仁義、順乎天道,也就等於是天天祈禱了。

孔子不僅懷疑鬼神,而且避免談論鬼神,儘可能地遠離鬼神,因此,才有此章:「子不語怪、力、亂、神」及《雍也》篇的「敬鬼神而遠之」。

孔子將鬼神和人事予以明確區分,積極引導人們把關注的視域聚焦於人事。在孔子看來,鬼神屬於「天道」的問題,與「人道」相關的人事才是人們在有限生命中應該關注的中心問題。所以,孔子又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進一步將對神靈的崇拜推擴為對文明創造者的敬仰,孔子關注的不是祭祀形式,而是祭祀的人文意義。於《八佾》中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也就是說,祭祀祖先的時候,好像祖先真在那裡,祭祀神的時候,好像神真在那裡。

孔子不會輕易談起鬼神,但他是相信鬼神和敬畏鬼神的。更主要的是,先活好今天、今生,走好每一步,過好每一天,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生活負責。

那該怎樣做好呢?

「不語怪、力、亂、神」呀!

學《論語》很簡單,無需三更眠五更起,堅持誦讀,不斷實踐,而已。

學《論語》也困難,最忌一日曝十日寒,心血來潮,打漁曬網,這般。

片頭提問:王子申

片尾朗誦:張正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建雲說 的精彩文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事你干過嗎?
【論語】給孔子平反

TAG:張建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