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軍抗戰實錄:湘西會戰

國軍抗戰實錄:湘西會戰

現如今,如果我們聊起湖南省的城市,大多人首當其衝都會說到省會長沙,稍對三湘大地有所熟悉的朋友也許還會提到株洲、湘潭或者張家界等地,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盟軍的很多作戰地圖上,以上湖南省的這些地方都是找不到的,就連長沙也恐難尋見,但是有一個地方是湖南省唯一標註的,這就是湘西的芷江,芷江依託其東部的雪峰山屏障以及其四周的環山地形修建了一座當時鮮為人知的芷江機場,而這座機場正是抗日戰爭後期中國與美國的空軍對日本法西斯進行戰略反擊的重要基地,正是從這裡起飛的飛機在一次次空襲中給予日寇很大的打擊,他們甚至飛到日本本土上空對東京的皇宮進行了轟炸。

1945年4月9日,依舊窮兵黷武的日寇分北中南三路向我國湖南西部的芷江開進,抗日戰爭後期轉入戰略反攻階段的這場著名的「湘西會戰」(又稱「雪峰山會戰」或者「芷江作戰」)打響。時任日寇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的岡村寧次大將集結了鬼子軍隊五個師團共計八萬餘人,其中擔任進攻作戰的是日寇司令官坂西一郎中將的第二十軍。擔任「湘西會戰」防禦作戰的指揮官是時任中國陸軍總司令的何應欽上將,此役何應欽應蔣介石的要求親自在芷江挂帥指揮。全副美式武裝的國軍第四方面軍在中將司令官王耀武的指揮下轄第七十三、第七十四和第一〇〇軍進行防禦,還有其他各方面的支援和預備部隊。

早在一個多月前的1945年2月下旬,國軍飛機從湖南西部的芷江機場起飛前往日本轟炸了東京的皇宮,之後又陸續飛往日本上空和日本搶佔我國的平漢鐵路、粵漢鐵路與津浦鐵路沿線以及日寇後方補給基地等進行轟炸。軍國主義思想甚囂塵上的日本朝野極為震驚,日寇大本營迫切的搞清了這從湖南起飛而來的機群,因此他們叫囂著計劃報復國軍。

會戰之初,北路的日寇軍隊突襲了龍潭,其他各路也在快速推進並從東向西快速逼近學峰山腳下。雪峰山脈是芷江機場東邊的天然屏障,而在四面環山的芷江機場里駐紮「中美空軍混合聯隊」,這是日寇發動本次會戰準備打擊的重點,而日寇盤算著其在湘西進攻芷江時國軍定會重兵防守,因此日寇不但想攻陷機場還想在此大舉殲滅國軍主力,甚至計劃攻陷湘西然後進攻貴陽和重慶。國軍王牌部隊的將領王耀武將軍此次會戰中採取「逐次抵抗、誘敵深入、分割包圍、聚而殲之」的方針,利用雪峰山地形引誘日寇進入包圍圈之後進行圍殲。

最先在北線攻至龍潭的日寇被國軍纏住,前進不得。1945年4月27日,南線日寇向武岡和武陽發起攻擊,中國守軍在敵眾我寡的不利情況之下仍英勇抗擊、奮力殺敵,戰鬥了四天四夜後國軍武陽守軍官兵全部戰死,武陽陷落。武岡守軍則依託堅固城牆和護城河頑強阻敵,多日激戰,國軍將士以血肉之軀堅守住敵寇裝甲部隊的攻城攻擊。在鏖戰中,國軍增援部隊趕到並開始圍攻敵人,恐被夾擊的日寇果斷選擇撤退,南線日寇此役損兵折將。5月1日,國軍第三方面軍支援部隊到達武陽地區並三路夾擊日寇軍隊使武陽的鬼子腹背受敵,4日,武陽收復,日寇南線的進攻力量徹底被打掉。剩餘在中路的日寇攻到雪峰山下的江口鎮峽谷時遇到國軍頑強抵抗,而江口峽谷是去往芷江的最主要通道,要想拿下機場日寇就得先拿下江口峽谷,而國軍同樣深知這一點,於是英勇的國軍擊退了日寇瘋狂般的一波波衝擊。4日,日寇增援力量趕到,進攻變得更加瘋狂。7日,日寇還在繼續增援進攻,而國軍仍舊頑強抵禦。隨後,國軍在空軍支援下勇猛的擊退日寇,久攻不下的日寇軍營內部開始出現了反戰情緒,有些已極度反戰厭戰的軍人甚至選擇了自殺。9日,日寇下達終止「芷江作戰」命令,中國軍隊立即追擊圍逼準備殲滅撤退中的鬼子。而後,國軍開始了全線反擊,日寇拋下輜重向東撤退,國軍又一波增援部隊火速趕到,空軍轟炸機投擲了燃燒彈,日寇傷亡很大。11日,退到黃連江的日寇為加快撤退速度,居然下令將五百餘名傷員全部放火燒死。彈盡糧絕且撤退交通線被截斷的日寇逐步被國軍打得全軍覆沒,僅有一些零星殘部逃出,這是「湘西會戰」勝利中唯一的遺憾。

日寇從1945年4月初至6月初的這場會戰中大潰敗,死亡12498人、受傷23307人。中國軍隊陣亡7737人、負傷12483人。會戰後,日寇開始全面退縮防守,這也是抗日戰爭里正面戰場的最後一場大戰。縱觀世界局勢,5月初,德國和義大利已投降,盟軍在歐洲取得了勝利,而邪惡軸心國中僅存的日本帝國主義已然獨木難支、日暮途窮。歐洲格局已定,太平洋和中國戰場盟軍勢在必得,全國軍民聯合抗戰就要取得勝利了。

2018.4.23

下次內容提示:

民國往事:東京大轟炸(上)

關注更多民國史,請掃描二維碼或搜索「sxbj0729」、「魏晨品讀民國」添加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魏晨品讀民國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今天…
民國往事:民國時期的中德關係(下)

TAG:魏晨品讀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