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了!這個社會不是沒的拼,是你對自己不夠狠
島 君 說
人的一生之中,關鍵的時刻只有幾次,走對了就會踏入一段坦途,走錯了則磕磕絆絆。
在一個逐步定型的社會,向上走越來越難,弄不好還會跌落下去。然而,人總是要奮鬥,要抬頭看的。
在這篇文章里,作者對當前中國的社會階層做了深刻洞察,對不同階層的人的發展方向做了指向,會幫你省掉很多無效的勤奮,希望你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坐標與機會。
註:本文摘編自《階層躍遷》,正和島作為中信出版集團合作方,經授權發布。
作 者:閆肖鋒
編 輯:葉開甫
圖 片:站酷海洛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英國有一部紀錄片叫作《人生七年》,片中訪問了12個來自不同階層的7歲小孩,每7年再回訪。
該片製作者最後發現,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而且窮人的身材大多走形,缺乏必要的自律能力。
這實在是一個令人揪心的現實。
很多時候,我們總抱怨階層晉級困難,沒的拼了,其實不是社會上升的通道關閉了,而是你選擇停滯不前,思維固化了。
一個大學班級,畢業多年之後再聚會,大家交流名片一聊,發現無論職務還是收入差距都拉大了。但在聚會時,在朋友圈裡,大家還是以老同學相稱。而在對待一些公共事件的態度,在行為模式和價值觀方面,都已悄然拉開了距離。意見不合,相互拉黑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很多人早早地安於每月都有薪水領、有地方住、有飯吃,偶爾可以聚餐、逛街、唱歌這樣的舒適圈,然後到了月底把薪水花光,等待下一個月初的薪水入賬。
這樣的人生,和那些被豢養的狗貓的生活一樣,是沒有自由的。既沒有財務自由,也沒有逃出籠外享受更多人生體驗的自由。
還記得89歲的李嘉誠,在汕頭大學畢業典禮致辭時說的話嗎?
「人生有沒有既定的命運,我不知道,但每一天我們都在做零和非零間的選擇,我們其實正在不斷選擇自己一生的命運。」
知識不能改變命運,有效的知識才行
任正非說:「年輕人讀互聯網容易越讀越差,為什麼老員工會越讀越好?因為互聯網上的內容70-80%是碎片化的,老員工有很多經驗和消化能力,把這些碎片化信息粘成了一個戰略洞察面。」
其實,任正非想說的是知識體系、解釋體系很重要。有了系統知識,能夠以不變應萬變,將新鮮事物納入到你自己的知識體系。
通常,一個人的職業素養分為三大方面:
一是職業信念,如「敬業愛崗」;
二是職業行為、習慣,如「做一個時間管理高手」「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三是職業思維,也就是一種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而在這三方面中,職業思維才是問題的原點。事實上,美國常青藤學校教授的就是「授人以漁」的方法論。
人的大腦是一個深度架構,認知過程是逐層推進的,你能進行深度學習嗎?關鍵是打造你的「知識樹」」:首先要有樹榦,然後延伸出樹枝和樹葉。
比如,我的樹榦知識是社會學,枝幹知識是傳播學、營銷學和經濟學。這讓我在看待財經事件時多了一分社會學視角,看待社會熱點時又多了一分經濟學視角,還能與品牌商溝通傳播之道。
現在,不少知識訂閱產品只能算碎片知識,很難讓你形成自己的「知識樹」。
世界上的知識,大概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主人知識」,它屬於那些真正懂的人,這些人付出了努力,並擁有那種能力;
一種是「司機知識」,掌握這種知識的人,其實只是掌握了鸚鵡學舌的技巧。
所以,知識改變命運,應該說,有效的知識才會改變命運。
未來的時代,最缺一類人才
過去講,「積財千萬,不如一技傍身」,但現在,「一技傍身」也不夠了,因為技術更新太快,傳統技能隨時有被替代的可能,不是被機器就是被年輕人替代。
在知識爆炸年代,整合力才是最重要的。你必須要訓練自己成為「T型思考者」。什麼意思呢?就是你既有一個核心的專業知識,同時又有很廣闊的世界觀和知識面。
T型思考者的特點是頭腦開放,充滿好奇心,博覽群書;有豐富的社會資源。也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假如你能在兩個領域都保持前20%的人群排位,那你就是排名前10%的精英。
查理·芒格和李嘉誠都是T型思考者。事實上,所有的投資高手都是如此。
查理·芒格堅持認為,僅靠已有的知識,走不了多遠。所以,他特彆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並且要跨學科的學習。作為巴菲特的搭檔、投資高手,他還是個趨勢家。
另一位投資高手是李嘉誠。在他創業的60多年裡,經歷過無數動蕩,卻沒有一年虧損,可謂神奇。是什麼樣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塑造了這個商界傳奇?
如果我們對李嘉誠的印象還停留在地產大佬,就太膚淺了。要知道,AlphaGo(阿爾法狗)的研發公司被谷歌收購之前,李嘉誠就是投資人之一。臉譜網、比特幣交易平台BitPay、蘋果手機的Siri、通信軟體Skype,也都有他的投資。
李嘉誠每天用90%以上的時間思考5年、10年後的未來,而不是現在。早在2006年,他就提醒高管團隊要減少債務,準備應對危機。2007年次貸危機席捲全球,而他旗下的公司卻平安度過。
據說,李嘉誠的抗壓能力極強,生意場上的事很少能讓他亂了方寸。他說:「長年成功的投資,需要的正是避免讓情緒化侵蝕智識的能力。」
60多年來,李嘉誠每天工作12小時,晚飯後看20分鐘英文電視並跟著大聲說,睡前一定要看書,早晨一定在5:59起床……如此自律自控,簡直苛刻。
抗壓,已成大公司的用人潛規則
未來只有學歷是不夠的,學歷不代表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去,騰訊的企業招聘對幾大名校是免考的;現在,則要考應聘者解決問題的能力,至少你要能畫出問題的路線圖,還要進行抗壓能力測試。
再比如,華為某高管自豪地說:中國移動和華為幾乎是同時進軍巴基斯坦。可是,20年過去了,中國移動在當地的業務進展乏善可陳,而華為已經將基站建立在了巴基斯坦的各個山頭。
國際化背後是個人能力的歷練。華為的聘用標準,第一是抗壓能力,第二是團隊合作,第三是自我迭代能力,也就是不斷學習的能力。儘管內部也常有培訓,但華為每年仍有10%~15%的淘汰率。
據說,華為有個「2012研究院」,名稱取自電影《後天》,這個名字正是代表強烈的危機意識。
加班、抗壓、挑戰、行動力、執行力,這些都是騰訊和華為用人的關鍵詞。
挑戰取向或保守取向,抗壓取向或依賴取向,按這兩組坐標可以劃分出四個象限。有些人勇於接受挑戰,但抗壓能力較差,一遇挫折就氣餒了。所以只有學歷是不夠的,還需要實操能力和抗打擊能力。
所以,不要羨慕華為、騰訊的年薪,關鍵要看自己適不適合。
以鳳凰男的姿態埋頭實幹
「鳳凰男」是指出身農村或小城鎮,通過發奮苦讀,依靠自身的能力在城市站穩腳跟的青年才俊。他們具有一股自強自立、吃苦耐勞、銳意進取的精神,成為「階層鯰魚」讓這個社會更有活力。
其實,中國第一代企業家都是某種意義上的「鳳凰男」,因為都是白手起家,靠拼搏實現階層晉級的。比如任正非,一個40多歲創業的鳳凰男,將華為做到全球化後,仍然如履薄冰,充滿危機感。
華為的自卑和自傲兩張面孔,就是任正非帶給這家「奮鬥者企業」的文化基因。華為倡導「高層要有使命感,中層要有危機感,基層要有飢餓感」的組織文化。這種文化也造就了華為手機掌門人余承東。
余承東代表華為CEO的「Hard模式」:每天一睜眼就開始工作,一直到晚上一兩點,第二天又像打雞血一樣,周而復始。大家都不敢跟他一起吃飯,因為吃完飯就會被拉去開會。
華為的狼性文化表現在「是男人就對自己很一點」,華為的女性職工也一樣拼,但對待客戶則是無微不至的服務,因為「是他從口袋掏錢給你」。
只有放低自己的身段,才能繼續向上攀登。
結語
未來20年,全球財富版圖將劇烈洗牌。未來,理解科學並運用科學的企業家以及有企業家素質的科學家,將是時代的領跑者。
一些曾經熱門的行業,如銀行業、房地產業必將式微。技術發展太快,沒有誰敢說自己領先。新技術一出現,大家就都學會了。騰訊的複製能力,阿里逆襲亞馬遜就是例子。
終身學習,是未來的大趨勢。因為技術迭代,人就得迭代。具體而言,我的建議如下:
1、認知自我,設定目標。要始終知道你是誰,以及你要什麼,既不高估自己,也不低估自己;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確保自己始終行進在正確的方向上。
2、勤奮、自律。勤奮的意義在於,使人能夠通過一種高頻的思考或行動,彌補很多因為智力、資源不足等導致的缺陷,讓一件事能夠更快、更有效果地達成。
3、慾望要慢,行動要快。有的時候,成功其實一種錯覺,所謂的焦慮通常是一種情緒的放大,所以需要保持淡定。沒有一種節奏是通用的,有時候要快起來,有時候我們又必須得慢下來。
4、死磕精神,不妥協地擇善固執。想做成一件事,最笨,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死磕!關鍵是找准問題所在,我們死磕的是解決問題,不是死磕別人的看法。
5、放低自我,超越自我。千萬記住一句話:我們都是普通人,所以要警惕自己的局限性,路很長,別飄飄然。
人生是一場升級打怪,誰也沒有通關秘籍。
※所有不幸的背後,都是好習慣的匱乏
※30年來首次,華為全公開!這事對任正非有多重要?
TAG:正和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