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濟學思維——讓你學會思考

經濟學思維——讓你學會思考

有一位經濟學家、一位醫生和一位教徒約好某天去打高爾夫球。到球場後發現總是有人漫無目的地亂跑,於是,他們去同工作人員交涉。工作人員向他們解釋:「球場為了向全社會殘疾人獻愛心,星期一下午是向盲人開放,由此帶來不便,向你們表示歉意。」三人聽後,有三種不同的反應。

教徒聽了大為感動,決定抽出時間,免費為殘疾人祈禱,祈求保佑他們;醫生聽後,決定向球場學習,準備在他的診所里,抽出一定時間免費為殘疾人提供醫療服務;經濟學家卻說:「我有些不明白,你們球場為什麼不把時間安排在晚上」。

從道德方面考慮,經濟學家的說法可能是對殘疾人的一種歧視。但從理性角度分析,白天與黑夜對盲人來說確實沒有區別。盲人的利益是建立在一般顧客利益犧牲的基礎上,這樣看來,球場資源的配置的確缺乏效率。

經濟學思維是從資源配置的角度看問題,「理性」是永恆的價值導向。

實際上,在生活中,人人都是「理性人」。比如買一件商品時,我們都希望買到物美價廉的東西,決不希望買到物次價高的東西。在經濟活動中,我們每個人都會保持自利性和理性。

既然人人都是理性人,為什麼在實際生活中,一些人的理性思考會得到非理性的結果?

其實,人的理性是「有限理性」。人的思考和行為要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如佔有信息多少、聰明程度以及外部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西方那則為了一碗紅豆湯而放棄繼承權的故事。

紅豆湯代表眼前的利益,繼承權代表長遠的利益。選擇紅豆湯也是理性思考的結果,但從長遠來看,這樣的理性選擇無疑是不理性的。這就是人的有限理性。

歷史上的道光皇帝非常簡樸,一次他的褲子破了一塊。於是,他讓人打上補丁接著穿。後來褲子補好了,他問花了多少錢,官員回答:「一千兩白銀」。道光聽了很吃驚,但也無可奈何。

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理解,一個是經濟層面的問題:補一條褲子要花這麼多錢,還不如花幾十兩銀子買條新的划算。

另一個層面是意識形態領域的問題:皇帝穿打補丁的褲子,一旦傳到民間,會產生巨大的蝴蝶效應,這種精神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

當然,這個問題也可以用上面講到的有限理性來看待。

我們學習經濟學,目的不是為了學到多少理論知識。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思考問題,獲得一種理性的思維方式。

我們的一生都面臨理性的選擇。當我們是學生時,父母替我們算計是不是應該選擇好一點的教育;大學畢業後,我們和父母一塊算計是繼續讀研,還是工作;工作有了收入以後,我們要考慮哪些用來儲蓄,哪些用來投資;有一天有了自己的企業,我們還要算計如何獲取更高的利潤。這些都需要我們做出選擇,這就要求我們要具有理性的思維。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絕不可能處處都以經濟學「理性」的視角觀察世界。畢竟,世界上還有除了經濟學之外的一些東西,比如親情、愛情、友情、同情心、道德精神等等。

如果一味地把這種理性觀運用到一切生活準則中,生活也會變味,說明你也不是一個「理性」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讀 的精彩文章:

TAG:手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