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不死可授上將,管後勤自創一個漢字,周恩來為他抬棺送葬
一將功成萬骨枯,能夠在槍林彈雨的戰爭年代一路走來成為高級將領,絕非僥倖,沒有過硬的本事是不行的。
今天介紹的這位將領從秋收起義後一路走來,看到了新中國成立,卻在1954年倒在了蘇聯克里姆林宮醫院的病床上。
這位將領就是有名的「後勤官」楊立三。
楊立三,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國家食品工業部部長。
1900年,楊立三出生於湖南長沙,在淮海戰役中,楊立三負責後勤保障工作,在全軍後勤工作會議上,周恩來點名表揚了楊立三。
在當時的黨內軍內,楊立三是公然的軍事財務專家,長征時就開始任總兵站部部長等職,到達陝北後,歷任軍需保管處處長、紅軍總醫院院長、兵站部部長兼政委。
在紅軍東征期間,楊立三客服困難,完成東征渡河籌集船隻工作,受到了毛澤東的嘉獎。
「後勤官」既受到周恩來的表揚,又受到毛澤東的嘉獎,可想而知,榮譽的背後楊立三付出了多少心血。
抗戰期間,八路軍供給一度非常困難,1940年楊立三出任八路軍後勤部長兼政委後,為保障生活,楊立三發明了一套獨特的工資計發手段。
為什麼說是獨特的計發方式?
就是用小米作為計量來折算費用,算出每人應得的工資和津貼,然後摺合成貨幣發給個人。
為此,楊立三個人創造出了一個「食」、「衣」相加的「餏」字(讀「吸」)。
一「餏」包括中等小米2斤,中等小麥2斤,食油5錢,鹽5錢,中等家用煤一斤半。
這種工資計發制度,調動了軍工生產積極性。章乃器等民主人士稱讚這種「實物分」制度是「一門極其具體複雜的科學」。
由於積勞成疾,楊立三患腦癌於1954年11月28日病逝於克里姆林宮醫院,終年54歲。
周恩來、彭德懷、賀龍、陳毅、聶榮臻、葉劍英、彭真等黨和國家及軍隊的領導人親自為楊立三執紼引棺送靈。
※台兒庄大捷,八路軍新四軍參戰了嗎?
※一小國被大國欺凌, 舉國上下發憤圖強, 羽翼未豐竟侵略另一大國
TAG:站在牆外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