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杜月笙黃金榮的地下王國青幫是怎麼來的?

杜月笙黃金榮的地下王國青幫是怎麼來的?

鴉片戰爭後,中國的海面上開始有外國的船艦耀武揚威,他們的船艦個頭更高,馬力更大,跑得更快。統治者發現,海運比漕運更省時省力省錢,清政府於是漸漸冷落了漕運。1855年,黃河發生洪災,運河改道,漕運被迫完全終止。在大運河上威風了100多年的漕船幫這下傻了眼,扯下曾經高高飄揚的旗幟,拉下粗大的桅杆,茫然四顧,不能再運糧了,幹什麼呢?這場變故對於漕船幫來說是場名副其實的災難,大約四五萬名水手失去了固定職業,加上為大運河漕運沿途提供服務的人在內,不下數十萬。

失去飯碗後的水手好多都參加了反清的太平軍和捻軍,或者當了土匪,自然更是被清政府視為眼中釘,嚴厲打壓,漕船幫面臨著土崩瓦解的危機。但是,漕船幫的人不甘心立刻跡,上天也不允許他們這麼快就退出歷史舞台。19世紀七八十年代,在蘇北出現了一個叫安清道友的組織,讓奄奄一息的漕船幫起死回生了。由於清政府允許漕運水手在運輸糧食時干私活,比如帶點貨物什麼的,所以漕船幫就利用這個便利,從鹽價較低的北方偷偷運帶私鹽到南方,因此結識了好多鹽梟。蘇北的漕船幫的失業水手們不久就和當地的鹽梟們聯合起來,組成了一個新組織。為 了掩人耳目,他們叫它「安清道友」19世紀末,在青幫舉步維艱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位傳奇人物:徐寶山。

徐寶山是江蘇鎮江人,出身貧寒,15歲就游食四方,廣交朋友。據說此人身材魁梧,武藝超群,刀槍棍棒無所不精。因其力大無比,經常以寡敵眾,遂得渾名「徐老虎」,年輕時徐寶山在當地參加了轟動一時「仙女廟劫案」,後被清政府捉拿並發遣甘肅,途經山東時成功逃脫,隨後即潛入江湖成為一大鹽梟。徐寶山加入青幫後,廣收門徒,盛時黨徒曾有10000多人在近代青幫發展歷程中,徐寶山實在是位關鍵性的人物,不過,在他去世後,蘇北的青幫就大不如以前了,青幫好多分子都轉戰上海,其中包括他的兩個得意門生:張仁奎和高世奎。最終,上海成為青幫分子的最大聚集地,當然,也成為他們的衰敗之地。

上海開埠之後,很快成為全國海運的中心,失業的青幫水手和船工們覺得又找到了謀生的機會。對他們而言,回家鄉當雜工做土匪流氓,或者在蘇北做私鹽販子,都沒有一個安穩的飯碗更為誘惑—沒有誰願意整天在提心弔膽中過日子。那些幫會頭子也對這裡充滿了嚮往,上海是傳說中遍地黃金的傳奇之城,他們渴望來這裡淘金並擴大自己的勢力,於是,大量抱著無數期待和幻想的水手、船工和把頭湧進上海。但他們很快發現,他們錯了,等待他們的是莫測的命運。

上海的確有很多的碼頭,也有很多的活可干,但是更有那麼多雙眼巴巴地盯著能夠找到正兒八經、安安穩穩工作的幸運兒很少,更多的人是流落街頭。面對著生存的威脅,他們好多人加入到偷搶、敲詐勒索的行列。為了更多的機會和活動地盤,他們]又與「地頭蛇」流氓勢力相結合,為了在與流氓地痞團伙的爭鬥和矛盾中取勝,青幫不再固守漕運人員的界限,開始在遊民中吸收門徒。與流氓合流,身無他技的青幫開始從事販毒賭博、開設妓院、走私軍火、行劫窩贓、販賣人口、綁票勒索等罪惡勾當。

民國初年,上海青幫中輩分最高的是「大」字輩的「老頭子」,如張仁奎、高士奎、樊瑾成、袁克文、張樹聲、王德鄰、劉登階、曹幼珊、汪禹丞、步章武、徐朗西、陳其美等,總共也就十幾位。袁克文是袁世凱的二公子,清末民初的「名士」,文採風流都是數一數二的;張樹聲,是馮玉祥西北軍中的著名將領;徐朗西和陳其美是孫中山的得力幹將;張仁奎做了幾十年的通海鎮守使,為人正派,官望也不錯。大字輩以下的青幫中人就少有什麼「高人」了,多是從事煙、賭、娼、盜、綁、殺的黑道流氓,比如「通」字輩的金廷蓀、顧嘉棠、葉焯山、高鑫寶、馬祥生、金九齡、季雲卿、張嘯林等人。通字輩下面才是「悟」字輩,就是杜月笙這一輩的。需要指出的是,上海的青幫成員除了這些流氓地痞之外,還有很多普通勞動者那些幸運的就業者們面對殘酷的現實,也紛紛拜師交友,希望通過幫會的勢力來保住飯碗,避免捲入失業者的洪流。據最保守的估計,當時上海的工人中20%都是幫會成員,其中大部分為青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15份蘇聯密檔中真實的毛澤東和家人
嘉慶問「康熙御福」下落,乾隆沉默良久後只說了八個字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