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聊聊睡眠訓練了!
我「苦哈哈」的博士生涯,少說也有一小半時間是花在研究「怎麼樣才能讓小孩子睡好覺」這個問題上。
為什麼研究這個?
因為聽到太多朋友吐槽睡眠質量對小孩各方面發展的影響。
啥?想看這方面文獻引用?那估計得拉半小時了,真心想看就留言點贊,我下回寫!
那麼怎麼樣才能培養出「愛睡小天使」?
前兩天,我的好閨蜜/准媽媽告訴我:
「對的對的,我知道小孩睡眠特重要!我知道要睡眠訓練!我都看好了!」
聽到這句話,我的心情是複雜的...
睡眠訓練好像挺火,各種訓練方式也都「聽上去挺美」!
但關於睡眠訓練這回事,妹子,真的,你真的明白要怎麼弄么?
嬰幼兒睡眠問題分為生理性和行為性,
行為性的睡眠問題主要有入睡困難和頻繁夜醒。
睡眠訓練就是指:用行為訓練的方式來解決行為性的睡眠問題。
做父母的都想孩子睡得好(畢竟孩子睡好了,爸媽才有機會睡好),但是,各位家長,在擼起袖子大幹一場前,睡眠訓練的誤區,請先了解下。可以幫助你選擇適合自家娃的訓睡方式哦!
誤區一
睡眠訓練要越早越好
睡眠訓練五花八門,但核心思想都是減少父母對睡眠的干預。
例如孩子睡覺時哭了,不要立馬就去安撫,安撫的時間短一些,或者孩子哭了不要抱抱拍拍、而是在旁邊看看用語言安撫。
父母干預減少了,就給了孩子鍛煉的機會,孩子自我安撫的能力就會提升。很多科學研究都表明這樣的睡眠訓練方式是有效的[1,2,3]。
好習慣要從小培養,是沒錯啦,我們也都希望孩子能從小就睡得好。但正兒八經地用行為訓練的方式來進行睡眠訓練,卻未必越早開始越好。
對未滿6個月的小寶寶進行睡眠行為訓練是否有效,這一點在科學上還沒有定論。有的研究說有幫助[4], 也有不少研究顯示,培訓家長給未滿6個月的小嬰兒進行睡眠行為訓練,沒啥用[5,6,7]。
那麼,家有未滿6個月的小嬰兒的家長可以做什麼呢?
01
了解嬰幼兒睡眠規律,減少焦慮情緒
還沒滿月的小嬰兒,晚上會幾個小時醒一次,其實很正常,寶寶胃小,容易餓啊。
02
培養好的睡眠習慣
要幫助新生兒建立晝夜區別,白天家裡亮一點,鬧一點;
小寶寶容易一吃奶就睡著的話,要「花式鬧醒」,吃飽拍嗝再睡;
寶寶迷糊的時候就放小床里,鼓勵小孩在小床里入睡;從小建立一套睡眠程序,等等。
03
減少對孩子睡眠的干擾
是的,粉嫩嫩的小寶寶很可愛啦,尤其是睡著的時候,但是爸爸媽媽遠遠看看就好,別沒事捏一把,撈出來抱一抱。
寶寶要是睡夢中動了一下,吼了一聲,也別急著哄睡接覺,觀察,先觀察,該出手時才出手。
誤區二
睡眠訓練就是讓孩子哭,不理TA
一聽到睡眠訓練,很多爸媽腦子裡浮現的場景大概就是:
娃哭得撕心裂肺,爸媽默默門口抹淚,爺爺奶奶氣得跺腳皺眉。
不過事實上,睡眠訓練有很多種方式:
有強度大的;
有比較緩和循序漸進的;
有短期見效的;
也有持續時間比較長的。
爸爸媽媽完全可以根據自己家庭和自己孩子的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睡眠調整方式。
如果爸爸媽媽對孩子哭的忍耐力比較低,比較容易心軟,孩子又脾氣比較倔,或者睡眠問題不是那麼嚴重,那大可以嘗試比較緩和,但可能耗時長一些的訓練方式。如果這樣的情況,硬要用強度大的方式訓練,比如讓孩子哭,完全不理,那結果可能是爸爸媽媽沒辦法狠心,然後不斷反覆,導致訓練失敗,結果反而得不償失。
對於1歲以後的孩子,最「簡單粗暴」的睡眠訓練就是到睡覺時間就把孩子放床里睡覺。不到天亮起床不理TA,只要沒有危險行為,不管孩子怎麼哭怎麼鬧都不要理。要是真能嚴格執行,這辦法是有用的,但事實上,大部分爸媽都是親爸媽啊......
所以,科學家們提出了各種改良版本,核心思想就是:
爸媽逐漸減少哄睡、慢慢退出!
比如:
爸媽呆在孩子的房間里,但不理會孩子的哭鬧;
爸媽在一段時間內不理孩子的哭鬧,但是每隔一段時間去安撫一下孩子,並逐漸增長間隔時間;
逐漸減少對孩子的睡眠輔助措施;
建立正向睡眠程序,減少入睡準備時間等等。
沒錯,方法有很多,也被科學試驗驗證是有效的。如果您想具體了解各種睡眠訓練方式,就給我們留言唄!告訴我們你對哪種最感興趣。
誤區三
睡眠訓練會影響親子關係和安全感
聽孩子哭,爸媽心裡都不好受,於是就會容易「胡思亂想」,比如睡眠訓練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孩子會不會恨爸爸媽媽之類。
這樣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或者說單單睡眠訓練本身,並不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一項科學實驗中[8],科學家們比較了參與睡眠訓練和沒有參與睡眠訓練的孩子的情緒、行為和與家長的安全依戀關係,發現並沒有顯著差異。
真的對親子關係,孩子的安全感有影響的,還是日常與孩子的互動。如果孩子睡眠有嚴重的問題,導致爸爸媽媽或者其他照顧者也沒有辦法好好睡覺,極度疲倦,或者產生焦慮等心理問題,反而可能會影響平時與孩子互動的質量。這才是對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影響最大的呢!
誤區四
睡眠訓練 = 睡得好
睡眠質量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睡眠訓練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孩子的睡眠問題有多複雜?複雜到科學家幾十年的研究,也還是有很多搞不清的地方。
所以基本上,如果誰說已經把睡眠問題研究透了,用的方法可以「包靈驗」,那麼基本上,可信度已經可以打折了。
簡單地說,睡眠問題不僅僅是睡覺的過程,或者睡前的幾小時的問題,有很多因素都可能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
舉幾個栗子:
孩子的生理因素(身心發育階段、健康狀況)
睡眠物理環境:溫度,亮度等
家庭環境:比如父母家人關係緊張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安情緒;搬家或者生活常態的改變也可能讓孩子短時間沒法適應;而有規律的生活安排有助於孩子建立規律睡眠習慣
親子關係,親子溝通方式:比如爸爸媽媽在其他方面如果做規矩就有困難,那麼在睡覺問題上,也比較容易感覺「無能為力」
等等
不是所有的睡眠問題,都需要通過睡眠訓練解決
「可是很多睡眠指導的確效果顯著啊!」
的確,很多針對孩子的睡眠調整都是有效果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孩子,睡眠問題是暫時的,時間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因為睡眠的問題,和孩子的身體、認知、情緒發育都息息相關[9]。比如孩子出牙、開始練習翻身等等,都會讓孩子階段性的睡不好,但一般這個階段過了,孩子自然就好了。
當然,也有孩子睡眠問題一直持續到兒童甚至是成人後,關於孩子睡眠問題有多嚴重,是不是真的需要進行睡眠訓練,可以先參考正常睡眠的標準(五項科研結果,判斷孩子睡好了么?),觀察睡眠問題是不是已經影響到孩子白天的精神狀態了,當然還可以諮詢兒科醫生的專業意見。
GIF
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是養成好的睡眠習慣的最佳時機,一開始習慣好了,很多孩子也不需要「讓人聞風喪膽「的睡眠訓練,就可以睡得很好,或者說,規律的睡眠可以「來的更早」。
所以,最理想的狀態是新手爸媽在孩子出生前就學習嬰幼兒睡眠相關知識,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好好睡覺的能力咯!
TAG:GEP媽媽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