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久處逆境切莫沉淪 發現轉機切莫猶豫

久處逆境切莫沉淪 發現轉機切莫猶豫

小編認為當今社會壓力大節奏快,迫於每個人快速做出改變適應潮流。的確,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是順順噹噹的境遇,前進的道路上也不可能總是開滿鮮花。朱元璋在參加紅巾軍起義之前,幾乎可以說沒有順境,始終被籠罩在逆境之中。在旱災來襲、蝗災又至、霍亂漫延之中,他在一個月內接連失去了幾位親人。迫於生活的壓力,又不得不與自己親愛的二哥相分離。鄰居汪大娘的接濟和幫助,使朱元璋免於餓死。為了免於出外背鄉離井地逃荒,餓斃於討飯的路上,朱元璋轉而走向了另一條道路,到皇覺寺出家做了和尚。個人看來在當時,應當說這是死中求活的一個辦法,人也只有到了沒有辦法的時候才會走這一步。為了生存,朱元璋還是明智地接受了這個殘酷的現實,接受了逆境。

然而,就在朱元璋自以為暫時找到了一個能夠遮風避雨的地方,可以安心地生活下去的時候,更為嚴峻的情況又擺到了朱元璋的面前:皇覺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斷糧了。如前所述,皇覺寺的吃用花銷主要來自地租和香客們的捐贈。由於旱災、蝗災連著瘟疫來襲,那些租種田地的農民連吃的活命糧也沒有,哪裡還交得起租子?由於人們早已四處逃荒去了,千村蕭瑟,萬戶鬼歌,捐贈這一條路也被基本斷絕了,皇覺寺的和尚們不得不面對著這樣的窘境:廟裡的存糧一天天在減少。為了應付這種局面,皇覺寺的高彬長老不得不忍痛宣布,凡是有家的和尚都打發回家,會做佛事的則努力開闢第二職業,至於無家可歸又沒有職業技能的,就只有背起包袱,雲遊化緣,要飯為生了。而當時朱元璋入寺才只有50天,而且由於每天做的都是低下的雜活,整天忙得手腳不閑,哪裡會半點的打坐和念經呢?為人做佛事,自然也就無從談起了。

所以,朱元璋不得不與同病相憐的師兄一道,打起包袱,出外討飯了。多災多難的人生往往是貧弱的社會成員無法抗拒的,但正如我們在開篇所言,苦難也並非全然是壞事。古人曾有一句名言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連菜根都吃得下、咽得下的人,什麼樣的飯咽不下,什麼樣的境遇受不住呢?而對於朱元璋來說,既然能去乞討化緣,看人白眼和冷臉,還有什麼樣的逆境不能忍受呢?關於朱元璋化緣討飯的一段的經歷,由於涉及到這一方面的所有明史已經為朱元璋本人以及後世的人所修飾潤色,我們無法找到原始的真實,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向人討飯絕不會受人歡迎。好在也常遇見乞丐,設身處地,我們都不會陌生和不解。由此我們不難想見,作為一個遊方的和尚,災難中的百姓不乏汪大娘一類的慈善之人,但他們縱然有心幫助,卻也無能為力;那些有能力幫助朱元璋的富人們,卻一個個為富不仁,所以,朱元璋所遭受的白眼及冷遇是可想而知的。

朱元璋寫過一段很拗口的非詩非賦的文字,雖然佶屈聱牙卻也把在路途當中所受到的種種窘態描寫了出來,譬如說到在野外時常受到風霜雨雪的侵襲,時常在凄風苦雨的夜裡聽到猿猴的啼叫,時常在夜裡因想念自己的父母而醒來,卻發現已是天涯人間,兩相阻隔,不得相見,由此更加感慨自己身如蓬蒿,隨風飄搖。每念及此,真是心如滾水澆一樣難受。我認為人生的落寞,也莫過於此。這是朱元璋在做了皇帝之後,對於這段遊離的日子的回憶,雖然我們不能從明史中找到關於這一時期的詳細記載,但從朱元璋念念不忘這段經歷的心態來說,這段經歷給他的內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是無可置疑的。儘管這段經歷是痛苦的,而且他也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作為一朝天子,作為一個有著種種神奇傳說的皇帝,還有如此有失尊嚴的經歷,但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卻促使朱元璋留下了一段表露衷腸的文字,使我們得以想見高高在上的明太祖朱元璋的內心凄苦,這的確是珍貴的。化緣中的朱元璋並沒有就此意志消沉,甘為乞丐,而是每每思考著怎樣才能改變人生處境。

化緣的經歷使他體驗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閱歷了世事的變幻無常,他其實是珍視這段經歷的,只不過深深地埋在心底罷了。他在乞討過程中成長起來,熟悉了中原地區的人情世故、民風民俗,以及百姓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態,從而感悟了人生。而對其衝擊、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當時遍布各地的白蓮教活動。而今天我們每個人也都感受著生活的壓力,但就太祖相比我們還是幸福的,畢竟我們生於太平盛世,而這一挫折壓力也就微不足道了,整理好心情加油努力吧,希望各位讀者朋友們能夠早日走出逆境,實現人生價值。歡迎評論,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於論歷史英雄 的精彩文章:

TAG:小於論歷史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