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釣魚城堅守20餘年,金國也有一悍將,守孤城三年後自焚而死
雖然南宋和金國有著深仇血恨,「靖康之恥」牢牢記在每個宋朝人的心中,是永遠都無法抹去的痛;但是在面對滅國之危的時候,每個國家都有一批投降者,但也有一批忠貞的愛國志士,南宋有王堅和王立,守釣魚城二十餘載,可歌可泣。
釣魚城之戰時,蒙古帝國大汗蒙哥,率軍數十萬圍攻釣魚城,但由於釣魚城地處險要,加上多年來不斷加固和資源的補充,而車守城將士百姓上下一心,寧死不降;於是釣魚城成了一座蒙古大軍的噩夢。
戰亂中連蒙古大汗也陣亡在城下,守將王堅將軍可謂中華英雄。整個釣魚城之戰中,在興元都統制兼知合州的王堅和合城守將王立的帶領下,一共堅守了二十餘年,直到南宋滅亡後,大勢已去,忽必烈又答應絕不傷害城中百姓,守將王立這才棄城投降。
時間為公元1279年,棄城後沒有一個人乞求憐憫,守城的32名將軍全部拔劍自刎,可謂忠烈千秋。而在北方的金國,也有類似的忠國烈士,此人就是郭蝦蟆,既然是忠勇愛國之輩,而且同是華夏族,就麻煩不要對先輩名字調侃了。
郭蝦蟆的父祖世為保甲射生手。金宣宗時,他與兄郭祿大以善射應募從軍。1217年,郭祿大因功遷遙授同知平涼府事、兼會州刺史,賜姓顏盞,鎮守會州。他隨兄在會州軍中。
1220年,西夏軍攻打會州,郭祿大遠遠望見西夏帶兵的將領和馬均披掛金甲,出入陣中,距其大概有200步。祿大遙發一箭,正中將領咽喉,當即被射死。又射一人,箭貫穿他的雙手,釘在樹上,西夏軍為之震驚。
在金國與西夏之間的戰爭中,郭蝦蟆作戰勇猛,軍功赫赫,被遙授知鳳翔府事、本路兵馬都總管、元帥左都監兼行蘭、會、洮、河元帥府事。但此時金國最大的敵人——蒙古已經崛起,且有滅金之志。
1232年,開封糧盡,累召援兵不至,將帥稀缺。蒙古大軍隨時可能圍城。金哀宗棄開封逃至歸德府,次年又從歸德府遷到蔡州。到蔡州後,金哀宗感到蔡州地處淮水支流汝水上,南與宋接壤,無險可守。又打算遷往鞏昌府,以粘葛完展為鞏昌行宮。
1234年,粘葛完展聽說蔡州已經被攻破,為安定軍心,率眾守城以待金朝新立的皇帝,派人裝成從蔡州來的使者,說是有聖旨云云。綏德州帥汪世顯也知道蔡州城破,金哀宗自殺殉國。汪世顯歷來怨恨粘葛完展壓制自己,想假傳聖旨,發兵攻打鞏昌。
但是又畏懼蝦蟆的威望,於是派人約蝦蟆合力襲擊鞏昌。使者到,郭蝦蟆對他說:「粘葛公奉詔為行省,號令誰敢不從。現在住上受圍於蔡州,打算遷往鞏昌。國家危急的時候,我們既然不能致死赴援,又不能率眾奉迎,卻要攻擊粘葛公,先廢主上將要遷幸的地方。主上將遷往哪裡呢?你們的主帥若想背棄國家,那就讓他自己去做好了,為何要加上我呢?」
於是汪世顯率兵攻破鞏昌,劫殺粘葛完展,降蒙古軍並遣使者二十餘人勸郭蝦蟆降,均被拒絕。金國滅亡後,西部州府無不歸降蒙古,只有郭蝦蟆堅守孤城近三年之久。
1236年,蒙古大軍并力攻城。蝦蟆感到城將不保,仍決意死戰到底,集州中所有金銀銅鐵,雜鑄為炮,用以反擊蒙古軍,又殺牛馬慰勞戰士,燒毀自己的房子和積蓄,以示必死的決心,稱:「別留下來給蒙古軍。」日夜血戰,拚死抵抗。
蒙古軍也無法很快攻破城池。軍士死傷越來越多,眼看城破在即。郭蝦蟆命人堆積柴草在州官署,召集家人和城中將校的妻女,關在一間屋裡,準備親自焚之。火越燒越大,郭蝦蟆率領將士在大火前面拉滿弓等待蒙古軍攻到。
城被攻破,蒙古兵蜂擁而至,戰鬥良久,士卒中有彈矢盡絕的,就挺身跳入火中。蝦蟆站到大草堆上,以門板掩護,射出二三百箭,百發百中,箭射完了,就把弓和箭扔到火中,自焚而死,城中無人投降。
郭蝦蟆殉難時,年僅45歲,當地人立祠祭奠他。靖遠城隍廟故址即是該祠舊址,廟中城隍便是郭蝦蟆。雖然郭蝦蟆是金國武將,但是作為如此忠勇之士,還是應該表以敬佩。
※周文王的第一百個兒子,福緣深厚拜雲中子為師,封神之後肉身成聖
※盤點《水滸傳》中上梁山的7大土豪,大名府首富盧俊義也僅排第二
TAG:黑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