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池州「天下第一村」古典魅力/山水名城做好水文章
近日,由中央網信辦、生態環境部主辦,重慶、江蘇、上海、浙江、安徽、江西等長江經濟帶沿線11省市網信辦承辦的「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網路主題活動在11省市同步開展。
5月14日至18日,由20多家中央及地方重點新聞網站記者組成的採訪團沿八百里皖江溯流而上,對長江沿途城市進行採訪,其中就包括了池州。」今日池州「(微信ID:news0566)現選擇省重點新聞網站——新安晚報旗下安徽網兩篇相關稿件,展示」美麗中國長江行「之池州行記者眼中的池州:
池州杏花村:生態為根 文化為魂
還原古意詩情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這樣一首傳唱千年的詩歌,讓杏花村名揚天下。5月17日,記者來到了位於池州市的杏花村景區採訪,探訪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景區在生態發展的大環境下走過的路徑。
因為一場猝不及防的雨,初夏的杏花村更加生機勃勃、綠意盎然。記者注意到,除了景區里五彩斑斕的各種植物外,在進入景區的甬道兩旁也開滿了各種花卉。景區的導遊高楊是個美麗的當地姑娘,熟知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各種掌故,她不僅詳細介紹景區里的各個景點,對於路邊的花花草草她也沒有放過,一一指著向大家介紹。
雨後的杏花村景區山林幽靜、空氣清新。秋浦河從一旁緩緩流過,秋浦河不僅是長江一條重要的支流,這還是一條流淌著詩歌的河,千百年來,吸引著無數文人墨客來此憑弔、吟詠。進入為紀念杜牧建造的牧之樓後,高楊講述唐朝著名詩人杜牧和池州的點點滴滴淵源。
杏花村是享譽中外的歷史文化品牌和池州最具特色的文化旅遊資源。公元845年,時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詩人杜牧行春遇雨,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清明》詩,從此杏花村名揚天下。清康熙年間,杏花村人郎遂編撰了《杏花村志》十二卷,是唯一入選《四庫全書》的村志,記載有杏花村十二美景,使杏花村流傳千古,後人也把杏花村稱為「天下第一村」。
杏花村文化旅遊區黨工委委員、工會主席黃傑告訴記者,他就在這裡長大,是杏花村標準的土著。在他小的時候,這裡是完全原生態的景色。「雖然原生態的景色別有味道,但是荒山野嶺的,遊客多是其他景區順便來遊玩的過客,專程來遊玩的很少。」
2012年3月,池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快建設杏花村文化旅遊區的意見》,拉開了復建杏花村的大幕,景區建設走上了快車道。杏花村文化旅遊區以杏花村舊址為基礎,規劃建設面積35平方公里,空間布局為「一路二水三區」。杏花村文化旅遊區堅持「生態為根、文化為魂、旅遊為體」的發展思路,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建設模式,累計投入資金7.5億元,逐步完善基礎及配套設施建設。
近年來,杏花村景區相繼被列入國家級農業科技示範區核心區、全國優選旅遊項目、省級重點扶持文化產業示範園區等,成功創建了國家水利風景區、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省級濕地公園等品牌,並精心籌辦了杏花村文化旅遊節、龍舟嘉年華、綠色生態嘉年華等系列營銷活動,杏花村品牌形象進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已接待遊客量突破240萬人次,吸引了韓國、美國、德國、英國、柬埔寨等國外和台灣、香港等地區眾多遊客前來參觀遊覽。
池州:山水名城做好水文章
海綿城市樣板造福居民
(網路圖)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鍾靈毓秀的池州,因九華山名揚天下,如何利用好池州豐富的水資源也曾讓當地的主政者大傷腦筋。幾年前,池州市啟動海綿城市建設後,讓這座長江邊上的城市成為海綿城市樣板。這裡的水不再為當地百姓帶來煩惱,成了城市流動的風景亮點。
據介紹,池州市位於長江之濱,境內有三大水系、十條河流,降水充沛。傳統的城市建設模式加上地下管網老化,降雨回補地下水的能力越來越弱,致使一到下大雨城市內澇不斷、城市水體水質不穩定,有個別水體甚至變成黑臭水體,給當地百姓帶來很大煩惱。
池州市住建委城建科負責人汪一偉介紹,2015年3月池州市申報成功,入選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名單。在2015和2016年度國家首批海綿試點建設城市績效考評中分獲第五名和第四名。截至目前,池州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域面積為18.5平方公里,制定了水生態水安全、園林綠地、道路交通、建築小區等六大類117個建設項目,總投資49.82億。目前試點建設項目已基本完工,完成項目總投資42.47億元,完成比例85.2%。
(攝影:池州狼/文圖無關)
5月17日上午,記者在池州市齊山大道採訪時,56歲的環衛工人洪愛香正在路邊打掃衛生。洪愛香告訴記者,她文化程度不高,不懂啥是海綿城市建設,也說不清這裡面的道道。不過,這位幾乎每天都工作在池州街頭的大姐已經在這個崗位工作八年,她對於這座城市排水系統變化有更直觀的感受。「以前這個地方不行,一下大雨就積水。這兩年好了,沒有看到過積水的情況了。」
汪一偉介紹,至2017年,示範區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72%,對應設計降雨量24.2mm/d,年水中懸浮物去除率為40%,城市內澇防治標準達30年一遇,城市防洪標準達100年一遇,防洪堤達標率 100%、排澇達標率80%、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降雨滯蓄率10%、水域面積率11%,雨水資源化利用率3%,基本建成現代雨水控制利用系統、海綿城市建設長效管理機制。
據池州市海綿城市技術諮詢辦公室負責人劉強介紹,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建設方根據池州市的整體地域特點進行,設計出很多好的做法:機非車道的隔離帶換成開口路緣石、下沉式機非隔離帶、植草溝、溢流口、雨水花園……
在記者採訪的時候,池州市正下著淅淅瀝瀝的中雨。劉強說,「海綿城市的目標是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我現在帶你們去看一個地方,下雨不濕鞋。」果然,在一處城市廣場旁邊,雨水落在地上一點水痕都沒有。劉強介紹,這裡鋪設的是一種特殊的透水混凝土,在降雨不大的情況下,雨水會經過透水混凝土滲透進泥土層,如果雨量較大,混凝土和土壤層都飽和了也不要緊,設計人員在土壤層安裝了打孔管道,雨水會通過這些管道進入市政管網。因為已經經過雙層過濾,水質符合直接排入城市管網的要求,不會對城市水體造成污染。
(來源: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記者 趙明玉)
GIF
※「幫我媽拍照,我想哭了」.網友:同一個世界,同一款媽媽!
※池州家長注意:這種病進入高峰期,目前,全省病例已增至4144例!
TAG:今日池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