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在50㎡的家養27隻貓,逼他來個大改造!
原標題:老媽在50㎡的家養27隻貓,逼他來個大改造!
每天一條獨家原創視頻
2018年初,小胡從部隊當兵回來,
發現媽媽竟然在50平米的家裡,
養了27隻貓和一隻狗。
因為無法忍受家裡「髒亂差」的環境,
小胡向建築師張海翱求助,
希望能改善和媽媽的居住條件。
設計師把寵物和人的居住空間分開,
用30個磨砂的亞克力盒子,
為貓咪們設計了一個酷酷的「公寓」,
在整潔、衛生的前提下,
讓貓和人過上了互不打擾的舒適生活。
撰文 | 瀟鉞
寧阿姨和兒子小胡,
在上海浦東一套50平米左右的老公房裡,
已經住了超過20年,
和母子二人共處一室的,
還有27隻貓,1隻狗。
寧阿姨在一家幼兒園工作,
十幾年前,就開始收養流浪貓,
她也喜歡養狗。
然而,幾十隻寵物常年和人混居在一起,
人的生活空間逐漸被壓縮到極限,
母子倆沒有客廳、餐廳、廚房,
房間里遍布貓籠和貓物品,
還有令人難以忍受的氣味,
家裡的衛生情況堪憂。
最誇張的時候,家裡的飯菜上都飄著貓毛,
兩個人的正常生活都成了問題。
寧阿姨與兒子小胡商量之後,
終於在今年下定決心,
請來設計師,幫忙重新設計自己的家。
這個房子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是,
50平米的空間內,27隻貓與1隻狗
如何在整潔、衛生的前提下,
過上互不打擾的舒適生活?
設計師在不打掉任何牆體的前提下,
把人和動物居住的區域進行區分,
整個房間一分為二,
左邊給貓居住,右邊給人生活。
這個狹窄的走道原來是廚房,
是家裡最慘不忍睹的地方,
曾經堆滿了巨大的貓籠,
擁擠到沒有辦法通過一個人,
改造之後,這裡成了27隻貓的公寓。
「貓公寓」是設計師專門定製的,
4.4米寬,2.6米高,0.8米深,
由30個磨砂的亞克力盒子組成,
裡面是獨立的居住單元。
足夠住下30隻貓,
還留出了一個可走動的通道。
公寓里的盒子全部可以活動,
拉出每個盒子,就能給貓餵食、鏟屎,
盒子外部的細部卡槽與活動翻板結合,
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打開蓋板,
防止貓咪擅自離開公寓。
人的空間和寵物並不是完全隔絕,
客廳的中心有個半透明材質的圓筒,
寧阿姨母子在客廳中看電視的時候,
貓咪可以在圓筒中的貓爬架上下攀爬,
兩人也可以隨時觀察到貓的活動。
貓公寓的入口有一扇拉門,
是控制交通樞紐的「閥門」,
當「閥門」關閉時,貓咪進入不到圓筒里,
只能在垂直樓梯間上下活動,
當「閥門」打開時,透明圓筒與貓公寓完全聯通,
貓咪可以獲得更多的攀爬與跳躍空間。
改造前,母子倆和寵物共用一個廚房,
衛生情況非常不樂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設計師在天井裡專門設計了一個「寵物廚房」,
寧阿姨可以在這裡給貓咪和狗狗做飯。
廚房頂部安裝了可循環的送風系統,
在封閉環境中也能保證通風。
廚房外面,還有一個一平米的小院,
這裡偶爾可以透進來陽光,
貓咪們可以在這裡自由活動、曬太陽。
一米小院的對面,是狗狗的房間,
設計了合理高度的檯面和座椅,
寧阿姨可以輕鬆地坐著給狗狗洗澡。
主卧室與這裡相連,
寧阿姨可以在不打擾兒子的情況下,
去照顧狗狗。
寧阿姨的卧室,
原來完全被寵物籠子佔滿,
現在,寧阿姨可以有寬敞的房間獨自居住。
次卧是兒子小胡的房間,
之前也被貓狗「霸佔」,
改造後,設計師做了翻折床結合地台的設計,
為小胡提供了更多空間的使用方式,
同時也增加了儲物功能。
原來被貓咪佔領的地方,
現在被恢復成了客廳、廚房和餐廳三個功能區,
這也是寧阿姨最滿意的地方。
寧阿姨說,因為家裡情況特殊,
很多朋友都不敢到家做客,
現在貓狗有了它們的獨立空間,
也可以請朋友到家裡坐坐。
開放式廚房做了兩個隱藏設計,
一個是隱藏推拉門,
做中餐的時候可以拉起來,避免油煙進入,
側面是一個隱藏餐桌,
需要的時候拉開,不用的時候再推進去,
更大提高空間的使用率。
每次看到有人遺棄貓,
寧阿姨都忍不住要抱回家,然後送醫院,
走在路上聽到小貓叫,
哪怕是把垃圾桶翻遍了,
也要找到那一窩小貓。
為了照顧這麼多隻貓,
寧阿姨每天早上4點起床,
便開始喂貓糧、放貓砂,
然後再去上班。
晚上5點半下班後,
也是先給寵物們做飯,
然後打掃衛生、給自己做飯。
經常要忙到凌晨12點才能休息。
幾十年來,寧阿姨領回家的貓有上百隻,
送出去的也有七八十隻。
以前網路還不發達,
就只好送給周圍的親戚朋友,
後來實在養不了這麼多了,
寧阿姨就在網路上發布各種領養帖子,
尋找那些願意領養的愛貓人士。
現在,房子裝修好了,
寧阿姨最擔心的就是,寵物們能不能適應新環境,
在她心裡,貓貓狗狗住得好,
比自己住得好更重要。
偶爾也會碰到一些領養貓咪之後又想放棄的人,
寧阿姨想對他們說,
「如果不要了,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還給我,
但請你千萬不要把它丟了。」
建築設計張海翱,部分圖片由hdd提供
※無花果、蔓越莓、西梅,這麼好的果脯我想天天天天吃!
※一點添加劑都不加,這個紐西蘭大叔做的花生醬太香了!
TAG:一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