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修行與網路生活——從數學教授不用智能手機說起

佛教修行與網路生活——從數學教授不用智能手機說起

佛教修行與網路生活

——從數學教授不用智能手機說起

《凈土》2017年第6期 文/蔣勁松

為了工作,數學教授不用智能手機

最近從網上看到一則新聞,說「數學新視野獎」得主、美國斯坦福大學數學系最年輕的終身教授惲之瑋,在接受記者採訪中坦言自己沒有微信,也不用智能手機。為了證明自己沒有撒謊,他當著記者的面從口袋中掏出了一款諾基亞的直板手機,說道:「現在是科技的時代,但我的期望卻是反方向的,我覺得我們不能過多地依賴電子產品,特別是手機。對我們的工作來說,手機是一個會讓我們分心的東西。它影響了我們的思考,尤其是對於事業處在上升期的人來說,手機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思維方式。」

惲之瑋教授對記者說,因為自律性不好,所以自己一直沒有用智能手機,與朋友往來大多依靠電子郵件。同時,由於自己不用微信,所以大多數的人也不用微信來聯繫他。除了自己不用智能手機外,惲之瑋教授還透露自己不會讓孩子過早地接觸電子產品,比起大多數父母用ipad來做「保姆」之用,他更希望能手把手教育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與惲之瑋教授合作研究共同獲得「數學新視野獎」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終身教授張偉,也非常贊同這一看法。他很樂意在辦公室以外的空閑時光,尤其是「突然上不了網、實在沒事可做」的場合進行思考,比如火車上。但是,張偉教授說:「現在,在火車上也不行了,火車上都有網路。」

看到這則消息,筆者感慨頗多,就想起之前有佛弟子說「電視、電腦、手機是現代生活的『三大魔』」。因為,許多佛弟子由於無節制地使用這些電子產品,長期低頭,頸椎受損,視力下降,心念散亂,使身心健康遭到嚴重損害,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嚴重地干擾了自己的修行。其實,不僅佛教修行人關注到了這些電子消費品的負面影響,社會大眾也已普遍關注這一問題。許多有識之士已經開始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擺脫這些現代信息媒體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上面新聞中談到的惲之瑋教授不用智能手機就是很好的例子。

修行人應節制上網時間,抵制有害內容

作為佛教修行人,可以從惲之瑋教授身上學到很多。惲之瑋教授老實承認自己自律性不好,所以,就不用智能手機。這樣一來,其實也不耽誤事情,別人也就只會用電子郵件與他聯繫,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干擾,很好地保護了自己,能更專註地思考問題。張偉教授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時間來思考數學問題,在普通人上不了網感到痛苦的地方,他正好可以用來思考數學問題。我們佛子尤其是凈業行人,有沒有像這些教授一樣,儘可能地給自己製造一個不受干擾的空間呢?有沒有隨時提起佛號呢?即使不得不用智能手機,我們是否可以給自己每天規定一段時間關機或者不看微信,或者每天只有一段時間查看微信微博,甚至每周戒一兩天網呢?有沒有認真思考過,我們佛弟子該如何看待這些電子消費品呢?應該如何處理佛教修行與現代網路生活的關係呢?

筆者認為,一方面,我們要承認電視、電腦、手機這些工具的確讓生活更為便利,可以迅速獲得許多信息,讓我們處理信息的效率大大提高。這些電子產品變成大家日常生活離不開的工具,自然有其深刻的因緣,不是我們主觀厭惡和反對就可以迴避的。因此,我們應該對共業所感的強大力量冷靜思考,對於技術進步帶來的便捷工具,決不可簡單、偏激地排斥和拒絕。佛教不是反對技術進步,不是要與社會主流隔絕,不是要保守復古,因為那樣很不利於佛法在社會上的傳播。尤其是在中國,許多人對佛教還有嚴重偏見,認為佛教是迷信,是落後保守的。在這種情況下,佛教徒更應該注意,自覺向公眾展現一種良好的、積極的、陽光的社會形象,這樣才可以感召更多的民眾關注佛教,親近佛教,乃至研究佛教,信受佛教。

另一方面,面對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給佛教行者帶來的困擾,對修行生活帶來的嚴重干擾,又必須要嚴肅對待,認真面對。對於現代技術帶來的生活方式的重大變革,應如實觀察,判別利弊,而不能盲目擁抱,不加思考。說到底,佛教的基本精神是引導人們從輪迴中擺脫出來。大乘菩薩道的目標是善巧方便地幫助一切眾生實現解脫,究竟成佛。所以,對於世俗生活的種種習氣和潮流,絕不可一味隨波逐流,一定要予以如理地評判、抉擇,對於迷失在炫目五彩現代生活中的眾生,一定要善巧引導與正向轉化。

具體說來,佛教修行者必須認識到,電視、電腦、手機及其類似的電子產品為日常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的確讓人們的心念更加散亂,難以安定。同時,大量不良信息,尤其是誨淫誨盜的信息傳播方便快捷,嚴重地污染行者的身心,腐蝕行者的信心和善念,危害十分嚴重。

弘一大師於一九三三年秋在泉州承天寺,向跟隨他學習戒律的法師們講解如何改正不良習慣,其中第六條的內容是:「不閱報。」其理由是:「各地日報,社會新聞欄中,關於殺盜淫妄等事,記載最詳。而淫慾諸事,尤描摹盡致。雖無淫慾之人,常閱報紙,亦必受其熏染,此為現代世俗教育家所痛慨者。故學律諸道侶,近已自己發心不閱報紙。」讀到這則消息,我們不禁感慨萬千。與網路相比,現今正規發行的報紙上的內容已經算是有深度和嚴肅的了,能夠認真讀報紙的人已經算是很難得了。以今天網路之發達,傳播消息之海量,各種暴力、色情內容有毒之程度,是過去時代永遠無法想像的。試想如果是弘一大師這樣的修行人,在今天一定會慈悲地告誡我們:遠離網路啊!

不只是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會對人們身心構成傷害,即便是那些看似中性無害的信息,其實也會分散人們的注意力,讓人難以集中注意力,從而影響人們的思考能力。

手機、電腦之類今天之所以會讓我們如此沉迷於其中,讓我們的思維膚淺、碎片化,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現代技術讓人與人之間可以快捷迅速地互動。這樣我們不僅可以接受海量信息,充分滿足我們的好奇心,令人躁動不安、總是要尋伺攀緣的妄心一直可以得到各種變幻莫測的刺激;而且,我們還可以迅速地評論,無所顧忌地指點江山、臧否人物。而這些評論也總是可以迅速得到來自天南海北的回應,如果獲得支持肯定,那就會繼續強化我們已有的知見;如果遭到反駁,就會產生爭論,乃至生起瞋恨心,彼此攻擊、羞辱、謾罵……不經意間造了各種口業。

因此,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佛教傳統除了要求修行者講正語、禁止綺語外,還鼓勵大家止語念佛,也理解為什麼閉關修行如此稀有難得,在佛教界總是備受尊重。因為止語、閉關正是通過控制互動,隔絕消息,屏蔽與外界的交流,為修行人打造一個安靜不受打擾的修行空間,便於心念專註,有利入定,開發智慧,的確是一種非常殊勝的修行方便。《道德經》雲「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連世間那些淡泊名利的學者們都知道要躲開喧囂,才能讓自己精神集中,才能夠做出超出常人的成就。而修行出世法的佛弟子的志向更為高遠,面臨的任務更為艱巨,不是更應該保護自己,讓身心少受干擾嗎?佛教向來強調「勤修戒定慧」,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所以,為了開顯我們本具的智慧,先不說遠離污染身心、使心散亂的智能手機,至少限制使用,不迷戀手機,應該是下手的功夫吧?

佛弟子當善用網路弘揚佛法,幫助修行

網路時代,各種污濁、散亂的信息對人們身心的嚴重污染,絕大多數人,甚至佛教修行人面對信息污染、干擾的無能為力,更說明了娑婆之惡濁、凈土之可貴,更說明了凡夫僅靠自力修行之無力,說明了阿彌陀佛慈悲加持護祐的極端重要性。由此,現代社會的各種紛擾更加警醒我們,必須發起往生凈土之深信切願,仰靠佛力加持,才能徹底擺脫五痛五燒的惡世苦難。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網路時代的所謂「三大魔」,其實本性也是空的。只要正確看待,如法地處理好,看透本質,電視、電腦、手機又未嘗不可作為學習佛法、傳播佛法的利器。關鍵是,我們有無生起真理之心、解脫之心、普度眾生之心、成佛之心?

《楞嚴經》云:「心能轉物,即同如來。」比如,弘一大師當年善巧地利用了世上普遍流行使用的鐘錶,發明了一種「聽鍾念佛法」,得到了印光大師的首肯:「凡夫之心,不能無依,而娑婆耳根最利。聽自念佛之音亦親切。但初機未熟,久或昏沉,故聽鍾念之,最為有益也。」所以,電視、電腦、手機究竟是否影響我們的修行,要看我們如何「善用其心」。

網路時代給廣大修行人帶來的一大福報是:佛教經典易得,檢索方便,深入經藏的物質條件大大改善。只要有人願意發心,有一定的佛學基礎,廣讀經典乃至閱藏,已經不再是少數有大福報的出家人的專利了。許多在家信眾也同樣可以讀經,不必在藏經樓中閉關修行,大大降低了閱藏的門檻。由於大藏經早已數碼化,通過手機、kindle、ipad等設備,甚至在朝山途中也可以閱藏。大眾閱藏在網路時代第一次成為可能。生僻字和難懂的名相也可以方便快捷地查閱網路字典。而且網上有人領誦佛經,可以參加網路共修活動,甚至可以在網上聽法師講經等等。佛子也可以將自己誦讀的佛經上傳到網路上,與大眾分享,這樣可以幫助到其他佛子讀誦聽聞佛法,功德無量。修行者對於讀經的心得和疑惑,也可以通過網路社交媒介進行交流,向明眼的法師、善知識請教。只要發心,世俗信息交流的網際網路也可以變成佛教修行的因陀羅網。

佛法是因緣法。在堅守佛法基本原則的前提下,佛法修行應該根據時代因緣,根據不同眾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靈活調整,才能契機。根機特別好的眾生,固然不用多讀經典,很快就可以放下一切,老實念佛,真信切願,求生凈土。但是,根機一般的眾生,就要反覆多讀誦凈土經典,聞熏解惑,才能堅定信心,生起不退的往生之願。正如弘一大師所言:「上根之人,雖有終身專持一句聖號者,而決不應排斥教理。若在常人,持名之外,須於經律論等隨力兼學,豈可廢棄?」而許多根機更差的眾生,則更需要讀誦經典,才能相信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明白為何一定要皈依三寶,為何要出離世間,才能徹底擺脫輪迴,也才能真正生起廣大菩提心,立下成佛之志,發起往生凈土之願。否則,很可能受三教合一的民間說法的蠱惑、貽誤而破了三皈依,或有愚人念佛只求死後做鬼有錢花、只求人天福報等等。

現在的民眾和佛子的識字率大大提高,各種信息傳播便捷,如果不長期反覆聞熏佛教經典,人們很容易在微信(公眾號)、微博上去讀那些知見似是而非的邪說謬見,去讀世俗的各種俗見,影響修行,耽誤往生,豈不可惜?因此,在信息傳播便捷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利用網路熏修佛經祖語,抵禦不良信息以及附佛外道的干擾,打好聞思正法的可靠基礎,才能讓念佛修行不致於發生方向上的偏差,就不會被那種不顧眾生的根機特點而一味普遍地提倡「一部佛經、一句佛號、一個師父」的言論所迷惑。當然,在大眾讀經學佛的過程中,要有至誠恭敬心,作稀有難遇之想,避免輕慢不敬之過患,方能獲得聞法修行之實利。

從弘法的角度來說,那就要充分利用網路信息傳播方便快捷的優點,深入研究網路傳播的規律,契理契機地傳播佛法。一方面,要善於把佛經祖論、高僧大德的著作開示述而不作、準確無誤地傳達出來,向民眾和佛子揭露偽經、相似佛法、邪說,去偽存真,彰顯正法;一方面,又要善巧地以眾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傳播佛法,比如靈活應用網路語言,圖文並茂,編寫精緻好讀的微信,善用視頻、音頻直播,開展網路答疑、網路共修等等適應新時代的修行方式。佛教應該努力培養網路弘法人才,努力感召網路傳播人才學佛,這樣才能在網路傳播上佔據弘法的制高點。

其實,歷史上佛教是最善於利用新的傳播手段來弘法的。比如,古代印刷術很早就用來印刷佛經了;還有,印光大師就充分地利用了民國時代便捷的新型郵政系統,通過信函及時與法師交流,指導居士修行,然後用結集出版的方式,最終提高弘法的效率。印光大師甚至還曾想在上海《新聞報》《申報》刊登廣告《普勸全球同胞同念觀音聖號》各十天,勸化眾生虔持觀世音菩薩聖號,以祈化解戰爭的苦難,早日實現和平。這個想法雖然因為當時戰亂未能實現,但卻給我們該如何利用現代媒體弘揚佛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鑒。

今天,廣大佛子在善巧利用現代傳播手段弘揚佛法方面,也做了不少效果顯著的嘗試,比如「千億聖號大念誦」的網路共修和「凈土大講壇」的網路弘法,大大地推動了凈土法門的傳播。但是,從總體上看,我們今天的弘法,對於網路及其新媒體的充分利用,態度上還比較保守,能力也有待增強,經驗也非常缺乏,需要繼續努力學習使用網路新媒體的各種技術,使網路成為弘揚佛法、利於修行的好幫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安法師講凈土 的精彩文章:

吃素的兩個基本的理由
一句佛號達寶所

TAG:大安法師講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