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背上這些行囊,飛吧!可是媽媽,我飛不動了

孩子,背上這些行囊,飛吧!可是媽媽,我飛不動了

「春風一日百花催,誓看長安踏馬追;幾多公子結伴遊,可與布衣攜手回?」一個圈子的差異,造就了孩子從小生長環境的不同。這種分化,被我們稱作了孩子的起跑線。

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唯獨自己碌碌平庸,未能給孩子創造錦衣玉食的條件。那麼不要緊,我就要讓孩子後天努力起飛,創造起跑線的條件。

於是,各種輔導班、,補習班、興趣班接踵而至。孩子不堪重負,叛逆,反抗漸漸出現在日常的行為中。直到某一個臨界點爆發時,我們面對這種衝突驚詫不已:我都是為了你好,為什麼你還要這樣對我?

其實,這種大多數家長的思想與思維模式,沿襲於上一輩。我們這一代人從小被教育的方式就是好好努力,將來有出息。你不好好學,將來什麼都不會。你看我,以前就是沒條件。

我們在經歷了上一輩的寄託與希望中,並未成長成他們想像的那樣。可到了我們下一輩,我們試圖做出改變。但嚴苛的社會節奏與壓力,摧垮了我們的信心與堅持。當真能如我們所願,快樂成長大於一切嗎?

各種育兒經教育經圍繞著我們,同一件事,幾家之言,讓我們變得無所適從。到底是讓孩子快樂成長好,還是讓孩子先苦後甜好呢?

有人笑說,現在苦點兒,孩子將來可以憶苦思甜。現在只圖開心快樂,將來只能苦中作樂。而深以為然者甚眾,於是小小年紀的孩子,過上了堪稱卧薪嘗膽的日子。

筆者認為,教育不應該被如此畸形理解。打著教育的幌子,強加自己希望於孩子身上,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理想,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都希望孩子成才,可這種成才的概念被我們理解的太過狹義。能賺錢就是成才,有身份有地位就是成才……殊不知,如此曲解,我們都是自己定義中的不成器者。這種自我否定的觀點潛移默化,會讓孩子首先厭惡的就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

何為成才?有德有藝就是成才。教之道,貴以專。然而現在我們應該說,教之道,德為先。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導向,才是需要被我們優先重視的。

至於說各種技能的培養,則是在堅實的三觀基礎上,成為將來我們服務社會回饋社會的手段。當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擺正心態,告訴孩子,你喜歡學習嗎?喜歡音樂嗎?

擇其興趣開始培養,堅持不下來了,沒有關係,孩子,請為你當初的決定再堅持一個月,做一個不輕言放棄的人,當你堅持了之後,再認真考慮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做一個為自己負責的人。

不要把厚重的行囊都掛在孩子身上,再對孩子說:放心的飛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小編講笑話 的精彩文章:

TAG:聽小編講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