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唯GDP 11區競逐更重質量

不唯GDP 11區競逐更重質量

1 天河

實力領跑 能耗最低

天河區在「經濟實力」指標排名第一,該項得分86分(滿分100分),領先優勢明顯。

天河區在GDP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上具有明顯優勢,商事主體活躍,去年新登記67969家商事主體,全市最多。「經濟效益」天河區排名第二,值得關注的是能耗指數,天河區的單位GDP能耗在11區中最低,比例為19.79,電力消費彈性係數-0 .17,為11區第二低。「科技創新」天河區僅次於黃埔。廣州市科創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天河區登記的高新技術企業2586家,發明專利授權數和科技成果登記數分別為2861項和4365項。

「人民生活與公共服務」天河區同樣排名第二,僅次于越秀區,其人均可支配收入領先各區,醫療、文化、教育等指數分值都在中線之上。

2 黃埔

科創搶眼 投資領先

「經濟實力」排名第二的黃埔,在投資上保持領先,去年固定資產投資額(按項目所在地)為1212.59億元,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0 .5%;規上工業總產值7459.11億元,佔全市比重43%;實際利用外資額和上市企業數量也是全市第一。「經濟效益」黃埔區排名第一,主要靠人均GDP和財稅收入等「硬指標」拉動。但黃埔單位GDP能耗和電力消費彈性係數排倒數第二,這與該區以工業主要經濟驅動產業有關,今後需引進能耗更少的新興產業。「科技創新」黃埔區以1分領先於天河區,其中R&D經費佔GDP比重、科技企業指數、科技人才指數等方面都在前列。相比之下,「人民生活與公共服務」屬於黃埔的「短板」,排名全市第五。黃埔在教育指數和醫療指數略低於全市平均水平。

3 越秀

民生服務 優勢明顯

作為GDP全市排名第三的區,越秀區在「經濟實力」指標排名靠前,GDP、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上市企業數量等指標都在全市平均水平之上。但越秀區去年固定投資額(按項目所在地)較低,拉低其在「經濟實力」指標的排名。「經濟效益」越秀區優勢明顯,能耗指數拉動總分明顯,其中單位GDP能耗比例為21.8,僅次於天河,電力消費彈性係數1 .01,接近1的比例表明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速相當,經濟發展與能耗控制得當。此外,越秀區人均GDP僅次於天河排名第二。越秀區在「科技創新」處於全市中游位置,科技企業孵化器面積、科技成果指數和人才指數略低於全市平均水平。「人民生活與公共服務」是越秀區的拉分項,以73分排名全市第一,表明越秀區居民在收入水平、享受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4 番禺

扶持人才 增加投入

番禺區在「經濟實力」指標排名第三。該區在固定資產投資額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商事登記主體數量等指標都在全市平均值之上。「經濟效益」番禺區處於全市中游偏上,人均GDP拉低了番禺區在該項指標的總分。「科技創新」是番禺區的短板,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創新成果指數都低於全市平均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番禺區去年在人才扶持和科技財政投入方面略有增加,表明該區開始重視創新要素的集聚,今後需關注科技創新的轉化能力。「人民生活與公共服務」一項,番禺得分也在全市平均水平之上。

5 白雲

經濟活躍 全市第五

處於第三梯隊的白雲區,「經濟實力」排在全市第五位,其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新登記商事主體兩項指標都高於全市平均水平;但利用外資、上市企業等指標則偏低。「經濟效益」和「科技創新」是白雲區的短板,兩項指標得分均低於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單位GDP能耗比例44 .71全市最高,急需通過科技創新實現傳統製造業與先進位造業的轉換。「人民生活與公共服務」指標,白雲區有一定基礎優勢,但是,文化和優質教育資源不盡理想,拉低了該項指標最終得分。

6 海珠

琶洲之後 動力何尋

海珠區在四個二級指標中都處於中游位置,其中,「經濟實力」受固定資產投資和上市企業數量兩項指標拉低了分值,一方面,琶洲互聯網集聚區投資高峰期已過,海珠區在項目投資方面缺乏「動力」,另一方面,海珠的上市企業數量在全市來看靠後,急需扶持企業實現資本化運作。

「經濟效益」中,海珠區的能耗指數表現較好,單位GDP能耗和電力消費彈性係數都低於全市平均水平。但是,去年的財稅收入表現一般。海珠區在「科技創新」指標表現不理想,其中科技成果指數和科技人才指數都低於全市平均水平。「人民生活與公共服務」中,海珠區處於中游,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全市平均,但環境指數偏低,值得關注的是綠地覆蓋比例在全市排名偏後。

7 荔灣

能耗降低 增長穩定

荔灣四個二級指標都處於全市平均水平之下,「經濟實力」方面,荔灣的經濟總量、投資、利用外資都是「失分項」,這與其經濟底子薄弱有關係。但其在「經濟效益」上表現比較突出,其工業用電增速同比下降0 .65%,使得電力消費彈性係數全市最低。一方面表現出荔灣區去年大型工業企業停產後,新項目沒有及時上馬,另一方面,荔灣區去年GDP增速5.1%,與往年水平相差不大,表明能源消耗減少同時自身GDP增速保持穩定。

去年至今,荔灣密集出台多項科技創新的政策,但效果還沒顯現,創新領軍團隊、科技成果、高新技術企業等指標仍處於全市較低水平。荔灣在「人民生活與公共服務」方面並無太多領先優勢,環境指數排名直接拉低了該項指標的總分。

8 南沙

投資強勁 外貿向好

作為廣東自貿區片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組成部分,南沙區一直被寄予厚望。但從去年多項指標來看,高質量綜合評價中,南沙「偏科」比較明顯。在「經濟實力」中,南沙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額都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外貿出口也排在全市第二位,但實際利用外資沒有表現出明顯優勢。「經濟效益」指標中,南沙區在電力消費彈性係數和人均GDP、稅收都高於全市平均水平,但單位GDP能耗偏高。「科技創新」是南沙的短板,科創企業指數、科技成果指數都偏低,科技人才指數在全市中游位置,去年的科技創新表現與南沙區的區位特徵有所不符,相關政策效果仍未顯現。「人民生活與公共服務」中南沙的基礎相對薄弱,除了綠化覆蓋率,所有指標均在全市中下游水平。

9 花都:經濟效益 位居中游

花都、增城、從化三區均處於高質量發展榜單的第四梯隊,花都區除了「經濟效益」指標處於全市中游位置,其他三項二級指標均低於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花都教育指數中的基礎教育資源和優質教育資源均在全市前列。

10 增城:科技創新 尚需努力

增城四項二級指標中,拖後退的是「科技創新」,R&D財政投入和科技成果指數、科技人才指數都是全市最低。在「人民生活與公共服務」指標中,增城的環境指數和教育指數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11 從化:項目雖少 生態良好

從化的生態保護面積佔全市三成,這對從化產業結構有所限制,缺少大型項目拉動,從化經濟實力低於其他行政區,但「經濟效益」和「人民生活與公共服務」兩項指標並未墊底,其能耗指數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環境指數更是全市第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兩位副國級給這個新機構掛牌 將推更多出入境便民利民服務新舉措
網路貸亂象多 警惕幾大陷阱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