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張忠謀:晶元行業縱橫半生的傳奇

張忠謀:晶元行業縱橫半生的傳奇

中國半導體製造業的股票在六月份創下歷史新高後,晶元行業的傳奇人物張忠謀在85歲的福布斯亞洲中國台灣 50 富豪 榜中登場。幾乎完全以台積電0.5%股權為基礎的價值9.3億美元的張忠謀是至少兩年內加入12個福布斯亞洲區域財富榜中最年長的人。

張忠謀常常為中國在半導體行業崛起背後的人士稱讚。

雖然這是他第一次成為這個島國最富有的人,但這並不是他首次得到福布斯的認可。福布斯國際版在2001年將封面視為「The Catalyst」的封面 。2012年,他再次出現在「 福布斯亞洲」 的封面 上,當時他被任命為年度商人。與此同時,紐約時報曾打電話給硅教父 Chang ,並稱他是半導體行業崛起的幕後人物。

這是一段傳奇的旅程。出生於浙江寧波的張忠謀在抗日 戰爭 期間 移居香港,然後前往美國接受教育。

他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學士學位和機械工程碩士學位。

然後,他花了大約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時間在美國半導體行業的先驅企業德州儀器工作。他的老闆將他派往斯坦福獲得他1964年獲得的電氣工程博士學位。他回到德州儀器在那裡他提出了半導體低定價策略以獲得早期市場份額。到1983年,他擔任集團副總裁,負責TI全球半導體業務。


挑戰

張忠謀曾擔任通用儀器公司總裁,並於1985年移居台灣,兩年後,他成為台積電的商業副董事長。「當時我認為台積電對我來說是一個新挑戰,」他在2012年對福布斯雜誌說。

正是在這個時候,張忠謀才提出了一項新的創新,這將對半導體和電子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從計算機到收音機等各種晶元的供應商大都花費巨資自行設計晶元,並在自己的工廠生產晶元。張的想法是為願意外包生產的公司提供專門的工廠服務(也稱為「代工廠」)。這種模式使工程師企業家能夠以低得多的成本進入該領域,並有助於激勵創新。

一位工程師在一家半導體工廠拿著一個晶圓吊艙。

在張忠謀的領導之下,台積電的業務開始起飛。他於1997年將台積電打造成為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的第一家台灣公司。2005年,張忠謀下台並交給了蔡力行。

但事情並沒有像張忠謀希望的那樣好 - 蔡力行上台之後台積電業績停滯不前。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情況變得更糟。工作人員出現在張家門前抱怨。當時擔任董事長的張先生在2009年回到台積電首席執行官時感到震驚。


第二次飛躍

張忠謀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回報。台積電2012年的股價創下十年新高。一年後,他第二次退休,但擔任董事長。該公司並沒有錯失良機,其收入,利潤和股價近期飛漲。台積電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之一,為高通,Nvidia和蘋果等公司提供晶元。

2016年收入達到310億美元,自2012年以來增長86%。在同一時間,凈利潤翻了一番。台積電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廠,2016年為449個不同客戶製造了9,275種不同的產品,使用249種不同的技術。

台積電成立三十年後,仍然遵循張忠謀的最初願景,遠離設計,製造或營銷自有品牌的半導體產品,以避免與其客戶競爭。對於張忠謀和該公司來說,這種優惠策略已被證明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echSmart 的精彩文章:

在市場下滑的情況下,華為和小米逆勢大漲

TAG:TechSma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