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志趣提升育人溫度
高校學生社團作為學生自願參與的群眾性組織,是凝聚、教育青年的有效載體,也是提升育人質量,「在優雅學府中培養棟樑之材」的重要抓手和工作平台。面對新環境、新形勢,迫切需要我們圍繞立德樹人這一中心環節,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特有的育人功能,自覺承接新時代所賦予的使命擔當。
一是要加強思想引領,聚焦根本任務,提升站位高度。高校學生社團是學生自願參與的群眾性組織,但並非自說自話、自娛自樂的小團體。學生社團擔負著教育人、培養人、塑造人的重要使命和責任,必須聚焦為黨和國家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一根本任務,進一步提升站位高度。無論是何種類型的學生社團,都應自覺強化思想引領和價值塑造功能,引導社團成員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管理部門既要創造條件,提供資源,搭建平台,積極支持和引導學生社團自主開展活動,也要明確規範和底線,切實加強對社團的管理,尤其是要加強意識形態管理,使社團成為思想引領和價值塑造的前沿陣地。同時,要充分發揮社團獨具的朋輩教育優勢,幫助所有社團成員自覺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質。
二是要遵循教育規律,實現協同育人,拓展育人寬度。社團育人工作要立足於學生的成長需求和大學育人目標,將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貫穿於社團活動的全過程,實現協同育人。首先要實現管理與服務的協同。學生社團所依託的服務管理單位和指導教師,要自覺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在管理和服務的過程中強化協同,寓管理於服務之中,寓教育於管理之中。同時,要建立扶持學生社團發展的良好機制,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通過設立社團發展基金等多種途徑對優秀社團和精品社團活動給予充分的支持和幫助。其次,是要實現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協同。在提倡通識教育和學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隨著學部制、書院制的逐步推行,僅僅依靠第一課堂,採取不同院系、不同專業分班授課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充分滿足學生日益多元的成長需求。各類學生社團開展的理論研討、讀書交流、學術沙龍等活動,可以作為拓展第一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手段;開展的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活動可以作為第二課堂開展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高校可結合大學生成長需求和大學育人的目標,利用學生社團活動,在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銜接與貫通上下功夫,進一步拓展育人工作的「寬度」,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是要對標發展需求,全面提升素養,開掘育人深度。高校社團育人工作,應當致力於通過社團活動,打造學習共同體,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素質和能力,開掘育人「深度」,促進青年更好成長、更快發展。要依託理論學術類社團,引領學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四個自信」,鞏固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要支持學術科技類社團,激發學生的科研熱情和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要鼓勵文藝類社團,引導學生自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升文化品位,繁榮校園文化生活;要幫助創新創業類社團,培育完善學生相關技能,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推動學生投身創業實踐;要引導綜合實踐類社團,通過開展各種志願服務、公益實踐和環境保護等活動,為社會民生的進步貢獻力量。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當前,在高校全面構建育人體系的過程中,可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獨特優勢,充實社團在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路、管理、服務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拓展育人途徑,提升育人質量。
四是要強化志趣培養,助力終身發展,增加育人溫度。作為大學生基於共同的興趣愛好而自發建立的群眾性組織,學生社團不僅是學習共同體,也是實踐共同體。一個優秀社團對學生的影響往往是長遠的,甚至是終身的。希望學生社團的教育價值能夠保持恆久的影響,助力學生的終身成長和事業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高校社團的育人工作,不僅要鼓勵、支持社團開展各種活動,更要在活動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志趣,提升育人「溫度」,幫助學生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創造的激情,給予學生充分施展拳腳的空間,同時鼓勵學生將短期的興趣發展成為終身志業的勇氣和決心,從而實現知行合一,做真正的實幹家。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學生社團不僅是培養志趣、陶冶性情的一方樂土,也是修己達人、樹立志業的廣闊舞台。加強學生社團育人工作,培育一流人才,服務民族和社會發展,既是新時代高校學生社團必須承擔的使命與責任,也是深入實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推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切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親和力和針對性的重要途徑。
(作者系華東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21日第6版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