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來,你放棄了 談判的否定藝術

看來,你放棄了 談判的否定藝術

看來,你放棄了 | 談判的否定藝術 第十一篇

全文共2937字,閱讀大約需要15分鐘。

1引言

如果我問你,你最害怕聽到的詞是哪個?

估計大多數的答案會是:「No」這個詞。(在中文中,不一定就對應「不」這個詞,因為中文習慣用雙重否定來表示肯定。)

因為對所有人來說,「No」只意味著,沒得談。

錯了,並非如此。

「No」不意味著結束和失敗。

它只是戰略上故意設置的關卡,為了讓你能繼續向前開創道路。

每一個談判者,都需要努力去讓自己不再害怕「No」這個詞,一旦你做到了,談判的世界會迥然不同。

如果你無法克服這份恐懼,你就沒法談判,因為你被「Yes」這個詞綁架了,你的雙手帶著鐐銬,你說你怎麼談?

2「No」是邁向成功的每一步

讓我們剝開「No」的神秘面紗。

這個詞的意義來自於人對於自主權的再次重申。

它既不是權力的濫用,也不是一種簡單的拒絕;它既不是在表露固執,也不是談判的終結。

事實上,「No」是一場討論的開端。

你仔細想想,有哪次你在和某人爭論一些事的時候,不是從一方說「No」開始的呢?

「No」越早出現,你就越早能夠發現更多你之前無法發現的談判選項和機會。

「No」還能激勵人們有所行動,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很好的保護了自己,而能夠留意並意識到眼前這個成交的機會正在悄悄溜走。

達拉斯小牛隊的老闆,馬克-庫班(Mark Cuban)著實是一個談判的高手,他有句名言:

「Every 『No』 gets me closer to a "Yes".」

「每一個『No』都是我朝向那個最終『Yes』邁出的一大步。」

3刺激對方說「No」

但同時大家也要留意,在朝向成功的路上,挖掘發現這些「No」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讓對方感覺到可以說「No」,和切實的讓對方說出「No」,有著本質的不同。

有時候,和你說話的那個人,就是在神遊四方,完全不在聽,那可能你唯一能讓他醒來的方法,就是去「惹惱」他。

這樣做的一種方式就是,故意曲解一些對方的想法或意圖。

你明知道這麼說是錯的,而偏偏這樣說,比如,對方其實很明顯想要完成眼前的目標,而你卻說,

「好吧,看來不管結果怎麼樣,你都不太想管這個問題。」

這樣的效果會讓他們開始覺得,應該好好把你的話聽進去,因為他必須要糾正你的說辭,

「No,不是這麼回事兒,我很想介入這件事。」

4先問對方不想要的

還有一種談判中讓別人說「No」的方式,是去問對方有哪些不想要的。

你可以說,

「我們來看看,你到底有哪些絕不會答應我的事情吧。」

對於此,對方並不為難,因為,說出「No」來,並不危險,又沒有答應別人什麼,也沒有承諾的任何風險,這很安全。這樣讓人更開放於後續的問題,朝著更多的選項和想法前進。

5沒有「No」就意味著可以離開了

除此之外,「No」的存在與否,還是一種警告信號。

如果不管你費了多大的心思,對方就是不說出任何的「No」,那這個信號就是在警告你,對方要麼優柔寡斷,要麼不置可否,甚或有某些不可告人的動機。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的最優策略是結束這次談判,大方的離開。

看不到「No」,擺在眼前的就是一條死路。

6一個郵件小技巧

沒什麼比被人忽視來的更讓人惱火了。

遭到拒絕確實不爽,但連理都不理你的話,就真的讓人沒法接受。

這是我們平常在人際溝通時的真實感受。

遭到忽視,讓你覺得自己是透明的,就好像在對方眼裡是不存在的,更不用說,你所付出的時間成本就這樣被浪費掉。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體驗:

誠意滿滿的寫了一封或是幾封溝通的郵件,發給你的業務合作夥伴,結果如同泥牛入海,音信杳無。

你該怎麼辦?

用「No」導向的方式來刺激一下,試試發一封郵件,就寫這麼一句:

「你們放棄這個單子了嗎?」

這是一個很明確的引導別人說「No」的提問,同時這也利用了人性的一個著名的弱點:損失厭惡偏見(Loss Aversion Bias)。

桔梗曾在「永不妥協(四)」,關於理性和感性的介紹中,提及過這個人性弱點,此處贅述一下。

有關損失厭惡偏見Loss Aversion Bias的原理介紹

情景一:

方案A,保守方案,可以穩賺1000元;

方案B,激進方案,有50%的機會賺2000元,但也有50%的可能賺不到錢。

測試結果大部分的人選「A」,即保守方案。

情景二:

方案A,保守方案,會鐵定損失1000元;

方案B,激進方案,有50%的可能損失2000元,但也有50%的機會沒有任何損失。

測試結果大部分的人選「B」,即激進方案。

稍微懂點概率學的人就知道,無論情景一還是情景二中,A和B方案是等價的。簡言之,人在面臨獲利時,不願冒風險;而在面臨損失時,人人都成了冒險家。

而更誇張的是下面這個例子:

方案A,鐵定損失800元。

方案B,有50%的可能會損失2000元,但也有50%的機會沒有任何損失。

根據概率計算,方案B實際上相當於損失1000元,要比方案A【更差】,但測試結果,大部分人還是選擇方案B。

所以,損失厭惡偏見原理告訴我們,我們非常不喜歡面對損失,寧可放棄獲利,也要減少損失。

回到剛才我們建議的那個提問:

「你們放棄這個單子了嗎?」

如果你用一封簡單的郵件,發出這樣的提問,在損失厭惡的影響下,對方的感性思維會在極大程度上受到刺激,急於回復一個「No」,因為這個「No」會緩解他/她的焦慮,使其感覺到安全,重新獲取事情的控制權,接下來,自然而然地,他們就需要接著去解釋他們所處的情況,將原本無果的事態進行下去。

更重要的是,這個問題很隱晦的表達了下面這個意思:

「如果你不理我,我就認為你放棄了,那麼我也放棄了。」

這裡會帶有一點點威脅的味道,但無傷大雅,這點負面的刺激,恰恰會讓對方從不響應,而轉向希望立即回應你,你說的不對:

「No,我們沒有放棄,只是眼前有一些問題,暫時需要些時間......」

實際上,我們做父母的,平時已經對這樣的伎倆很熟悉了。當你的孩子就是賴在滑梯上,或是玩具店的搖搖車上,不肯回家,你是怎麼應對的?

「你不走是吧?那我走了。」

而且,你像模像樣的大步走開。

我猜,大部分時候,你的孩子都會立即大喊:

「不,等等我。」

並跑著去拉你的手。

你看,誰都不喜歡被放棄的感覺。

當然,別在工作中濫用這個技巧,畢竟會顯得有些不禮貌,甚至有點得罪人,但如果你碰到了一個對方完全忽略你的情況,那實際上對方已經對你不禮貌在先,不妨一試。

7小結

「談判的否定藝術」系列,我花了十一篇文章的篇幅,試圖將【凱普談判系統】和【黑天鵝談判理論】中關於對「說No」的邏輯分析,做一個統一。

整個「談判的否定藝術」系列裡,所強調的,說「No」,邀請說「No」等理論,對大部分人來說,不是很容易能接受。

因為,我們現今的社交常識,要求我們要對人客氣。

的確,越是高級的場所,越是大公司,越是大生意,你見過幾個不是打扮的人五人六,裝模作樣的,臉上堆滿笑容,君子淑女,彬彬有禮。

因為,大家都不反對用儘可能少的矛盾摩擦來解決問題,禮貌是大家的社交潤滑劑。

這沒問題,可隨著這樣的情況越來越被人習慣,大部分時候,大家所表現出的禮貌和所說的話,就不那麼真實了。

相信你一定無數次的,熱情的向對方伸出手去,並說著「很高興認識你!」,而實際上,內心在咆哮「放過我吧,讓我走!」。

這種虛假的禮儀在談判中,是一味毒藥。

它意味著,你們雙方封閉了溝通的渠道。

它意味著,你們無法了解對方。

要想了解對方,你先要讓對方感到安全,感到有控制權。

而有意思的是,要讓對方安全有控制權的辦法,恰恰是讓對方提出否定。

對方正是通過否定,通過了解什麼是自己不想要的,來明確自己的邊界,弄清自己的目標。

在理解「談判的否定藝術」的過程中,建議你把這種思維,看做是,針對虛假禮儀的一種策略,是一種增加可信度的社交手段。

觸發對方說「No」,可以把「Yes」的諸多虛假外皮都剝開,把事情的真相搞清楚。

「談判的否定藝術 第十一篇」終

---桔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判思維 的精彩文章:

TAG:談判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