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濟南這座被冷落的建築身世顯赫,孫中山在此留影

濟南這座被冷落的建築身世顯赫,孫中山在此留影

文|孫葆元

當我發現壽康樓,它屹立在那裡已有百年之久。

在一片低矮的民居中拔地而起,儘管磚石斑駁,仍不失昔日的氣派。

一道空中連廊連起主樓與側樓。

我努力地去想,當年樓的主人如此設計的用心。

由於不能進入樓內,終是百思不得其解。

站在樓外,聽到樓內有孩子做遊戲的吵鬧聲,私闖民宅總是對主人的不敬。

這是濟南城建史上一座里程碑式的建築。

在城西曾經飛檐斗拱、琉璃青瓦的傳統建築群中,一座歐式樓宇突兀而起。

站在樓上將半城鱗瓦盡收眼底,本身就是建築的高瞻遠矚。

我試圖找到它的第一主人,街坊告訴我,它最早叫徐家花園。

現在那瘦小的院落可不像花園,是民房的蠶食侵佔了它的開闊。

至於是哪個徐家?

今日的街坊不知所云。

追尋歷史要追尋到根底處,我到本區的城建檔案館去找,那裡也毫無記載。

歷史的斷檔是我們對歲月的失敬。

曾幾何時,我們給歲月貼標籤,一些被標榜,一些被唾棄,壽康樓是否在唾棄之列,不得而知。

起碼,它顯赫的身世被故意冷落了。

我查到壽康樓最早的文字記載,它是《山東官報》的社址。

光緒三十年(1904)十二月楊世驤接替袁世凱出任山東巡撫,次年,在他的倡議下將創辦了一年有餘的《濟南報》改為《山東官報》,社址移駐壽康樓。

這已經是《濟南報》的第三次更名。

這份報紙創刊於1904年3月9日,那還是袁世凱主政時期,為二日報。

該年10月9日更名為《新濟南報》,堅持二日報的出版規律。

1905年楊世驤先是將《新濟南報》改為四開四版的《濟南日報》,收為官辦報紙,由藩台出資承辦。

又在8月30日將其改為《山東官報》,版面設「上喻」、「論說」、「本地新聞」、「各國新聞」、「本日專電」等欄目,是一份代表官府發聲的報紙。

楊世驤在山東主政三年離任。

袁樹勛、孫寶琦先後接任,開始對官報的主管體系改制,把它交由山東官報局管理,由官辦改為商辦。

只維持了數月,由於資金短缺,商辦難以為繼,再次報請巡撫恢復官辦。

此時世界風潮日新,西學東漸,《山東官報》除了保留傳統欄目,又增設內政、外交、學務、實業、商業、雜纂等新欄目。

然而,中國國情焦點已經不是清政府推行的廢科舉,辦學堂,獎勵實業,編練新軍等改頭換面的「新政」。

隨著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他們要改變的是封建國家體系。

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創建同盟會,這是中國國民黨的前身。

同盟會甫一成立,僅一年時間,就有無數志士加入。

山東以徐鏡心為首的53位資產階級革命黨人迅速加入到這支以推翻滿清封建統治為主旨的革命隊伍中。

他們也以報刊做戰鬥的號角。

1906年初,同盟會創始人之一、山東日照人丁惟汾在日本創辦《晨鐘》雜誌,郵寄國內發行。

同時,濟南的同盟會員劉冠三、王納創辦《白話報》,宣傳革命思想,啟迪民智,倡導民主共和的國家觀。

山東巡撫孫寶琦是1908年到任的。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隨後各省新軍紛紛起義,宣告脫離清廷,建立臨時政府。

時代風雲考驗著山東的革命者,也檢驗著孫寶琦的態度。

在歷史的緊要關頭,這個老謀深算的封建政治家打出了一張頗具迷惑性的牌。

他上書清廷:「解散現任內閣,另簡賢能以維大局。」

並順應革命的口號提出:「實現公天下,宣布共和」,以此「保皇室奕祀之繁榮」。

說到底,還是要保住愛新覺羅家的朝廷。

這一番表演迷惑了一部分革命黨人。

但是歷史的潮流不容任何倒行逆施者見風使舵。

在孫寶琦的惑言被徐鏡心等革命黨人擬定的《山東實現獨立大綱》戳穿之後,他表現出以身殉國的激烈,說:「我系清朝官吏,滿清一日不倒,我須盡一日之責任!」

滿清還是倒了,1912年這份滿清的官報被迫停刊。

史載,《山東官報》舊址在西門裡小滄街。

可見現在的壽康樓街原名小滄街,如今的街名是以那座樓命名的。

《山東官報》停刊幾個月後,該年9月26日孫中山先生來到濟南考察,就下榻在壽康樓內。這是歷史的有趣之處,新的歷史時代總是在舊時代的土壤上催生的。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魯壹點 的精彩文章:

肺心病的危害大,治療、預防都要做
1億支,2000萬人:復星醫藥創新葯助力非洲抗瘧行動

TAG:齊魯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