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十大元帥之首,一生酷愛蘭花,只因懷念一個人
幽蘭吐秀喬林下,仍自盤根眾草傍。
縱使無人見欣賞,依然得地自含芳。
這是朱德寫下的《詠蘭詩》,字裡行間,對蘭花的喜愛溢於言表,初讀時,很是驚訝,記憶中的朱德是中國十大元帥之首,他是英勇無畏的衝鋒陷陣的將軍,卻不曾想提筆還能寫下如此好的詠蘭詩。後來慢慢查閱史料,才發現,朱德他是詩情斐然,而且酷愛詠蘭,終其一生,種蘭愛蘭。初時因為蘭花能寄託他高潔、堅貞的心志 ,後來,因蘭花是他摯愛女子名字里含有蘭,而她的一生也如蘭花般高潔,花開花落里,承載著他無限的思念……
那個女子叫伍若蘭,出生在湖南耒陽,初遇朱德時,她二十五歲,正是花一樣的年紀,一頭扎進革命事業。那一年,朱德和陳毅率南昌起義余部在湘南宜章舉行暴動,當他到耒陽的時候,認識了在當地頗為有名的伍若蘭,她配合他,積极參与工作。自古佳人敬英雄,在伍若蘭心裡,她對朱德有著深深的敬佩,她認為這個人文武兼備,有勇有謀,隨著時日的推移,敬佩沉澱在心裡又成為了愛情。而朱德呢?面對眼前這個活潑開朗,又頗具才華的女子,他從一開始就有好感,在之後的相處里,更是愛上了她。兩個月的相處,讓他們的愛情迅速發展,1928年3月,他們舉行了婚禮,亂世之中,他們的婚禮樸素而簡單,卻又那麼浪漫與溫馨。婚禮不久之後,朱德等人離開了耒陽,他們需要和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會合。
1929年的春天,恩愛有加的朱德夫婦並不知道,一場危機悄然而至。伍若蘭當時身懷有孕了,就在兩夫婦為即將迎來一個新生命的到來而喜悅著,等待他們的愛情結晶的出生時,湘贛兩省敵軍集在此時率重兵「會剿」井岡山,試圖把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的紅四軍全部消滅,迫於形式,紅四軍一路往贛南方向去,1929年2月3日,毛澤東、朱德夫婦、陳毅等人在贛南尋烏縣吉潭鎮圳下村中心的一個大土圍子里,突遭贛敵劉士毅部襲擊。在關鍵時刻,伍若蘭以身為餌誘敵,掩護朱德和毛澤東突圍,之後不幸受傷被俘。
伍若蘭被俘消息傳來之時,朱德當場落淚,那是他的愛人,她腹中還有他的孩子,可是他卻不能一人持槍,於敵軍中救她出來,甚至隱隱約約間,他知道這一別可能永不再見,因為以伍若蘭的個性,即使敵人用盡酷刑,她不會背叛紅軍,背叛革命,而伍若蘭也的確如此,她成了敵人最頭痛的俘虜,無奈之下,敵軍將領甚至發電報給蔣介石尋求指示,而蔣介石「儘快解決」的答覆給伍若蘭判了死刑, 2月12日,在贛州衛府里刑場,伍若蘭犧牲了,今天我們讀來猶是錐心之痛,那時的朱德更加不用想有多悲痛欲絕。
無論我們是否承認,我們都是歷史的旁觀者,所以即使我們知道朱德和伍若蘭都是偉大的,這份偉大是重重落在歷史上一筆,他們不言語,卻透過朱德的愛蘭,透過他和伍若蘭曇花一現的愛情悲劇,讓我們能感受那一筆的重量——他們犧牲了自己的愛情,甚至是自己的孩子為革命拋頭顱撒熱血,為今天我們的生活而奮鬥的艱苦,值得後人懷念與發自內心的敬佩;可我們終究不能代替朱德心中的痛,那個在耒陽里讓他從心底愛上的女子,他們一定也曾經憧憬未來,待革命成功,就執手回家種蘭花,於是,在朱德此後漫長的一生里,他只鍾情於那淡雅、高潔的蘭花,戰爭過去了,和平籠罩大地,江山新貌又是一番模樣,可無論世事如何變遷,他心裡永遠有一個位置留給了伍若蘭,在那裡,他為她種滿了蘭花,永懷佳人,如此柔情,世間罕有,伍若蘭這一生,也是值了。
※傳言諸葛亮若用此計,北伐必定成功,曾用此計的兩個人都失敗了!
※呂布死後,曹操為什麼不敢霸佔貂蟬?
TAG:亭殿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