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術前沿:「敘事傳統的中西比較」

學術前沿:「敘事傳統的中西比較」

本刊2018年第2期「學術前沿」專輯「敘事傳統的中西比較」,推出以下8篇論文:

傅修延:

《論敘事傳統》

趙炎秋:

《西風東漸背景下中國章回小說形式的蛻變與淡出 》

張開焱:

《巫術轉化路徑與中希神話差異性敘事傳統的生成》

劉亞律:

《關鍵詞: 中西敘事理論比較研究的新路徑 》

楊志平:

《非主軒輊而力求特性 ——中西小說敘事傳統比較研究斷想》

周興泰:

《中西詩歌敘事傳統比較論綱 ——兼及中國文學抒情敘事兩大傳統共生 景象的探討》

歐陽江琳:

《論中國傳統戲劇的敘事性 ——兼與西方敘事傳統之比較》

曾 斌:

《中西民間敘事傳統比較譾論》

以下是江西師範大學傅修延教授為本專輯撰寫的「主持人的話」:

中國和西方各有自己的講故事傳統,將兩個傳統放在一起「對讀」,有利於增進對自身傳統的認識。傅修延的論文首次嘗試為敘事傳統這一關鍵詞下定義,同時藉助人類學研究的近期成果(人類成功在於會講故事)闡釋了研究敘事傳統的意義。趙炎秋、張開焱、劉亞律、楊志平、歐陽江琳、周興泰和曾斌等選擇的研究對象,亦與中西敘事傳統的形成有著不可忽視的內在關聯:神話是人類最早的講故事行為,在敘事史上的鑿空作用自不待言;民間敘事作為「在野的權威」和「地方性知識」,對敘事傳統的形成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戲劇在很長時期內一直是大眾接受故事的主要來源,其在社會各階層的傳播遠超別的敘事形態;詩歌的敘事性質經常被抒情性質所遮蔽,因此有必要把「講故事」的詩歌提上研究日程;小說研究在追溯敘事傳統方面一直扮演先導角色,這項工作仍須在前人基礎上繼續深化和推進;以上研究均離不開範疇提煉與話語構建,這又需要有關鍵詞等方面的中西比較作為理論支撐。總而言之,敘事傳統的中西比較研究必須突破以小說為敘事學主業的路徑依賴,如果無視匯入中西敘事傳統這兩條歷史長河的八方來水,對其所作的比較研究將無法達到應有的深度與廣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比較文學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比較文學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