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東新政策來了,萊蕪人,趕緊回鄉下蓋房子去吧!

山東新政策來了,萊蕪人,趕緊回鄉下蓋房子去吧!

從農村出去的萊蕪人,

退休了想回到家鄉,

過著悠然的田園生活;

老了想落葉歸根,

但因為戶口已遷出,沒法建房。

或是

一直在城裡生活的人

想到鄉村尋找人生的另一種風景和情懷

但因為沒法買農民的宅基地,也無法建房

....

夢想似乎總是遙不可及

不過,

政策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5月15日,山東省國土資源廳發布

《關於發揮國土資源支撐保障作用促進鄉村振興的意見》

符合規定規劃前提下,

允許返鄉下鄉人員和當地農民合作改建自住房。

你嚮往的另一種生活在向你招手

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向臨沂、菏澤 2 個市和 20 個脫貧任務比較重的縣(市、區)傾斜;

城鎮和鄉村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它條件依法從事旅遊經營。

在符合農村宅基地管理規定和相關規劃的前提下,允許返鄉下鄉人員和當地農民合作改建自住房。

鼓勵返鄉下鄉人員依法以入股、合作、租賃等形式使用農村集體土地發展農業產業,依法使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開展創業創新。

5月15日,山東省國土資源廳發布《關於發揮國土資源支撐保障作用促進鄉村振興的意見》。

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國土資源支撐保障和服務引領作用,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完善土地規劃計劃管理

1.因地制宜編製村土地利用規劃。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不佔用永久基本農田、不突破建設用地規模前提下,縣級政府可通過村土地利用規劃,調整優化村莊用地布局,有效利用農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設用地。村土地利用規劃根據需要組織編製,新農村建設、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古村保護的地方及村莊面貌破舊、配套設施不全的,應優先組織編製村土地利用規劃。

2.加強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支持。各級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土地利用計劃指標,專項用於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及農村旅遊設施等項目建設。鼓勵利用存量建設用地進行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冷鏈、物流存儲、產地批發市場、休閑農業、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農村二三產業項目建設。

3.深入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充分發揮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在統籌城鄉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槓桿作用,合理安排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積極引導國有大中型企業、社會資本參與增減掛鉤,加快項目實施進度,提升項目實施質量。

二、嚴格保護耕地

4.加強永久基本農田建設。組織開展村域內零星分散耕地、永久基本農田周邊的現狀農用地的整合歸併、提質改造等工作,整治後形成的集中連片、質量提升的耕地,經驗收評估合格後,可以作為提質改造項目,納入產能儲備庫,並劃入永久基本農田整備區,作為永久基本農田補劃和動態優化的潛力地塊。建成高標準農田的,優先納入永久基本農田整備區,用於補充佔用或減少的永久基本農田。

5.大力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以村土地利用規劃編製和實施為契機,對村域範圍內的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統籌優化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實現村土地利用規劃既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逐步形成農田集中連片、建設用地集中集聚的空間形態和集約高效的土地利用方式。新增加的耕地可以用於建設佔用補充耕地。

6.擴大補充耕地途徑,拓寬資金渠道。對於歷史形成的未納入耕地保護範圍的園地、殘次林地等適宜開發的農用地,經縣級人民政府組織可行性評估論證,市國土資源局審核確認,省國土資源廳組織複核認定後可納入土地整治範圍,新增耕地用於占補平衡。統籌使用好資金,充分發揮引導和槓桿作用,積極創新實施方式,吸引社會資本、金融資本等參與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投工投勞,讓農民更多參與建設管護。

7.建立補充耕地指標調劑管理機制。落實改進耕地佔補平衡管理辦法,將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新增耕地指標按規定跨區域調劑使用,所得收益用於耕地保護、土地整治、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等,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三、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需求

8.加大鄉村產業用地供應力度。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等用地政策,優先保障符合相關規劃的重大健身休閑、列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的農產品加工等項目的土地供應。合理降低用地成本,對使用荒山、荒地、荒灘及石漠化、邊遠海島土地建設的健身休閑項目,出讓底價可按不低於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開發成本和按規定應收取相關費用之和的原則確定;在不低於土地取得成本前提下,以農、林、牧、漁業產品初加工為主的工業項目,在確定土地出讓底價時可按不低於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 70%執行。

9.拓寬鄉村產業發展用地途徑。城鎮和鄉村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它條件依法從事旅遊經營。在符合農村宅基地管理規定和相關規劃的前提下,允許返鄉下鄉人員和當地農民合作改建自住房。鼓勵返鄉下鄉人員依法以入股、合作、租賃等形式使用農村集體土地發展農業產業,依法使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開展創業創新。民間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與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可依法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在符合相關規劃的前提下,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盤活利用集體建設用地,以自營、入股、聯營等形式,發展鄉村民宿、健康養老、民俗展覽、創意辦公、休閑農業、鄉村旅遊和農產品冷鏈、初加工、倉儲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

10.積極引導設施農業發展用地選址。農業設施建設應盡量利用荒山、荒坡、灘涂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閑置土地,不佔或少佔耕地,嚴禁佔用永久基本農田。對於直接服務於規模化糧食生產的糧食晾曬、糧食烘乾、糧食和農資臨時存放、大型農機具臨時存放等用地確實無法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在不破壞永久基本農田耕作層、不修建永久性建(構)築物的前提下,委託市國土資源局組織論證,確需佔用且土地復墾方案符合有關規定的,可在規定時間內臨時佔用永久基本農田,原則上不超過 2 年,到期後必須及時復墾並恢復原貌。

四、助力脫貧攻堅

11.用地指標和國土資源項目向貧困地區傾斜。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向臨沂、菏澤 2 個市和 20 個脫貧任務比較重的縣(市、區)傾斜;優先支持省扶貧重點村、黃河灘區脫貧遷建村提升改造需配套建設的基礎設施項目、公益類項目及為民服務中心等項目建設。增減掛鉤、土地整治、地質勘查、測繪地理信息等項目和資金向貧困地區傾斜,支持貧困地區增減掛鉤節餘指標和耕地佔補平衡指標優先跨縣域交易,獲得的收益用於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12.保障光伏扶貧項目用地。對重點扶貧光伏發電項目在年度土地利用計劃中予以重點保障,對永久設施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場內道路用地可按農村道路用地管理,重點扶貧光伏項目光伏方陣使用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的,在不影響作物生長、不破壞農業生產條件的前提下,可不改變原用地性質,按原地類認定。

五、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13.深入推進禹城市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統籌推進禹城市農村土地徵收制度、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探索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增加農民土地財產性收益,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性成果。

14.探索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選取部分縣(市、區)開展試點工作,探索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實際,積極探索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

15.紮實推進第三次土地調查。按照國家第三次土地調查的總體部署,查清全省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農用地的數量、分布及質量狀況,查清城市、建制鎮、村莊內部商服、工業、倉儲、住宅等地類的土地利用狀況。匯總形成各類自然資源數據,開展綜合分析,為農村規劃、農業產業發展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16.積極推進農村不動產統一登記。在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基礎上,加快推進「房地一體」的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探索新型農村社區不動產統一登記,切實維護農村群眾合法權益,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產權保障和融資條件。

六、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

17.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統籌推進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土地綜合整治,合理安排礦山地質環境修復、地質災害防治、地質公園及地質遺迹保護、農田環境整治、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項目,促進美麗鄉村建設。抓好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18.積極推動村鎮周邊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促進礦地和諧,鼓勵礦山企業進行升級改造,對於符合綠色礦山建設標準要求的優先享受用地、用礦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推動村鎮周邊生產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督促生產礦山在保護中開採礦產資源、履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義務。按照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園則園、宜水則水等原則,加快開展村鎮周邊廢棄礦山的地質環境治理工作,恢復和提升鄉村生態環境,助推鄉村生態旅遊產業發展。

七、加強地質工作服務

19.開展區域水文地質調查。按照流域部署、分圖幅推進的總體思路,在沂蒙革命老區及膠東半島等嚴重缺水區開展 1:5 萬水文地質調查,施工探采結合井,圈定優質地下水源地,探獲可持續利用的地下水資源,為解決缺水地區群眾吃水用水問題提供保障。

20.開展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評價。在全省開展 1:5 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建設土地質量動態監測網路和土地質量多源信息動態資料庫,查明土地質量與生態地質環境狀況、有益元素分布情況,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發展特色農業以及土地資源管理和科技創新提供技術支撐,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

八、推進地熱資源開發利用

21.開展地熱資源調查評價。在開展全省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地市級)的基礎上,支持地勘單位參與小城鎮或農村社區地熱資源調查評價工作,摸清底數為政府提供技術支撐和決策依據。

22.抓好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示範。研究制定激勵政策和措施,理順地熱資源開發管理機制,科學設置地熱資源礦業權。開展地熱資源勘查開發示範,為解決農村地區冬季取暖難題提供參考。在魯北、魯南等地熱資源富集地區,選取部分農村社區進行地熱資源(淺層地溫能)示範村建設試點。

23.探索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新模式。結合農村社區人居環境特點,加強以淺層地溫能為主導的多能源協同系統研究,探索政府(提供基礎調查費用)+社會資本(攜帶資金和裝備)+地勘單位(調查評價)相結合的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新模式。

九、加強測繪地理信息服務

24.全面提供基礎地理信息服務。整合統籌省市縣各級基礎測繪資源,圍繞村莊規劃建設和農村農業基礎設施工程建設,提供各種尺度地形圖、影像圖或開展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建設更新工作,滿足工程規劃、設計、選址、管理等各方面需求。

25.開展涉農專題性遙感監測。利用高頻次、多解析度衛星影像,對村莊建設與合併搬遷、農村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進展以及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等情況進行動態監測,為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及時了解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情況、進行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26.支撐涉農專題信息系統建設。抓好蒙山、平原、博山國家新農村建設測繪服務保障試點項目,總結推廣試點經驗。深度調研諸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求,基於省市縣各級「天地圖」,支撐縣域各類涉農專題信息系統建設與應用,打造測繪地理信息服務鄉村振興示範樣板。

各市要根據本意見精神,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意見,加強實施督導和評估,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各地在執行本意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向省國土資源廳反饋。

萊蕪人,等你老了

想回到質樸的村莊嗎?

對這一新政支持的別忘了點哦!

▎本文來源:山東國土資源廳、綜合網路

- END -

如果您需要宣傳推廣、新店開業、品牌投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萊蕪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驚險!205國道和庄路段一危化品運輸車衝出路面!少量硫酸泄露…

TAG:萊蕪微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