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聊一聊古建築學習與建模提高

聊一聊古建築學習與建模提高

前言

中國古代建築,不論是在建築領域還是建模領域中,小N我認為都是一個比較特別的門類。沒有異形類的建築那麼感覺「奇奇怪怪」,也沒有很多現建那樣「方方正正」。古建築是在方正的平面圖之上,展現出自己豐富的變化的美。古建可以說很複雜,因為不同地域,不同時代,不同等級的建築各有不同,但是各種不同卻往往遵循著古建特有的規律而變化或者演變。遵循其法則可以仿出其神韻,不按其規則似是而非。

其實往簡單說古建建築。其主要由四個方面切入。分別是大木作、瓦石、小木作和彩畫。這樣就可以在面對古建繁雜的學習和建模過程中有一個大致的分類。簡單的說這四個方面,大木作是建築的骨架,撐起建築,包括柱子、梁架等。瓦石部分,它是填充。包括牆體、脊瓦等,內容和細節很多。小木作是建築的豐滿和細節。包括門窗等裝修部分。至於彩畫的話,對於建模則有美化、保護的作用。

古建建模首先要做什麼工作呢?

對於一個古建建模的任務。首先是準備工作。當然知識儲備也是準備的一部分。這裡還指的是要整理好相關資料、圖紙、相片等等。說來簡單,但是具體做的時候往往比較困難。例如圖紙不全,或者圖紙自身存在問題。這些情況很常見。這裡可以準備自己的一套的專門素材庫。但同樣說起來簡單,古建模型庫其實準備也要一段時間的積累了,不是簡單花一點網上買個所謂的古建築最全模型庫就可以了事。如果從古建專業角度來說,現在網上我沒看到過有什麼古建方面專業級別的素材庫。搞不清通則模數問題,混淆古建時代特點等等問題比比皆是。所以初學者還是慢慢自己建模積累的好。初期最好的情況是有完整一套的cad圖紙。最好再找實物相片或者相關專業書籍完善資料。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推薦最好自己提前畫好cad圖紙。圖紙對於建模有不錯的輔助作用。然後自己在建模過程中對圖紙的細節進行完善的。進而促進自己以後能準備更好的圖紙。古建築的學習和提高還是需要踏踏實實來的。擺正心態其實我認為這就捷徑了。當然我不否認那些網上提供素材的人建模過程中的認真態度,但是能完全照著專業書籍或者比對著實物做模型的人並不是多數。所謂「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從別人那裡拿模型學習的方式並非「上法」,甚至可能是「下法」。

如何開始建模?

正式建模的話,小N我認為建築的順序和思路很重要。我的思路是還是按照之前說的分成那四個部分。通常建模是先製作好大木作部分。因為大木作非常重要,是古建築的主要支撐結構,古建築有「牆倒屋不塌」一時說。之後再考慮瓦石、小木作和彩畫。通常的建模涉及前三個方面內容多一些,彩畫涉及內容不多。當然我不是說彩畫不重要,只是相對建模來說,通常會弱一點。彩畫的部分要了解一些基礎知識。例如彩畫幾個等級的區分,彩畫常用的顏色、不同部分的之間關係等內容。彩畫,我這裡只是淺說,彩畫要說深了,真的很深。如果是做很講究的帶彩畫的模型也很繁瑣。

當然如果模型彩畫要求比較高的話,我建議是大木作與彩畫部分並作一起做。我這裡這麼說可能大家沒有直觀印象。我簡單的舉個例子吧。

例如上圖中,小N做的這個模型,注意模型中的檐椽,椽顏色是隔一個一個顏色的。在建木作部分的時候,如果你沒有考慮彩畫問題,等最後整套院子做完,再上彩畫的時候,因為之前沒有考慮到椽子顏色不同的問題,你就一個一個修改吧……小N我這個是過來人血淋淋的教訓啊……如果提前建木作的部分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你建模的時候就能省去不少時間了。之後的建模順序就是從下到上,從內到外來建築。

至於大木作,從何處什麼開始呢?

當然先從鬥口或者柱徑的確定開始。古建很意思的特點,就是他的模數化。通常大式建築看鬥口,小式建築看柱徑。(ps:之所以說通常,因為還有無斗拱的大式建築等問題。)確定古建模數之後,相應的構件尺寸就都出來了,建築的大致樣式跟著也就出來了。例如根據《營造方式》上的說法,二等材,殿身五間至七間用之,三等材,殿身三間至五間或堂七間用之等等內容。幾等材對應什麼樣等級的建築。但另外一個方面,雖然有等級的概念,但是同一個時代的中國古建築哪怕不同形式的建築,也能保持統一的風格,不論上到皇帝皇宮,下到百姓住宅,他們背後有著同樣或者類似的規律。並且根據規矩搭建出來的古建不同部分之間、構件之間,產生了古建那種特有的尺度和諧之美感。忽略了模數化的這個東西,我認為傳統古建就丟了一些韻味。小N我認為,之所以一些初學者,照著某些實物建模,但是不論如何建模卻達不到原來實物的那個美感,我認為就是沒有把握好古建所遵循的法則。每一個構件建模的時候差點,拼接在一起後的建築自然就差多了。小N感覺頗有「一為一切,一切為一。」的味道。根據一個規則延伸下來的變化可能萬千,但是歸根到底還是一個規則。古建的巧妙之處就在於此。

言歸正傳,確定模數之後,下面確定柱網,開始建柱子。再來算好建築的木構上出、下出。步架、舉架等等內容。當然我這是往簡單說了。傳統古建這些還是有講究的。以清官式為例,大式建築,《工程做法則例》中規定:「凡檐柱以鬥口七十分定高」。柱高根據鬥口的模數而來。而柱高與面闊也有一定比例關係,小式建築,七檁或六檁的,明間面寬與柱高比例為10:8等等內容。我感覺這些東西是一環扣一環了。之後建模的時候,則圍繞柱子建模。小N我通常習慣用柱子和柱網確定其他構件的放置位置。所以建柱子的時候,一定要建的準確。之後是搭起檁墊枋、放上樑,再來放上椽子望板。當然碰到不需要剖面圖的模型,可以省略建築之內的構件,表達外面能看到的部分。

下面是瓦石部分,先做檻牆、檐牆,山牆部分,再做屋頂部分剩下的就是屋脊等細部部分了。

下一步就是小木作部分了。做好門窗裝修部分之後,建築就差不多了。

古建建模基本的思路過程,小N我認為主要就是這個樣子了。當然還有很多細節的處理,由於篇幅有限,我就不一一詳細的說了。之後有機會的時候,我再慢慢講來吧。

那麼如何學習好古建的相關知識呢?

小N我先給大家推薦幾本專業書籍吧。古建書籍雖然很多,但是小N認為主要是兩大類,一類是講學術的,一類則是講技術的。建模需要側重看具體技術類的書籍。大木作方面可以看馬老師的《中國古建築木作營造技術》,再配合湯老師的《中國傳統建築木作知識入門》。瓦石方面可以看劉老師的《中國古建瓦石營法》,小木作方面可以看姜老師的《傳統建築木裝修》,彩畫方面可以看蔣老師的《中國清代官式建築彩畫技術》,當然邊老師的那本彩畫書也是不錯的,不過我個人傾向首推蔣老師的書。學習了這四本書,基本上清官式的古建做法就差不多了解了。當然有精力的話,也可以找來清《工程做法則例》看。不過難度會更大。總之,我認為有大木作、小木作和瓦石這三本書,對於初學者通常就夠了。而其中大木作、瓦石和彩畫這三本書又是相對複雜的,小木作部分我認為相對簡單。

如果想了解宋官式做法,則要看《營造法式》註解了,可以以梁先生的註解和潘谷西老師的《營造法式》解讀這些資料來入手。

另外我再多說一些,小N我推薦的這些書,根據書上的內容可以很好指導建模,這些書籍很權威。不過因為這些書籍內容繁雜,而且只是單純講技術方面內容,導致這些書籍可能讀起來比較枯燥。所以這些書籍可以當字典一類的工具書籍來用。古建哪裡不懂了查哪裡。對於初學者來看這些書籍,重要的是前幾章的內容,要掌握古建不同部分和構件的名稱和位置關係等基礎內容就夠了。例如什麼是「沖三翹四」、什麼是「冰盤檐」、什麼是「步步錦」、什麼又是「找頭」等等內容。之後隨著建模的過程和內容針對性的去看就行。現在即使工作幾年的時間之後,小N我還是時不時翻一翻這些書籍看看。

並且小N建模到現在,我越來越感覺su建模這個東西往往能表達古建的東西很有限。

除了書籍之外,自學的最好途徑就是多看實物而不是看其他人的模型。有精力、有條件的人最好是多測繪,哪怕去多照實物的細部照片也是好的。並且最好是帶著問題去。很多構造自然就了解了。從別人的模型上面想提高自己是遠遠不夠的。再者說,一個模型只是一個結果,建模的過程往往是不會給你表達出來的。例如建模過程中我是如果根據權衡表推出具體構件的尺寸等等問題。學習別人模型上面的東西顯然很片面。建議大家不要忘本逐末。等自己有了一定鑒別能力再通過模型來加深理解也不遲。

這次先聊到這裡,歡迎之後大家和小N的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N空間 的精彩文章:

TAG:小N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