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從殲7到殲20,總師講述:中國是如何造出殲20的

從殲7到殲20,總師講述:中國是如何造出殲20的

作為空軍最重要的作戰裝備——戰鬥機,是一個國家各種高精尖技術的結晶,研製戰鬥機,是大國強國的專利。沒有足夠工業基礎,科研實力的國家只能走引進戰鬥機的道路。

伊朗引進的美製戰機

但戰鬥機又不同於一般商品,一旦國際局勢突變,就很可能被供貨商卡脖子。比如伊朗重金採購的F14A,雖然曾經是中東上空最兇猛的戰鷹。但由於國際關係變動如今只得靠拆飛機配件維持戰鬥力。何況,靠買是買不到強大的大國空軍的,只能買到相對成熟的貨架產品,沒有國家會將自己最先進武器拿出去賣。即使賣,也有可能會存在閹割和後門問題,

在五六十年代,我國先後開展了多型戰鬥機的研發如東風104、東風107以及後來的殲12。但是那個時候,我們薄弱的技術實力並不能將其變為現實。再後來的殲9、殲13、強6一個個計划上馬又下馬,一架架先進戰機終其一生只能停留在圖紙上。中國的領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只能依靠殲七的改型來守衛。

殲12技術實現難度較低,但與世界潮流背離

但也正是在幾十年改進殲7的過程中讓中國航空人意識到創新才是開發先進戰鬥機的不二法門。20世紀90年代,當航空人歷盡艱辛仿製出的殲7III投入現役時卻發現面臨著剛問世便落後於時代的窘迫。

殲7的原型米格21MF在其他國家已經服役了30年,面臨退役。在1998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國最先進的國產戰機殲7MG在航展上展現了自己優異的機動性,卻在世界上只是得到了「改進最好的落後戰機」這樣一個近乎於恥辱的稱讚。纖細的機體無法安裝大型機載設備,機頭進氣限制了雷達的大小和性能,以及老舊的原始設計,這一切使殲7難以承擔起在新時期捍衛祖國領空的重任。

因為在米格21系列改型上有著太多難言的苦楚,殲10從80年代設計之初,就瞄準世界先進水平大膽採用新技術新設備。在90年代,漫長的研製周期甚至使不少空軍人士試圖把殲10的經費用來購買更多的蘇-27。而此時原計劃發動機渦噴-15研製受阻,研發人員果斷的選擇了俄羅斯的AL-31F作為替代品。

圖為劉華清上將視察殲10原型機

這一決定使殲10避開了之前的國產戰機進度拖延的惡果。終於,殲10在1998年完成首飛。也就是在這時,宋文驄把試飛組織工作交給楊偉,自己帶領人員開始了下一代戰機氣動設計的探索,今日的殲20正是從此起源。

設計師的「傳幫帶」

首先,要承認自己的無知。眾所周知,航空工業門類齊全隔行如隔山。楊偉院士坦誠說自己對大型飛機知之甚少。作為一名飛機設計師只有認識自己的不足,才能睜開雙眼尋求突破,才能避免陷入固步自封的陷阱。

第二努力學習。航空領域科技成果層出不窮,新技術新工藝新思維日新月異。作為設計師,

如果疏於學習便會落後時代,陷入思維固化的泥潭。

第三,總師要帶頭學習,與時俱進,避免脫節落伍。從工作一線提拔領導幹部可以使領導工作更貼近科研實際。即便走向領導崗位也要時刻跟蹤行業最新動態。只有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增強自身素質才能更好的帶領團隊設計出更好的戰鬥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解析 的精彩文章:

客機失事後生存率低,為何不給乘客配降落傘?其實早有研究
日軍拼刺刀為何厲害?四個原因造就,其中一個原因很殘忍

TAG:軍情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