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請不要用「本能」去侮辱動物的情感

請不要用「本能」去侮辱動物的情感

這世上有很多奇妙的東西,譬如人類。

有專家曾經這樣說過:進化史上出現了人類,是地球的悲哀。從動物性的角度分析,人類確實是個奇葩,不僅要吃飽,還要吃好;不僅要穿暖,更要穿好;在所有動物中,只有人類的慾望永遠無法滿足。這其實很卑鄙,然而更卑鄙的是,人類天生就有種「主子」的優越感,對家園的愛、對美的追求、對親人的呵護、對配偶的忠誠等等,似乎這都是人類的高級情感,一旦發生在動物身上,一概以本能來解釋。

先說說我今日的親眼所見吧。

本人愛好之一就是採集石頭,連續幾個周末,在常去的採石場,我總會聽見鳥叫,其實遠處的鳥很多,聽見叫聲很正常,但這幾次名叫聲音讓我感覺這隻鳥就在我身邊不遠處,但很難發現。今天我終於看見了這個小傢伙:好像是一種長腳鷸鳥,比家燕體態略大,主色為灰黑,腹部白色。今天他的表現特別異常,就在我身前不遠,而且連鳴叫聲都帶有明顯的誘惑,只要我低頭,它就開始歡叫,而且還時不時地跑兩步。我是在農村長大的,瞬間就明白了它的意圖。果不其然,沒過幾分鐘,在一堆石塊的中央,四枚小蛋整整齊齊的出現在我眼前!而就在此時,不遠處的小鳥馬上發出一陣陣凄厲而絕望的尖叫,我趕緊離開了它的「愛巢」,饒有興趣的向那位勇敢的「媽媽」(也可能是「爸爸」)慢慢走了過去,而這小傢伙自以為得計,七拐八轉就把我引到了大石頭堆另一側,而且還試圖把我引到石頭堆上方。

(注意石堆頂部中央的那個小傢伙)

我不會上當,但我更不會傷害它和它未出世的孩子。一剎那間我只是在想,從體型上看,它於我就像我和史前的霸王龍一樣的比例吧。面對我這樣的威脅,一隻小鳥竟然有勇氣、有智謀的和我「斗」,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說動物不配有高級情感?我在大學是學生物的,我不知道,究竟是誰發明了「禽獸不如」這個詞。反正我覺得在眾多的成語里,這是一個最不恰當的詞。本來是貶損人類的,幹嘛要讓「禽獸」一道受辱啊。難道作為所謂的「萬物之靈」,人類真的比禽獸好很多嗎,不見得!

姑且不論什麼飛翔、跳躍、奔跑、游泳等等大自然賦予的特殊本領,咱下面就擺幾件小事。

「動物比人更會教育孩子」

繁殖後代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但教育後代的現象卻只存在於相對比較高等的動物。原因很簡單,高等一些的動物對生存資源佔有量相對較多,比如一些位於食物鏈高端的動物,領地、種內競爭、種間競爭等等,尤其是環境的變化因素,僅靠先天遺傳的本領肯定是不夠用的,所以必須要根據自己的經驗對後代進行教育,後代必須學會必要的本領才有機會生存。這一點,人類懂,動物也懂。但動物似乎做得更好。

在有教育現象的動物界,實施的都是「素質教育」。動物界的教育完全是根據動物本身的生存與發展「量體裁衣」的進行教育。食肉動物的個體捕獵教育、群體捕獵合作教育、逃生技巧教育、合作抗敵教育……到什麼階段就訓練什麼科目,沒有提前教育、拔苗助長,也沒有無效教育、拖沓冗長,一切都做得那麼實在,那麼乾脆,教者有意,學者用心,當然個別偷懶的也會受到相應懲罰——被咬上幾口或被踢上幾腳,基本不會被「體罰」致傷或致殘。自己的孩子因為破壞群體規則受到懲罰,「家長」也不會不依不饒。

在高等動物世界裡,實施的都是「嚴愛相濟的教育」。 說到愛, 比人類有過之而無不及,「發狂母豹賽過虎」,懷孕或哺乳期的母獸決不允許其他異類甚至是同類靠近半步,即便是鳥類、爬行類動物中的很多種類,當幼仔受到威脅時,它們都會做出捨命一搏的表現。飢餓至極的母狼捕獵歸來,都會把已經吞到胃裡的肉反芻給幼狼享用。這些表現僅僅用天性和本能恐怕解釋不通,因為所有生物最基本的本能是「趨利避害」,為了自身以外的生命放棄生存,這僅僅是本能?說不通吧。

說到教育的嚴厲性,動物界可能是近於殘酷。在它們的幼仔需要斷奶或獨立生活時,它們絕不會姑息縱容,甚至不惜下死口咬傷幼仔,也絕不會遷就它們,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似乎這些動物都懂得「慣子如殺子」的道理。如果說這是本能的話,那麼當動物進化成人類,唯獨這項本能在很多人類身上退化了?

動物的婚姻是純潔高尚的,有感情動物的愛情都是浪漫偉大的

動物之間雌雄結合,絕不像某些人想像的那麼隨便,他們會很實際地考慮對方能給自己帶來多充裕的食物、多大的領地、多溫暖的巢穴。對方的健康情況、捕食本領、容貌長相等基本因素還是要經過一番考察和篩選,於是求偶季節,鳥類鮮艷的羽毛、多姿的舞蹈、嘹亮的歌喉;獸類忘情的跳躍、追逐,野性的奔跑、展示等等,都要經過一番浪漫的過程,最終兩情相悅,很少有強迫現象。雖然動物界裡面很多是「一夫多妻」,當然也有「一妻多夫」的現象,但從一而終、生死不棄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人都聽說過日本兩隻壁虎的故事:一家老屋拆遷時,發現十幾年前釘入牆壁的釘子釘住了了一隻雄壁虎,正當人們詫異這隻壁虎的生存奇蹟時,一隻前來餵食的雌性壁虎出現了,一切真相大白。很多人都讀過這個的故事,為這兩個小動物唏噓不已。而我要說的是,這樣的例子在動物界普遍存在,有過養鳥經歷的人都知道,一雄一雌兩隻小鳥,一隻死亡了,另一隻很難存活;一隻狼被捕捉了,他的配偶會克服對人類火器的恐懼冒死營救……如果動物界有作家的話,無論是西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是東方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恐怕都要相形見絀。

還要強調一點,在一夫一妻制的動物中,伴侶之間很少有遺棄現象。

社會性動物個體的歸屬感、責任感極強

這裡首先說「狗不嫌家貧」,無論別人家給了多少好吃的,最終,狗還是要回到自己家裡看家護院;其次說狼,無論別的狼群多龐大、領地多寬廣,在沒有被驅逐的前提下,狼從不會輕易 「跳槽」。或許這就是歸屬感吧。群體動物中的個體,除了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以外,當群體出現困難時,都會挺身而出,衝破氣流的頭雁,飛行時要耗費其他同類幾倍的體力,一隻體力消耗殆盡,另一隻馬上挺身而出;遷徙時率先衝過河流的角馬,被鱷魚吃掉的幾率非常大,但一隻倒下去,另一隻馬上跟上來,前仆後繼;洪水來臨時,螞蟻會聚集成團,身強力壯的主動把老弱病殘包在核心,一路漂流直至找到陸地……它們沒人組織,一切都是自發,或許他們真的不懂,但他們身體力行的給我們人類詮釋了個體與群體之間如何取捨的生存法則。

動物界社會規則井然有序

在有等級差別的動物界,奉行的都是「能力至上」的法則。權利的交接爭鬥激烈但從不搞陰謀詭計,存在侵略但從不干涉內政。動物界的「掌門人」絕對是靠實力、靠人人皆有而我獨強的本領取得領導權的。所有領導權的更迭交替均在王者與挑戰者心知肚明的前提下公平對決,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或為仆,其他成員完全中立,絕不存在拉幫結夥。爭鬥完畢,塵埃落定,一切如故。這就保證了只有群體中的最優秀者掌握領導權,保證了群體的健康發展。

(叢林女孩蒂皮)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其實這是真理。所謂天地不仁就是自然規律無情。在大自然面前,所有生靈都是生而平等的「芻狗」,那些稱霸稱王的物種,肯定是最先滅絕的,人類要想生存的更久,尊重大自然的每條生命吧。

擷采千家語 自成一家言 新瓶老雜酒 歡迎狠拍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雨夜聽琴 的精彩文章:

靜靜的,我想你了

TAG:雨夜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