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之「炒」:風口還是泡沫?
首發:5月18日《新華每日電訊》調查·觀察周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陽
區塊鏈現在很火,但很多人對這個詞的認知都源於各種一夜暴富的「炒幣神話」。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火爆,讓人們忽略了身為底層技術的區塊鏈。
實際上,食品安全、證據保存、金融交易、公益互助等領域,都因區塊鏈技術的嵌入而獲得了全新的信任解決方案。互聯網龍頭企業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公司都意識到依靠區塊鏈建立新的信任機制的重要性。一批基於區塊鏈的前瞻性應用,已在它們的業務版圖中佔據一席之地,物流、金融、公益、法律都是其重點探索領域。
一方面是區塊鏈技術的實際應用探索正在釋放積極信號,另一方面卻是以ICO為代表的數字貨幣炒作亂象屢禁不絕。大量打著「區塊鏈」「數字貨幣」旗號、魚龍混雜的ICO項目,脫離激勵技術生態的初衷,被一些別有用心者當作利用人性貪婪圈錢的工具。有些發幣機構、大V名嘴、投資人等利益相關方利用媒體平台的屬性,肆意鼓吹數字貨幣,誤導公眾認知,並通過變相發行代幣圈錢,代幣發行造假已經形成產業鏈。
是無所不能的顛覆性技術還是一般技術手段?是投資風口還是泡沫?新華每日電訊與您共同解碼區塊鏈,讓新華社記者揭秘區塊鏈的「前世今生」,讓這一技術早日正本清源、回歸正途。
區塊鏈監管:警惕「歪嘴和尚」利用自媒體忽悠
一夜暴富,讓人瘋狂。被業內人士認為是目前區塊鏈技術「最成功商業應用」的數字加密貨幣,就有這種力量。
2017年以來,隨著比特幣、以太幣等數字貨幣的不斷暴漲暴跌,ICO(首次代幣發售)作為數字貨幣的發行渠道,開始受到普遍關注。大量打著「區塊鏈」「數字貨幣」旗號、魚龍混雜的ICO項目,脫離激勵技術生態的初衷,被一些別有用心者當作利用人性貪婪圈錢的工具。
去年9月4日,監管將ICO定性為「非法公開融資行為」,並正式叫停,此舉有效遏制了境內炒作數字貨幣、代幣面向公眾募集資金的事態擴大。但目前,ICO產業鏈迅速從國內出逃,脫離國內監管後野蠻生長,大有捲土重來之勢。
魚龍混雜的數字貨幣交易所、發幣方,藉助社交軟體、區塊鏈自媒體鼓吹造勢,跨境傳銷、詐騙混雜其中,吸引境內公眾投資,借勢圈錢「割韭菜」等亂象頻生。
以「去中心化」之名炒幣發幣
記者調查發現,近期炒作數字加密貨幣的個別人士,往往打著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旗號,故意將技術特徵政治化,質疑政府中心化治理能力,推崇無政府主義和絕對民主,甚至自稱「佈道」等。
自稱「幣圈第一教父」的某投資人經常發表諸如「去中心化就是去核心」「區塊鏈金融就是各種去監管、去牌照和去審核」等觀點,藉此吸引投資者。
「某些所謂的『幣圈大佬』往往不會談及區塊鏈技術本身,卻討論『哲學、人類社會形態改變、顛覆舊秩序』,故弄玄虛,宣傳投資,並不時出現非議監管政策、攻擊政府的言論。」91科技集團董事長許澤瑋認為,「這些言論的目的是去監管化,締造一批新的私有的中心。」
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總經理朱嘯虎認為,這些鼓吹「去中心化」的人實際多是代幣發行者,但是代幣發行恰恰是中心化的主體在操作,實際上掛羊頭賣狗肉,跟「去中心化」沒有關係。
數字貨幣交易所出逃海外
去年9月,央行等七部委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全面取締ICO,並隨後關閉境內所有虛擬貨幣交易所。
部分平台通過戰略合作,同一實控人出資設立等方式出海建立「國際站」,並以掛摘牌、點對點等方式繼續提供比特幣與人民幣之間的場外交易。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交易所還是原來要求關閉的交易所,仍然起著撮合作用,只是披著『點對點交易』的外衣,依託現有平台和公司實體,提供數字貨幣做市和結清算服務,再收取中間費用,但處於監管空白。」
以代投、代充為幌子「空手套白狼」
記者調查發現,一方面,境內ICO交易由地上轉為地下、場內轉為場外;另一方面,還出現了代投、代充、交易所坐莊等新模式,公開誘導不了解投資風險、不具備辨識能力的公眾進行高風險金融業務,甚至出現演變為跨境非法集資、非法交易、侵犯個人隱私、操縱市場、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發售代幣票券等犯罪行為的傾向。
梳理相關案件發現,所謂的代投行為即「海外代投者」往往聲稱擁有某ICO項目的代投渠道,在無見面、無核實、無合同的情況下,利用社交網路工具向具有投機心理的底層散戶收取比特幣、以太坊等數字貨幣或現金,再以各種借口拖延時間拒絕退幣,最終失聯跑路,完成「空手套白狼」的資產轉移騙局。
所謂的「代充」同樣發生在交易所場外市場,本質是為炒幣者提供法定貨幣數字貨幣兌換資金服務的「掮客」。擁有境外賬戶、突破外匯管制的「海外搬磚者」通過審核門檻低、交易流程快的數字貨幣交易平台,為境內公眾將法定貨幣兌換充值為數字貨幣,並收取一定的代理費,這一過程中常發生資金挪用甚至詐騙等情況。
區塊鏈項目的代幣在數字貨幣交易平台上線交易需要交納一定的手續費、上線費,有的交易平台又「創新」玩法發行「平台幣」,還有的平台為了製造火熱的交易現象,自行刷單。此外,有業內人士表示,有些交易所監守自盜,一方面通過在二級市場操縱價格獲利,另一方面通過操縱槓桿交易獲利。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數據顯示,此類傳銷平台已經超過3000多家,這類犯罪涉案金額巨大,社會危害巨大。
「區塊鏈自媒體」煽風點火
自2017年底到2018年初超過300餘家主要關注ICO項目的自媒體出現,成為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
「這些自媒體大多數獲得交易所負責人、幣圈投資人的資金支持,其報道的客觀獨立性很難保證,大部分是鼓吹ICO和炒幣,過度拔高數字貨幣前景,為問題項目的非法集資創造了輿論傳播的便利。」許澤瑋說,以區塊鏈自媒體「深鏈財經」為例,其中有投資人本身就是ICO項目投資者,而其盈利模式則是收取軟文費用和項目推廣費用,成為代幣發行的輿論幫手。此外,還有個別媒體發展成代投機構,從中牟利。
今年春節前後一個月,集中式出現了幾百個與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相關的微信公眾號和上千個微信群。
其中,「三點鐘無眠區塊鏈」微信群,由於眾多名人、明星加入,製造與區塊鏈有關的公共話題,最為火爆。
萬向控股集團副董事長肖風曾被邀請加入「三點鐘無眠區塊鏈」群後又主動退出,他表示,「三點鐘」群等自媒體的出現,是在趁區塊鏈話題火熱之時製造喧囂、推波助瀾,實際是為了操縱輿論、吸引新的投資人,最終「割韭菜」坑人。
「數字貨幣炒作活動開始向普通大眾蔓延。各類面向普通大眾的微信群和『區塊鏈投資』講座、聚會開始興起,吸引不少懷著獵奇和求富心態的民眾參與。這是數字加密貨幣泡沫擴大走向危險的標誌之一。」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曲強說。
業內人士透露,有些發幣機構、大V名嘴、投資人等利益相關方利用媒體平台的屬性,肆意鼓吹數字貨幣,誤導公眾認知,並通過變相發行代幣圈錢,已經成為代幣發行造假產業鏈上的一環。
有關部門應創新管理、加強管理,才能避免區塊鏈被那些「歪嘴和尚」玩壞,才能讓區塊鏈健康發展。
※仲春五月晴朗日,千花百卉爭明媚
※北上廣居然會「失寵」?最新報告顯示,年輕人最愛往這些地方跑……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