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要將內心的平靜交給別人

不要將內心的平靜交給別人

我們學佛人要懂得萬物唯心造,無欲則剛。沒有慾望的人是一個非常剛強的人,沒有慾望的人可以享受清靜和快樂,因為慾望是我們萬般苦惱的源頭,我們只要去追,那就開始有痛苦了。因為當你追到了,你是痛苦得來,當你最後失去了,你又是痛苦纏身。學佛人不為慾望去追求,就不會有失去的痛苦。佛法說無生無死,一切都是空相。就是因為我們對人間的一切信以為真,無窮地追求那些幻相,才會得到那些無窮的痛苦。

大家想一想,我們小時候追求很多東西,我們得到了,最後又失望了,又拋棄了。所以,想一想是不是給自己帶來很多痛苦?要明白這個世界上,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們不管什麼都是要隨緣。今天該是你得的就是你的,今天不該你得的就不是你的。今天,如果你新買的房子,有可能在一場地震、水災中轉眼就化為烏有。

凡人轉境,聖人轉心,我們在這個世間碰到五欲的誘惑,馬上就會神不守舍。很多人一碰到慾望,馬上眼睛就不對了,就是缺少對現代社會境界的免疫力。舉個簡單例子,很多女士走路,在馬路上走得好好的,突然之間只要看見櫥窗,她的腳步就慢下來,不願離開。心隨著境轉,這樣就會喪失良好的心理管理,延續慧命的重要條件。師父經常跟大家講,這個世界上什麼管理都有,企業管理、物業管理,沒有一個是心理管理、心態管理,希望你們好好地通過學佛,管理好你們的心態,管理好你們自己的心理變化,讓自己變得越來越正。學佛人要正信正念,否則你就會折壽,就會變得越來越頹廢。

人生無常,富貴無常,生死更是無常。我們在無常的世界當中,要找到人生真正的意義和價值,知道是什麼嗎?一個人如果活著為自己,他就沒有價值。一個人要找到人生真正的價值和意義,那就是四個字:救度眾生。

要經常想到,我們一個人能做什麼。你要經常想:大眾慧命在汝一人,就是大眾的慧命在你一個人的身上;汝要不行(你要是不行),罪在汝身。要將救度眾生看作自己的使命,眾生之痛猶如吾痛。眾生,那是我們開悟的根,沒有別人,哪來紮根在眾生中的救度?你怎麼能夠成為一位慈悲的佛陀啊!

所以學習佛法就要懂得世界上一切都是無常的。今天的擁有不代表永遠的擁有,今天的失去不代表永遠的失去,「永遠」不會不動。不要為人間的名利物慾所動,少欲無為,要看破人間,緣聚緣散,才能擁有一塊心靈的凈土。我們在人間不要恨別人,我們也不要去厭惡別人、嫉妒別人。我們真正人間的敵人是誰呢?就是「汝」——自己。

我們讓自己難過,讓自己憤恨,讓自己想不開,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嫉妒別人,越來越貪。沒有人逼著你去難過,沒有人逼著你去恨別人,只有自己想不開。所以,要克服心中的仇恨,要用慈愛來彌補心中的仇恨,要用舍來彌補心中的貪,這就是智慧。要讓佛陀的智慧布滿人間,讓智慧在這個世界上到處撒播,以人間的智慧換回我們佛菩薩的般若智慧。

有很多人跟我講:「修心,師父有什麼奇蹟嗎?」記住了,師父沒有什麼奇蹟,你們也沒有什麼奇蹟。每一天點點滴滴地積累,一步一個腳印,萬丈高樓平地起,修心就是每一天一點一滴地反省與剋制自己的業障。所以當自己想不通的時候,就要盡量念經來想通;當自己恨的時候,要用慈愛來化解它;當自己的行為不高尚的時候,要用菩薩的理念來糾正它。這就是修心修行。

你們一定要懂得,每一天如果你做一件好事,不做壞事,365天你就是一個大好人;你每一天只做一點點壞事,動一個壞腦筋,但是你不做好事,一年下來你就是一個大壞人。惡人和善人是怎麼分的?就是從你每一天的思維開始的。希望你們好好學佛,每一天眾善奉行,諸惡不作。

人有一個毛病,在逆境中容易修行,在順境中忘記了自己是誰。所以逆境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因為逆境就像煩惱一樣,可以產生你的般若智慧。希望你們在逆境當中要堅持學佛,要修心,在無私忘我的救度眾生當中,成就你無量無邊的功德、般若。

最近印度有個電視連續劇《佛陀》,大家看了嗎?(看了)只能看佛陀的連續劇,不能看言情小說的愛情連續劇,聽得懂嗎?(懂)會把你們大量的時間荒廢掉的,還不如多念幾張「小屋子」。

佛陀當年帶著比丘們四處弘法,托缽乞食。有一天,比丘們來到一個村莊托缽乞食,沒想到這個村中的人們對他們百般侮辱,說他們個個年紀輕輕就出來討飯,根本不懂對社會造福,更有人諷刺他們:「這有什麼,人家不幹活,不照樣有吃有喝。」還有的人乾脆讓他們趕快離開村莊,以後再也不要來了。村民們不斷地侮辱著前來乞食的比丘們。比丘們無法忍耐這樣的侮辱,垂頭喪氣地離開村莊,回到了佛陀的身邊。

佛陀看到他們手中的空缽,問道:「村民們不願意布施給你們食物,是嗎?」一位比丘說:「佛陀,是的。我們能否到別的地方去乞食呢?」佛陀說:「當然可以,可讓你到別的地方去乞食的理由,也跟你現在到每一家每一戶乞食的理由是一樣的。」這時另外一位比丘告訴佛陀說:「佛陀,您有所不知,那裡的人總是在辱罵、嘲笑、侮辱我們。佛陀問道:「所以你就生氣了?如果他們用鮮花來迎接你,你就會滿心歡喜,是嗎?」比丘們聽後沉默不語。

這時佛陀繼續慈悲地說道:「你們不要將內心的平靜交給別人。外在的環境能動搖你們,也能愉悅你們。」這時候,心有抱怨的比丘們頓時因為佛陀的教誨而醒悟。他們對佛陀說:「佛陀,我們錯了,如果外界能讓我們心中產生痛苦和憤怒,就是因為我們還沒有領會您的教誨。」

外在的環境發生都是一種緣分,如果你的心隨著外在的環境而變化,產生喜怒哀樂,你的心已經被外界所控制了。如果你們懷有瞋恨心,那你們離證悟真相還相距甚遠。我希望你們記住一件事:人們從來不會輕易接受新的事物,你們是在打破他們先前的信仰,他們必然不會生起愛意,起初他們嘲笑你們,然後他們再驅趕你們,而後躲避你們,無視你們,但你們堅持,他們會逐漸地接受你們,你們必須經歷這些轉變,保持謙虛和安忍。」聽了佛陀的開示,比丘們心生歡喜,跪在佛陀面前合十禮拜。

希望大家要懂得,在這個世界上,色身和塵境都是因為你的妄念而起,你今天不開心,那是因為你的心在不開心。外境對你沒有什麼變化,因為外境再使你不開心,你照樣可以使自己很開心;外境再開心,你也可以使自己不開心。就像很多人,別人在開心的時候,他板著個臉,他還是不開心。難道你的開心和不開心是別人影響你的嗎?記住了,那是汝——自己。

所以,有時候我們在家裡想開心、想不開心,都是自己造的。太太天天嘰里咕嚕地罵你,有的時候你會忍受、忍耐,照樣很開心;為什麼有時候就憋不住了呢?因為你的心在變化。你的心要是無罣礙的話,別人再怎麼講你,你照樣心無罣礙,無罣礙故。

佛經上講「一念無明生妄執」,就是說,當你不明白的時候,你的心就會偏執和固執。明白了,「你原來是個好人啊!」當不對的時候,你不知道。

我曾經跟你們講過一個故事,我們的法師不殺生,他們愛護眾生。有一位法師也是的,到一個富有的人家化緣,敲門之後,大門打開,裡面出來一個貴婦人,跟他說:「師父,您好!」「夫人能否化緣我一頓午飯?」「可以,請進。」進來之後,師父坐在客廳里,夫人給他端了上好的米飯,還有菜。師父坐在那裡吃的時候,她的先生回來了,她的先生是個珠寶商,回來之後一看師父化緣,「請坐請坐,師父免禮,請繼續用餐」。然後隨身就把衣服脫下來,從口袋裡拿出一顆價值連城的小小的珠寶放在了桌子上,進去換衣服了。

過一會兒,當先生換完衣服出來的時候,一看,珠寶不見了。這時候先生就說:「這個珠寶怎麼會沒有了?除了師父你今天在這裡,沒有其他人了,肯定是你拿的,一定是你拿的!」他就問這個師父:「是不是你拿的,和尚?」結果不講話。「是不是你拿的?!」不講話。先生到禪房拿出很重的禪杖,抽打這個師父,打得遍體鱗傷,血都打出來了。

這時候,有一隻烏鴉聞到血腥味就飛進來了。先生還在打師父,棍子往後一甩,把這個烏鴉打死了,烏鴉掉在地板上。師父說:「阿彌陀佛,這位先生,這顆價值連城的珠寶不是我拿的。」「那你告訴我是誰拿的?」「是這隻烏鴉剛剛進來吃掉的。」當場把它解剖,一看肚子,真的挖出來一顆珠寶。

結果先生就問:「師父,為什麼我這麼責打你,你也不說是烏鴉吃的呢?」「阿彌陀佛,出家人慈悲為本,我們不能殺生,如果我今天說了這顆珠寶是烏鴉吃的,你肯定會把它殺死,我就造了殺生業。現在你把它打死了,所以我才把這個事情告訴你。」

這個故事就是告訴你們,我們要學忍辱啊。忍辱的人,是有道德的人;忍辱的人,是能夠精進的人;忍辱的人,他才能好好地修脫離六道之行。

我們要懂得,修到最後,連無明都是虛妄的,都是沒有自性的,何況因為無明而產生的色身和塵境呢?那就是虛妄之中的虛妄。「凡夫妄認色身為我,妄認塵境為真有得失榮辱,以妄逐妄,流轉不了」,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我們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存在的,實際上它會隨著歲月的流失而不能在我們的心中保留住,所以我們的歲月都在流失。剛剛我看了一張照片,一位著名的明星看上去已經像80歲了。不敢苟同,看了之後心中非常難受,因為人就是這麼在變,我們的身體也會變,我們的感情也會變。為什麼《金剛經》讓我們要懂得出離,我們不能再迷惑。師父做的工作就是一個鬧鐘,我要天天把你們叫醒,讓你們趕快醒過來,不要在五欲六塵的紅塵當中被滾滾的慾望帶進六道輪迴之中

——以師父錄音為準,以上內容若有不如理不如法之處,請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護法菩薩原諒!感恩合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入世出塵 的精彩文章:

學會克制,憂傷會過去,煩惱也會過去
學佛做人要有好的心態,寵辱不驚

TAG:入世出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