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與早期國際田徑運動會
慈禧太后與早期國際田徑運動會
山西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尤慧君 山西師範大學 王永明
摘 要:在早期國際田徑運動會的形成和發展歷史中,清王朝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早期國際田徑運動,如跳高、跨欄受到清朝各界人士喜愛和追捧。早期國際田徑運動能成功引入到中國,慈禧太后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發生不少奇聞趣事,鬧出了不少笑話。
關鍵詞:慈禧太后 早期 國際田徑運動會
慈禧太后,人稱清朝「無冕女皇」,獨攬晚清政權達47年之久,對早期國際田徑運動成功引入國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7。在當時,由於清政府長期實行閉關鎖國,對早期國際田徑運動了解少之又少,使得慈禧太后和早期國際田徑運動之間,湧現了不少奇聞趣事。直至兩次鴉片戰爭後,人們清楚地意識到用於戰場的武術等已經無法和西方列強對抗,均被迫退出了歷史的舞台,逐漸開始了向西方學習的道路,為早期國際田徑運動成功引入國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慈禧太后和早期國際田徑運動會的奇聞趣事
眾所周知,慈禧太后是清朝時期掌權達47年的統治者,也是繼武則天之後的另一位女性。然而,早期國際田徑運動成功引入國內,和她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同時也流傳了不少奇聞趣事。
光緒年間,大清帝國被邀參加國際田徑運動會,當時人們對田徑運動的含義一點都不了解,也便派不出專業的運動員[2]22。於是,光緒帝便向慈禧太后尋求幫助。慈禧太后便派了馬弁和戲班裡的武生前去參加,並自信能夠拿到兩塊金牌。就這樣,清政府便派了兩名運動員,一名是慈禧的馬弁,他參加的是100米跑比賽;還有一名戲班武生,他則參加跳高比賽。當時,國際田徑運動會的第一個比賽是100米賽跑,比賽開始前,慈禧的馬弁便做好了準備,他緩緩摘下頂戴,腳穿薄底快靴,同時將腰帶緊了緊,慢條斯理地走到100米起跑線後面,準備著傳旨。而此時,發令員一聲「各就各位」,運動員們均開始單腿跪地,做好了要起跑的準備動作,而馬弁卻絲毫不動,詢問之下才得知,清政府只會說「聖旨下」才能夠開始。無奈之下,發令員只得又說「聖旨下」,他才慌忙跪下。只見發令槍一響,各國運動員均開始跑出之後,馬弁才奮起追趕。究其原因,這主要是因為在日常的訓練時,他所訓練的項目就是追趕。提及這一點,就不得不說一下他的「光榮事迹」,那就是他一直訓練追趕慈禧太后的千里馬。而在此次賽場上,他追趕的不再是千里馬,而是追趕人。他看到各國運動員的穿著均十分簡單,就連鞋子也帶釘子,而他本人卻是光底靴子、馬褂、燈籠褲,跑起來十分不便,便十分著急,使出所有力氣拚命追趕,結果越急越追不上。當他馬上追上前邊的運動員時,看到那名運動員快要達到終點,眼前頓時一黑,直接摔了出去,沒想到頭上的鞭子恰好甩到終點線上。就這樣,裁判長便裁定中國贏了,這種結果卻使得各國均不服,說裁判有意偏袒中國。而裁判長解釋說,國際田徑規則中有規定,任何部位觸及終點線都視為達到終點,而頭髮實屬於身體一部分,同樣可視為達到終點。所以,中國拿到金牌是符合國際田徑運動的規則。而在跳高的比賽項目中,戲班武生參加了比賽,由於戲班武生本身比較擅長側手翻前轉接至後空翻,輕鬆越過了1.90米的橫杆,贏得了金牌。這種跳高方式引發其他各國運動員的議論,認為比賽不公。而裁判長則解釋說,國際田徑運動比賽規則沒有規定用什麼方法或者姿勢越過橫杆,只是規定越過橫杆即為有效。就這樣,戲班武生摘取了另一枚「金牌」[3]81。從這則奇聞趣事中,人們不難發現,清政府時期,人們對於國際田徑運動會還不夠了解。正因如此,才使得清政府逐漸開始向西方學習先進知識的道路,將早期國際田徑運動成功引入到國內。在這個過程中,慈禧太后又發揮著功不可沒的作用,推動了早期國際田徑運動的發展。
二、慈禧太后執政期間,早期國際田徑運動發展的意義
19世紀中期,帝國主義的侵略使得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又加之西方文化不斷引入國內,引起慈禧太后的關注,開始向西方學習的潮流。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洋務運動的出現,使得清政府大力興辦新式軍隊,聘請洋教練對士兵進行訓練,選派留學生到國外進行學習深造。因此,在這個過程中,為早期國際田徑運動逐漸在國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當時清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均產生深遠影響。
直到19世紀80年代之後,資產階級維新派的出現以及戊戌變法的產生,都給予清政府一定影響。清政府逐漸將西方先進的文化作為思想武器,尤其是西方體育運動的教育,為早期國際田徑運動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早期國際田徑運動的發展。隨著中國國門不斷對外開放,一方面不少外國人開始在國內興辦教會或者基督教青年會,另一方面西方列強對中國實施掠奪。在這種背景下,國內諸多人士對西方文化的發展產生質疑。但當時清朝的實際狀況和慈禧太后執政,使得早期國際田徑運動正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存在,為早期國際田徑運動打開了特殊的大門。所以,從西方文化傳入清朝的時候,不少具有進步思想的國人便藉助此機會學習西方優勢,比如,慈禧太后執政期間,洋務派通過興建軍事學堂,創辦出具有早期國際田徑運動的體育訓練,為早期國際田徑運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註定了國際田徑運動必將經歷一個相當艱難而又漫長的歷程。
三、慈禧太后引入早期國際田徑運動會的條件
慈禧太后時期,也就是清朝末年,國際田徑運動會已經被逐漸引入到國內。因此,早期國際田徑運動會主要通過編練新軍引入西方軍操、派出留學生到海外學習以及增加體育課程等多種途徑,將早期國際田徑運動逐漸引入到國內。
1.通過編練新軍引入西方軍操。慈禧太后執政期間,洋務派逐漸開始編練新軍,當時聘請的教練就是洋人,教練主要訓練士兵正確使用洋槍或洋炮的方法以及洋操的練習。由於這些洋教練在訓練過程中,訓練方式多樣,其主要還是以英國的軍操為主要訓練內容,這些軍操的活動有效提高清政府士兵的戰鬥力,這一點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得到了重要體現。直至甲午戰爭後,慈禧太后命人聘請別國教練訓練新軍,而此時訓練的主要內容則以德國兵操為主,其中像單雙杠等體操,同樣提高了士兵的戰鬥力,也為早期國際田徑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通過建立軍事學堂訓練兵操。慈禧太后執政期間,為培養大批新式軍隊人才,特意命洋務派創辦軍事學堂,比如北洋水師學堂、天津武備學堂等都是比較出名的軍事學堂。而這些軍事學堂的教練均是聘請國外的一些教練,為士兵的訓練設置了諸多體育課程,其中包括擊劍、拳擊等搏擊項目,還有跳高、跳遠、跨欄等田徑項目。由此可見,早期國際田徑運動的引入,為清政府更好地學習西方田徑運動奠定了基礎。直到1899年,由基督教青年會發起,且由北洋大學堂主辦的「學堂聯合運動會」,有效推動了國際田徑運動會在國內的廣泛發展[4]51。
3.派出留學生前去海外學習。慈禧太后執政期間,為更好地培養軍事和工業人才,特命洋務派選派青少年前去日本以及歐洲國家學習,待留學生學成歸國之後,為清政府引入更多的國際田徑運動項目,極大地推動了國際田徑運動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比如,清朝末期留學生詹天佑,他在留學時期就組織業餘訓練隊,參加校內的各種棒球、田徑比賽。學成歸國後,他將西方體育項目傳入國內,為推動早期國際田徑運動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4.體育課程的增加。慈禧太后執政期間,《奏定學堂章程》就是借鑒了西方體育中的先進思想,為早期國際田徑運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00年,八國聯軍攻破北京,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封建統治者意識到,只有通過改革體育教學體制,才能不斷提升士兵的戰鬥力。於是,在次年,清政府便下詔讓全國各地官員上書並討論國家改革方面的問題。直到《奏定學堂章程》的公布,使得教育課程中有了系統的革新[5]24。基於此,清政府又創辦了大批新式學校,使得早期國際田徑運動得以開展,其中常見的有跨欄、跳遠等,為早期國際田徑運動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條件。
綜上所述,慈禧太后和早期國際田徑運動有著密切的聯繫,給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帶來深遠影響。慈禧太后執政期間,隨著早期國際田徑運動逐步傳入中國,極大地推動體育運動項目的全面發展,通過積極學習西方知識優勢,尤其是軍操的訓練,進一步提升了清朝軍隊的作戰能力;通過建立借鑒西方軍事學堂的體育訓練活動,為清朝軍隊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提升了清朝軍隊的作戰能力;通過派出留學生前去海外學習,將國外先進經驗引入國內,這也是早期國際田徑運動在國內得到傳播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效推動了早期國際田徑運動在中國的引入和傳播;通過體育課程的增加,使得學製得到有效改革,逐漸在學校教育中增加體育項目,這項舉動為早期國際田徑運動的傳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6]5。總之,慈禧太后執政期間,是早期國際田徑運動引入國內並得到廣泛傳播的重要時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體育事業變革。在慈禧太后執政末年,早期國際田徑運動吸取了諸多國外的先進思想,在國內更是得到廣泛傳播。儘管如此,早期國際田徑運動的發展依然存在一定缺陷。所以,就整體而言,慈禧太后推動了早期國際田徑運動的傳播和發展,對於未來國內體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海龍.清末官辦新學體育課改革探源[J].蘭台世界,2013,(36).
[2]叢書編委會.中國歷代體育史話[M].新會計,2010,(1).
[3]張敏芳,安晶晶,崔琳.清代體育之研究[J].搏擊,2013,(4).
[4]王莊林.慈禧與中國早期體育軼趣[J].金秋,2008,(3).
[5]趙明.清朝末年西方近代體育的引進[J].蘭台世界,2012,(21).
[6]洪靜.新記《大公報》體育新聞傳播研究[J].湖南師範大學,2011.
★作者尤慧君山西建築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王永明為山西師範大學副教授,碩士。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轉載請註明。
※法國人拍下晚清未被破壞的敦煌莫高窟,震撼收藏!
※滿族神話的符號載體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