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軍事奇才孫臏圍魏救趙中的驚人大揭秘,大吃一驚

軍事奇才孫臏圍魏救趙中的驚人大揭秘,大吃一驚

各位親愛的小夥伴,喜歡軍事的軍事迷們,對我國偉大的古代軍事家孫臏應該不太陌生,他的軍事奇謀被歷代軍事家膜拜,他的故事歷來被人傳頌,他的故事有哪些被人熟知?下面我們一起來溫故他的軍事奇蹟。公元前三五四年,魏國發動了對趙國的戰爭。魏軍在龐滑的率領下,長驅直入,一舉包圍了趙都邯鄲。趙國與齊國早就訂有軍事盟約,因而當邯鄲陷入重圍又無力自救時,趙成候就向齊威王求救。

趙國位於魏與齊之間,趙國一旦被魏國所滅,齊就等於失去了一道抵禦魏國的屏障。另外,齊國如果不履行盟約,對趙國坐視不救,也會在其他諸侯國中失去信譽,在政治上處於很不利的地位。考慮到這些因素,齊威王答應了趙國的請求。公元前三五三年秋天,被圍困了一年的邯鄲已奄奄息,魏軍也被拖得精疲力竭。這時,齊威王認為出兵的時機已經成熟,遂令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領八萬大軍出師救趙。

田忌、孫臏受命之後,就作戰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田忌主張齊軍直趨邯鄲,包抄魏軍的後路,與趙軍裡應外合,內外夾攻,以解邯鄲之圍。孫臏卻不同意這種打法,他用形象的比喻對田忌說:「你要解開雜亂紛糾的繩索時,只能安靜地用手去解,而不能急躁地用力去拉:排解別人的爭鬥時,只能用口解說,不能動手參加進去。只有抓住要害,避實擊虛,因勢而利導,才會自然解脫。

現在魏趙交戰,魏國的輕兵銳卒都用於圍攻邯鄲,國內只有老弱殘兵守衛。你不如帶大軍朝魏都大梁方向猛插過去,佔據它的交道要道,襲擊它的空虛地方,魏軍必然放棄邯鄲而回師自救。這樣,我們就可以一舉二得,既解了邯鄲之圍,也使魏國受到挫敗。」孫臏的真知灼見使田忌心悅誠服,便放棄了自己的主張,採納了這一作戰方案。

齊國出兵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魏國。這天,魏都王宮內琴聲悠揚,鼓樂齊鳴,隨著眾樂師奏出的優美旋律,艷裝的宮女們翩翩起舞。魏惠王一邊喝著酒,一邊欣賞著宮女的舞姿,彷彿置身於紛飛的彩蝶之中,眼花繚亂,如醉如痴。想到邯鄲岌岌可危,城破即在旦夕,更是眉飛色舞,喜不自禁。又一觚酒下肚,已有幾分醉意。他恍惚看到自己那數萬大軍蕩平邯鄲之後,正行進在歸國的途中,旌旗獵獵,威武壯觀;那趙成候正跪倒在自己腳下,叩頭謝罪,連連稱臣……。

正在這時,一位大臣急匆匆來到跟前:「啟稟大王,齊國的田忌、孫臏正擁兵八萬殺奔大梁而來,京都危急。」陶醉在歌舞和想像中的魏惠王聽了大臣的奏報,如五雷轟頂,頓時目瞪口呆。等清醒過來時,一身冷汗已濕透了衣服。圍困了一年的邯鄲如同進了口中的肥肉,怎能再吐出來呢?

齊軍進逼京都,軍情十萬火急。國內的老弱殘兵用來維持治安還勉強湊付,倘若用於抵禦齊軍,無異於以卵擊石,坐以待斃。想到這裡,魏惠王左手一揚,揮去了樂師和宮女,右手抓起令龐涓回軍的虎符,很不情願地扔在了地上。正在前線鏖戰的龐涓接到魏王的軍令,立即率主力回軍相救。這時,足智多謀的孫臏,卻只派少量部隊直接攻擊魏都大梁,而將主力在龐涓回軍的必經之地桂陵埋伏下來。魏軍長途跋涉,晝夜兼程,當來到桂陵時已是人困馬乏,疲憊不堪,而齊軍則以逸待勞,士氣正旺。只聽一通鼓罷,齊軍從四面殺出,很快使魏軍陷入「進則縛於前,退則絕於後,左右陷於阻」的合圍之中。魏軍一敗塗地,龐涓也做了俘虜。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的光輝戰例。

桂陵大捷之後,公元342年孫臏又指揮齊軍在馬陵道一舉殲滅了魏國進攻韓國的十萬大軍,從而徹底改變了魏強齊弱的局面,使齊國登上了東方霸主的地位。但是,由於齊國朝廷內部傾扎,孫臏不被重用,政治上很不得志。晚年,他專心從事軍事研究,授徒講學,並總結自己畢生的作戰實踐,寫出了彪炳千古的《孫臏兵法》。今天,臨沂地區日照「莒南兩縣交界的地方,有一雄偉奇麗的甲子山,半山腰有一深四米、高三米、寬約十米的石洞,名曰「孫臏洞」。相傳,這就是當年孫臏寫作兵法的地方。像這樣身殘志堅的英雄還有很多,比如霍金、張海迪,如果我們生活中十有八九不如意,也請不要失望,只要堅持下去,總會有一個結果,期待孫臏的更多故事,且看下次分享。小編手動比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書友 的精彩文章:

TAG:人文書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