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流淚之後的理性回歸——也評電視節目《朗讀者》
原創作品,歡迎關注「鑫中書」。
《朗讀者》是一檔獨具魅力的央視文化類節目。人人都可以觀看,但要領悟其內涵,門檻卻比較高。經常有嘉賓在節目中朗讀時哽咽流淚,能看出那是文學作品帶給他們的真摯的感動所致。作為節目主持人,董卿卻「希望理性的東西更多一些,而不簡單地屈從於流淚的意願。」
顯然,《朗讀者》不是一個「用眼淚來博取關注」的綜藝類節目。這個節目之所以能夠吸引人,是因為其中有情感的真實體驗和流露,同時也是因為它既有「厚度」,又有「溫度」,還很「治癒」,可以算是「老少皆宜」。對於節目的特點,大體上用「真」和「雅」二個字就可以概括了。「真人」觀其「真」、「雅人」觀其「雅」。即便是「白丁」也可觀「真人、真文」,倘若有「鴻儒」則可品「真聲、真情」,從不同層面去欣賞能夠得到不同的體驗和收穫,所以稱其是「雅俗共賞」。
這個節目不僅是在推動全民閱讀經典文學作品,更是在展現書中文字的力量,也是在宣示「書籍」帶給人們的感悟。這個節目的總導演、製作人和主持人,都是董卿一個人,甚至是她自己跑去邀約嘉賓,再確定適合的朗讀內容,她是將《朗讀者》當作了「自家的孩子」一樣在精心地培養和呵護。朗讀者和觀眾們不僅僅是因為文字而感動,和董卿一樣,讓大家的感動和流淚的,更多的是那些嘉賓、評論者、參與者等實實在在、具體可感的「人」。
《朗讀者》第二季的「突破」,是希型加入更多的理性元素。「理性」用於形容「朗讀」則意味著不再過分追求作品中的情感,而更多地著眼於書籍中對客觀事物或人物情感的分析與思考。這應該是一個正確選擇。因為「流淚」過後,人還是要回歸現實。在朗讀至美文字的同時,作出理性的分析,讓觀眾在感性之外有更多的思考,也能體會到理性升華的力量。
(寫於2018年5月6日)
封面及正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錯過日本櫻花季,還可以來足利花卉公園欣賞夢幻般的紫藤花呀!
※投資數字貨幣,我們究竟在投資什麼?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