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要任務,實施「十大行動」走出具有山東特點的海洋強省之路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唯有面朝大海、經略海洋,方能勇立潮頭、走在前列。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建設新時代海洋強省,必須聚焦聚力落實重要任務,進一步明確主攻方向,集聚優勢資源,加快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根據《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下稱《方案》),我省將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自身優勢,創新政策舉措,深入實施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
激活海洋科技創新動力
建設海洋強省,科技是核心關鍵,也是重要保障。
「我省強大的海洋科研優勢遠未發揮出來。在制定『行動重點』時,充分考慮到海洋科技對海洋經濟發展的創新引領作用,把『海洋科技創新行動』置於『十大行動』的首要位置,重點予以推進。」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進辦公室副主任王海林介紹,將以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范區為載體,打造具有重要國際影力的山東半島海洋科技創新中心。
重大創新平台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對海洋強省建設戰略支撐作用明顯。《方案》提出,突出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的龍頭引領作用,整合涉海高校、科研機構和科考平台等創新資源,積极參与國際大科學計劃,爭取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戶山東。
實施重大科技創新工程,主要是實施「健康海洋」等重大工程,推動「透明海洋」工程規劃內容融入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參與「藍色糧倉科技創新工程」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同時,每年啟動實施一批高端海洋工程裝備、海洋藥物與生物製品等重大科技創新工程,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山東將深化「政產學研金服用」緊密合作的技術創新體系,力爭到2022年,規模以上涉海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的比例達到30%左右。針對科研成果轉化難問題,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落實高校、科研院所對其持有的科技成果進行轉讓、許可或者作價投資的自主決定權。對年度專利合作條約(PCT)專利申請數量超過5件的企業,按照當年申請量給予階梯獎勵。到2022年,海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700家左右。
為激發海洋人才活力,山東大力支持涉海「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放寬外籍高層次海洋人才來魯工作條件限制,建立服務專員制度。支持在人才集聚的海洋企事業單位、產業園區建設人才公寓(單位租賃住房),到2022年,全省每年新增人才公寓面積不低於300萬平方米。
建立海洋產業體系支撐
產業是海洋強省建設的主體支撐。
根據《方案》,在壯大海洋新興產業中,我省將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海洋新興產業發展策源地,重點發展海洋高端裝備製造、海洋生物醫藥、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涉海高端服務、海洋環保等新興產業。到2022年,省級海洋新興產業園區達到50個,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25%。
其中,海洋高端裝備製造領域,主攻核心設備國產化,重點突破第七代超深水鑽井平台、深海空間站等海洋工程平台的研發建造;海洋生物醫藥領域,依託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國家海洋基因庫),打造全球最大的海洋生物綜合性樣本、資源和數據中心;海洋新能源新材料領域,構建大型可燃冰開採技術模擬模擬系統,建設綜合性可燃冰技術研發基地,到2022年,全省開工建設海上風電裝機規模達到300萬千瓦左右。
在升級海洋傳統產業中,將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標準,促進跨界融合、「有中出新」。
濱海旅遊方面,加快海島旅遊與郵輪、遊艇、直升機等新型交通載體結合,開展煙台郵輪無目的地公海游試點,培育一批宜居宜業宜游濱海特色小鎮(海島);海洋漁業方面,到2022年,本土水生生物資源增殖規模達到100億單位,全省國內海洋捕撈總產量壓減25%以上;海洋食品方面,建設威海榮成、煙台開發區、青島西海岸新區、濰坊濱海區、日照高新區水產品精深加工和冷鏈物流五大集群。
省海洋與漁業廳二級巡視員王仁堂介紹,目前我省建立了現代海洋「6個1」推進體系,即:1名省級領導牽頭,1個專班推進,1個規劃引領,1個智庫支持,1個聯盟(協會)助力,1支(或1支以上)基金保障。
海洋智庫從16家涉海科研院校中,精心遴選了20名專家作為智庫首批專家。這批專家,都是我國海洋領域的一流專家和領軍人物,基本涵蓋了國家、省重要的涉海科研院校;專家們的研究方向,涵蓋了現代海洋產業的各個領域,包括透明海洋、智慧海洋、海洋大數據和超算、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漁業、海洋生態環保、海洋環境探測、海洋資源、海洋信息、海洋能源、海洋化工等。這將成為我省實施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的重要智力支撐。下一步,我省將積極指導海洋產業聯盟籌備召開成立大會;儘快成立海洋產業基金。
突出生態文明
打造美麗海洋
「水清、灘凈、岸綠、灣美、島麗」的美麗海洋是人們的共同嚮往,山東提出:到2022年,重要海洋功能區水質達標率超過90%,全省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40%。
《方案》明確了落實全海域生態紅線制度的時間表:2018年全面完成224個生態紅線區分類管控。下一步,將研究實施海岸建築退縮線制度,海岸線向陸1公里範圍內原則上不得新建建築物。
海洋污染防治需要陸海聯動,今年我省將開展膠州灣等重點海域入海污染物總量控制試點,實施「流域一河口一海灣」污染防治聯動機制。實施近岸海域養殖污染治理工程,清理沿海城市核心區海岸線向海1公里內筏式養殖設施。研究實施「島長制」,探索開展海洋定點封閉傾廢試點。加快濰坊、城陽、招遠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縣) 建設,支持青島、煙台、濰坊等開展國家低碳城市試點。
為提升海洋監測、預報預警和防災減災等基礎能力,到2020年,將建成分布合理、有效運行的海洋環境實時在線監測網路。此外,還將建立山東半島海洋安全公共服務平台,強化沿海7市海洋安全協同協作。
大數據+助力智慧海洋突破
下好海洋經濟這盤棋,「智慧海洋」是關鍵一招。
山東將全面參與國家「智慧海洋」工程建設,以近岸海域為重點,以海洋大數據平台為支撐,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海洋環境、裝備和活動深度結合,逐步實現海洋信息透徹感知、通信泛在隨行、超算互聯互通、數據充分共享、應用服務智能,提高海洋事務決策的科學化、智慧化水平。
海洋超算和大數據平台是支撐透明海洋、深海極地、藍色生命和智慧海洋等大科學計劃的重要平台。《方案》提出,支持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聯合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浪潮集團、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開展智能超算和大數據協同創新,加快建設全球首個超算互聯網體系,共同打造國家級分散式超算中心。2018年省市縣涉海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海洋科研院校對外開放相關海洋數據,2019年建成智慧海洋大數據共享支撐平台,2022年建成全球海洋大數據中心,打造國際一流的海洋大數據產業集群。支持沿海7市建設互聯互通的智慧海洋協同創新公共服務平台,每市培育一個海洋行業雲平台、一批雲應用服務商。
構建海洋綜合立體觀測網是「透明海洋」工程的關鍵一步。《方案》提出,完善由岸基觀測網、船聯網、浮標潛標網、海底觀測網、星聯網組成的五位一體綜合觀測體系。到2022年,建設100個海底觀測站,100個集觀測、管護、救助、補給、旅遊、環保等功能於一體的海上多功能平台,初步形成覆蓋全省近海海域的山東海洋立體觀測網。
建立陸海內外聯動模式
港口是陸海統籌、走向世界的重要支點。
世界一流港口建設行動中,我省將著眼於「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一流」的標準,打造高效協同、智慧高端、綠色環保、疏運通達、港產聯動的國際化強港。為整合港口資源,將成立省海洋港口發展委員會,適時組建山東港口投資控股集團。
海洋開放合作行動中,我省將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南北對接融合、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到2022年爭取新開闢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50條。爭取濟南、青島、煙台國際機場全面實施部分國家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入境後在全省範圍內活動;爭取國際郵輪入境旅遊團15天免簽政策。到2022年爭取新開通洲際航線20條。新建5個海洋產業境外園區、10個海洋領域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軍民深度融合行動中,我省將推動海洋領城軍民融合率先突破,帶動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全面推進建設青島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加快建設技術裝備保障、軍工產業發展、軍地人才培養、綜合保障協作、軍地設施統籌規劃建設等「五大中心」,打造軍民融合的「青島樣板」。
海洋文化振興行動中,《方案》明確,到2022年,全社會「親海、愛海、知海」局面基本形成,海洋文化產業成為海洋經濟重要支柱產業和海洋強省建設有力支撐。
在海洋治理能力提升行動中,《方案》提出全面提升海洋治理法治化、信息化、規範化水平,加快構建現代海洋治理體系。健全省市縣三級海洋經濟運行監測評估體系,建立省級海洋督察制度,加強海上安全生產監管,實施海洋領域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
來源: 大眾日報
作者: 杜文景 周艷
編輯:都成
※山東省環保廳召開創建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動員部署大會
※2018年04月16日8時山東十七城市能見度、氣質圖
TAG:山東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