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端午的正確打開方式!「梅沙小記者」帶你全方……
看起龍儀式 感受悠久的龍舟傳統
萬江滘聯「起龍船儀式」現場 本版圖片均由東莞時報記者 陳棟 攝
起龍船儀式現場鑼鼓喧天,舞龍舞獅
小記者們試敲新昌鼓
梅沙小記者參觀龍舟博物館
東莞時間網訊(記者 黃佳歡)毒辣的太陽,配上鑼鼓聲、舞獅子和舞麒麟,萬江滘聯一年一度的「起龍船儀式」應季而至。昨日,梅沙教育聯合東莞報業傳媒集團媽咪HOME親子平台組織了30名孩子,化身「梅沙小記者團」,奔赴萬科·萬江2018龍舟文化節——起龍儀式的現場觀看傳統的起龍儀式,吃粽子、龍船飯、龍船餅,感受了濃濃的迎端午習俗。
化身成為「梅沙小記者」的孩子們,還在現場對村民、手工龍船製作者、舞麒麟的小哥哥、龍舟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等進行了面對面採訪,大家把所見所聞記在了本子上,度過了超級「漲姿勢」的一天。
見證傳統的「起龍儀式」
梅沙教育成立此次「梅沙小記者團」參與萬科·萬江2018龍舟文化節——起龍儀式活動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在接受先進的教育模式的同時,也能著眼於傳統文化,讓他們感受最濃的傳統端午氣氛,看最傳統的儀式,了解東莞的龍舟文化。通過全方位的發展培育,將他們塑造成能夠適應未來的孩子。
孩子們到達萬江滘聯的時候,儀式準備開始。儘管早上九點還不到,但圍觀的人們已經讓現場開始「沸騰」。鑼鼓聲響連天,舞獅隊開始遊行,加上水鄉片傳統的舞麒麟、舞鳳等,現場還有阿姨們跳起廣場舞、唱起粵劇,熱鬧非凡。年紀大點的孩子笑著說,有點繪本里畫的「趁墟」的感覺。
起龍儀式更是讓孩子們開了眼界。東莞素有「四月八,龍船到處挖」的傳統——每年端午節過後,人們會將松木製的龍船埋到岸邊的淤泥中,因為這樣更利於龍船的保存,到來年端午節前(一般是農曆四月初八),才重新將龍船挖出來,重新上漆。但隨著輕便的杉木龍船取代沉重的松木龍船,「起龍船」儀式淡出民眾視線已經二、三十年。
去年,萬江滘聯重啟這一傳統,吸引了幾千人圍觀。本次梅沙教育的「梅沙小記者團」參觀的正是這一傳統儀式。挖龍船要用三個多小時,船挖上岸之後要衝洗、上漆,孩子們紛紛化身小記者,帶著自己的「十萬個為什麼」,一一發問解惑。
化身小記者了解龍舟文化
本次「梅沙小記者團」除了見證傳統的起龍儀式之外,孩子們還有各自的採訪任務。本著「不知道」「想了解」「要發問」三個核心,孩子們跟著媽咪HOME的歡歡老師一起「找人」「發問」「記錄」。
退休十年的溫叔和康叔,是萬江著名的手工龍船模型製作人,孩子們了解了兩位老人家製作龍船的故事,圍著他們講述著製作龍船的點滴,以及龍船模型的價格等等。孩子們認真地記錄著,還有人拿起相機,拍下兩位長者跟他們的作品。
道滘馬嘶塘麒麟武術隊是本次起龍儀式的表演隊伍。孩子們「逮住」了隊長劉俊達小哥哥,一通發問之後,大夥從「達哥哥」那裡了解到了東莞的舞麒麟的相關知識。記錄了資料的孩子們還不過癮,又跟著「達哥哥」一起舞麒麟。
「小記者」還隨機採訪了村裡的阿姨,了解到龍船飯要怎麼做,龍船餅又是從哪裡買回來的。活動最後一站,孩子們來到了萬江圖書館的龍船展覽室,參觀了歷史悠久的老龍頭,在現場講解員以及歡歡老師的帶領下,了解了萬江龍舟的古老傳說。
孩子視角與傳統文化碰撞出火花
梅沙教育一直秉承著「讓孩子的可能超乎你的想像」的理念,為孩子構建完整的素質模型,協助他們面對全新的時代環境。
這一次梅沙教育成立「梅沙小記者團」,聯合東莞報業傳媒集團把孩子們帶到起龍儀式的現場,讓孩子跟著時報資深記者的步伐深入採訪、了解龍舟的起源以及文化,在遊玩中深度體會到龍舟特有的人文精神,讓孩子們感悟頗深。整場活動為孩子們呈現了一個真實的環境教育,孩子們真摯的視角,獨特的感悟,與傳統文化碰撞出了不一樣的火花。
據悉,梅沙教育在接下來的6月23日還將舉辦萬科·萬江2018龍舟文化節——少兒龍舟景親子活動,又將有一場全新的龍舟主題活動,帶孩子們挖掘不一樣的龍舟精神。
※「仙股」正養成 投資「悠著走」
※彩妝師教你輕鬆把握潮流妝容:水蜜桃妝 將春天描繪在……
TAG:東莞時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