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喵啊嗚咪:讓我們重新認識幾個字

喵啊嗚咪:讓我們重新認識幾個字

這是一本很顯眼的書,封面上,廣闊湛藍的夜空群星閃耀,一個小姑娘,背著書包,踮起腳尖,伸出雙手,擁抱帶著熒熒微光的這一顆顆星辰,細細看,那點點星辰卻是一個個漢字。

這是一本很精緻的書,濟南出版社出版,16開,18萬字,248頁,輕型紙彩色印刷,插圖活潑生動,每個具體字的介紹,都用上了孩子喜歡的手寫字體,並用特別的顏色突出強調。

這是一本很實用的書,這99堂漢字課所選的「字」,或來自教材,或來自孩子要背誦的古詩文,或來自他們常常讀到的文學作品。作者或從孩子的生活引出漢字,或以童年故事展開描述,或藉助對某個漢字的疑問進行探究,幫助孩子們輕鬆愉悅地習得一些漢字。

這本書,是呂群芳老師的《字若星辰:最受小學生歡迎的99堂漢字課》(以下簡稱《字若星辰》)。

《字若星辰》很適合孩子們閱讀,一堂課,篇幅不長三兩頁,語言平實卻又不乏活潑,嚴謹卻又不失童趣,對字形字義發展流變的講解深入淺出,對字常用義項的解釋精到有趣、銜接自然,成語、詩詞、韻文、典故、軼事信手拈來,孩子身邊發生的事兒、呂群芳老師自己的童年回憶,相雜其中。我口說無憑,請讀者隨我一同走進呂老師的「絕」這一堂漢字課。

絕:割斷千絲萬縷

傍晚,天空淅淅瀝瀝下起了春雨。鄰家的小孩悶在家裡,無所事事,捧了一本《中華小故事》讓我讀給她聽。隨手翻開,哦,是樂羊子妻斷機勸夫的故事。樂羊子到遠方尋師求學,因為想念親人,中途回到了家裡。他的妻子便拿起剪刀,走到織布機前說:「布匹生於蠶繭,織成於織布機。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到一寸;一寸一寸地積累才到一丈一匹。現在如果將它剪斷,就不能織成布匹,只是白白浪費時光而已……」

講到此處,忽然覺得這剪斷絲線的場景似曾相識,想起來了,昨晚剛讀到了甲骨文的「絕」

兩縷絲線的中間各加一條短橫,表示將絲繩切斷。金文的「絕」則更加形象了,

兩組絲線之間加一把刀

所以「絕」的本義是割斷絲線,《說文》中就說:「絕,斷絲也。」

絲線斷了,還能再繫上嗎?當然能。這個動作就叫繼

右邊是絕

割斷絲線,右邊是糸

完整的絲線,表示將割斷的絲線重新連接起來,古人說,繼,續絲也。

正如樂羊子妻所說,剪斷了絲線,就不能織成布匹,於是,「絕」可引申為「中斷、停止、斷絕」的意思。杜甫《石壕吏》中:「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夜深了,說話聲已經沒有了,可似乎還能聽到低微的抽泣聲。「絕」還可表示為「最、極其地」,如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周圍,這時就會覺得群山都變得很矮小了。

在古文中,我們還常常讀到「絕江河」、「絕漳水」之類的片語,如《勸學》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這裡是的「絕」則是「橫渡,穿越」的意思,把連綿不斷的河水橫渡了,就如絲斷了,所以用「絕」

窗外,春雨還在不停地下著,晶瑩剔透,如絲如縷。如果此時,飛過一隻燕子,定能剪斷這垂掛在天地間的絲線吧。想起荷西曾經問三毛,粉絲是什麼?三毛告訴他,春天的雨下到高山上,一根一根凍住了,山民把雨絲剪斷,紮成一束束,山下的居民回家,稱之為粉絲。三毛的解釋多麼美好,如同古人造出的漢字「絕」,真正是絕妙無比。

上面這個字體不同的「買」字,是下一堂漢字課的主角。除了最後一堂課,每一堂課的結尾都會出現這樣一個特別標記出來的字,提示讀者下一節課要說什麼,讓讀者心生期待,一節課一節課看下去,看下去。而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像一個餓壞了的人,急切地,貪婪地,一口一口把它們吃下去,吃下去,想要這些知識,這些故事,統統變成我自己的血肉。相見恨晚。

呂群芳老師的公益漢字課堂

對於孩子們來說,這一堂堂漢字課讓一個個漢字自此有了上下文,有了情境,有了圖像,甚至有了聲音和氣味。漢字帶著故事,帶著個性,帶著情感,帶著線索,在孩子心中活起來。這給孩子,無論是記憶字形還是理解字義,都帶來了極大的幫助。

對於已經成年的我來說,如果我在小時候就能讀到這本書,那麼當我想到「絕」這個字的時候,腦海中蹦出的就不會是「絕望」「絕對」「絕學」「絡繹不絕」等這樣一個個孤立的詞,而會是這樣一副展開的工筆畫,畫上樂羊子妻織就的布匹上橫著一把大剪刀,樂羊子在旁垂手呆立。不,不僅僅只有這一幅畫,還有我們課本里出現的,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古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古文「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當然還有三毛那個令人絕倒的絕妙的「粉絲」故事。

在上這節漢字課之前,我的腦海中它們從不曾相聚,但如今,它們互相牽扯著,拉拽著,它們中的任何一個都在提醒我另一些個的存在與意義。這是一個意義的集群,它動態的邊界隨著我的知識與經驗的擴大而不斷擴張。我想這就是我們成年人學習這堂漢字課,閱讀這本「識字」書,最大的意義之一。

我的閱讀從仰望星空開始。

這是畢飛宇在2018年4月《時尚芭莎》雜誌上說的話。在我們這裡,這句話有了新一層含義——我們的閱讀,從漢字開始。

黑塞說,理想的閱讀,是通過沉浸於偉大的著作,領略歷史上和現實中人類所思、所求的廣闊和豐盈,從而在自己和整個人類之間,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動聯繫,使自己的心臟隨著人類心臟的跳動而跳動。這樣,個人就不再是孤單的個人,心靈就不再是孤單的心靈。

漢字是我們閱讀世界走向文明的第一手工具,通過漢字,我們踏進中華文明的龐大瑰麗的殿堂,從一冊冊傳統典籍的書頁上,從詩經楚辭唐詩宋詞漢賦元曲的吟誦聲里,從胡適魯迅陳寅恪周作人莫言董橋等的現當代文化大家的文章中,我們進入文明,我們傳承文明,我們發揚文明,我們創造文明。

然而,捫心自問,我們對於如此重要的「漢字」又了解多少呢?成年的我們早已過了認字識字的階段,我們自認為認識了足夠多的漢字,在與人交流溝通、閱讀寫作中也幾乎毫無障礙。可看了《字若星辰》後,我才發現原來我對漢字其實「知之甚少」,不僅甚少,甚至還有著不少的誤會與誤讀。

我不曾知道,原來「魯」

的本意有這樣一種說法,即魚在口上,意味小心吃魚,默不作聲,從而引申出「沉默無語的,遲鈍的」,魯鈍、魯莽等詞原來就從吃魚而來啊。

我不曾知道,「出」

是一隻腳走出洞穴

而「各」

中腳這隻腳與「出」的腳方向相反,「各」是走進洞穴之意。

原來在甲骨文中,「出」和「各」是一對反義詞啊。

這樣的例子與發現,在我閱讀《字若星辰》的過程中頻頻出現,每每讓我忍不住擊節稱嘆,原來如此,竟是如此,理當如此!

張大春十多年前出過一本叫《認得幾個字》的書,在書中自序里他說:「認字的本質卻又似乎藏著很大的『誤會』在內。我們在生活之中使用的字——無論是聽、是說、是讀、是寫,都僅止於生活表象的內容,而非沉積深刻的知識與思想。窮盡人之一生,恐怕未必有機會完完整整地將聽過、說過、讀過、寫過幾千萬次的某個字認識透徹。」「之所以誤讀、誤寫、誤以為是,其深刻的心理因素是我們對於認字這件事想的太簡單。」

我們把認字這件事,想得太簡單,簡單到忽略了「漢字」是超越了語言範疇的,融合了社會學、人類學、生物學、地理學、美學、文學等一系列學科知識的巨大寶藏。

我們把認字這件事,想得太簡單,簡單到忘記了「漢字」的歷史是如此久遠,而距今七千餘年的賈湖刻符、六千餘年的半坡陶符以及後來的甲骨文、金文、秦篆都還在遙遙提醒著我們漢字那古老漫長而又如此豐富多彩的發展歷程。

我們把認字這件事,想得太簡單,簡單到遺忘了漢字是如此專一,那麼多個千年過去,它始終流淌在中華兒女的血液里,將中華文明的厚重與精妙,將古華夏今中國的觀念、概念、私心雜念統統包裹其中,要將其一代一代,傳下去,傳下去。

我們把認字這件事,想得太簡單,簡單到忽略了漢字是如此之美,在橫豎撇捺點折彎鉤中,在起收、順逆、提按、遲速、藏露中,漢字在輕輕訴說華夏這古老文明曾經有過的風霜雨雪與風花雪月。

我們應該要認識漢字,不僅認得字形識得字義。還應知道它如何誕生,如何變化,如何成其今日所是。

在贈予我的這本書的扉頁上,呂群芳老師用漂亮的行楷,為我寫下了這一段話:

春風過處,草也青青,木也欣欣,

趁花開正好,去做一件溫暖的事:

「讓我們重新認識幾個字。」

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的一開篇,就列了《凡讀本書請先具下列諸信念》,這總共四條信念中,第二條就是:

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以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

惟有知之深,才能愛之切,我想說,讓我們與孩子一起,帶著溫情與敬意,翻開這本書,重新認識幾個字。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小徑分叉貓花園

作者系《福建教育》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育自由談 的精彩文章:

茅衛東:迴避真問題,只念成功經——我對中國名師的總體印象

TAG:教育自由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