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 宙合》賞讀之二-「左操五音、右執五味」
《管子》一書《宙合》篇的第二段是專門解讀「左操五音、右執五味」這句話含義的,其寓意深遠,值得一讀。該段原文如下:
「左操五音,右執五味」,此言君臣之分也。君出令佚,故立於左。臣任力勞,故立於右。夫五音不同聲而能調,此言君之所出令無妄也,而無所不順,順而令行政成;五味不同物而能和,此言臣之所任力無(似乎缺失「妄」字)也,而無所不得,得而力務財多。故君出令,正其國而無齊其欲,一其愛而無獨與是。王施而無私,則海內來賓矣。臣任力,同其忠而無爭其利,不失其事而無有其名,分敬而無妒,則夫婦和勉矣。君失音則風律必流,流則亂敗;臣離味則百姓不養,百姓不養,則眾散亡,臣各能其分,則國寧矣。故名之曰不德。
這段話的譯文有很多版本,我做了一定整理修改,譯文如下,僅供參考:
「左操五音、右執五味」,講的是君臣各自的本份。人君在上邊頒發政令時,總是主動安逸的,故居於左;人臣在下邊被動出力落實,總是勞苦的,故居於右。「宮、商、角、徵、羽」五音雖然各不相同但可以組合成曲調,這是比喻人君頒發政令不能肆意妄為,而是應當讓政令無所不順,政令順則通行無阻,政事可成;「酸、苦、甘、辛、咸」五味雖然各不相同卻可以調和成美味,這是比喻人臣出力辦事沒有隨意妄為,從而無不得心應手,做事得心應手則只要出力,財富就能有所增加。所以人君頒布政令,其目的應當是為了治理國家而不是為了滿足私慾,與民同愛而不是特立獨行,人君施德而無私,則四海賓服。人臣出力任事,同盡忠心而不爭奪私利、不失本職、不獵取虛名,如此敬業而無所忌妒,則天下男女都將和諧共勉。人君如果失五音而走調就會韻律失控,如果政令失控的話國家就會陷入混亂失敗;人臣如果離開五味則百姓的生活不能供養,如果百姓不能供養則離散逃亡,人臣各自勝任其本職,國家就安寧了。所以,把「人君失五音」和「人臣離五味」稱之為「沒有德行。」
我理解,以上這段話說明了三層含義:一是君主在制定政策頒布政令時必須以國家利益為重,而且必須深思熟慮,要使各項重大決策都保持正確性、系統性、連貫性、協調性,而不能帶有隨意性;二是臣工必須眼睛向下,充分關注民生福祉,要認識到人的口味偏好是千差萬別的,所以在落實政令時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妥善處理方方面面的矛盾和利益訴求,以充分調動民眾的生產積極性,創造更多財富;三是人君守本和人臣守本兩個方面相比,人君守本是前提,人臣守本是基礎,兩者必須同時存在,而且要協調一致,這樣的話國家才能實現大治。
管仲藉助「左操五音」來勸告齊桓公要守好君主本分,在做決策時不可隨心所欲,其效果一定會很好。因為齊桓公酷愛音樂、深通樂理。有記載說,他曾令屬下敲起牛角,唱歌助樂,自己則彈奏古琴「號鍾」與之呼應。牛角聲聲,歌聲凄切,「號鍾」則奏出悲涼的旋律,使兩旁的侍者個個感動得淚流滿面。國家的治理就有如樂隊演奏音樂有別於個人獨奏,領銜演奏者必須保證自己彈奏的音符、音節與樂譜相一致,這樣才能帶動每個演奏者共同完成一首順暢優美的樂曲,反之領銜演奏者自己失了音、跑了調,整個樂隊也就亂套了。國家的治理就有如樂隊演奏音樂,人君的決策指令絕不能帶有隨意性,而是要符合「道」的要求,「要做正確的事」。
同樣,管仲藉助「右執五味」來要求臣工要敬業守職同樣寓意深刻、淺顯易懂。老百姓一日也離不開「酸、苦、甘、辛、咸」,把五味調和成美味的道理人人都懂,臣工們焉有不懂之理?臣工的本分主要是按職責分工負責管理老百姓,其前提是要了解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離開了這些事,民心就會離散,國家的政令就無法貫徹落實,民力就難以充分發揮出來了。
TAG:管子霸業管理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