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熊孩子」有救啦,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每個家長借鑒!

「熊孩子」有救啦,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每個家長借鑒!

熊孩子又搞事情了。

這回是七個熊孩子,放了三個小石子在鐵軌上,造成了自動裝置損壞,同時高鐵臨時緊急停車長達41分鐘。七個孩子,被罰款5萬元。

鐵路部門發言,急停有可能使車身顛覆甚至失控,一車人的安全都會受到威脅。

接連發生的熊孩子事件都是差點涉及人命安全。

一名四年級,身高1米4、體重120多斤的熊孩子猛推孕婦問及原因,只是因為看到電視上孕婦摔了會流產,就想看看推倒她會不會也流產。

地鐵站里,一個熊孩子因為索要雞排不成,而差點把一位姑娘推下站台。幸虧好心人反應及時,拉住女孩。否則毀滅的將是兩個家庭的幸福。

……

有一種災難,叫做熊孩子來了。有一種無奈,叫做熊孩子絡繹不絕。

「熊孩子」人人喊打,」乖孩子」人見人愛。

在日本生活的十多年間,我發現相對來說,日本的「乖孩子」會比較多。

日本的孩子大都很守規矩,有禮貌。在公共場所也很少會大聲喧嘩,打擾到別人。

大樓里的日本小學生,每次迎面遇到,也都會行禮問好。

最近一次,我去超市買東西,和擦身而過的10歲左右小男孩輕微碰撞了一下,還未等我做出反應,小男孩立即停下來行李道歉,「對不起」。

單不說日本這個國家如何,有好的地方就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有人會說,日本人注重禮儀禮節,這個和文化有關。說起禮儀文化,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

也有人會說,日本經濟發達,國民整體素質比較高。可中國現在的經濟發展早已趕超日本,歐美等國家,中國高學歷,高素質的父母更是比比皆是。

說到底,是一個很本質的問題,孩子都是一樣的孩子,不一樣的是成年人對待孩子們的態度,行為和教育方式。

尹建莉曾在自己的書中說到,很多人習慣把兒童的品行問題歸咎於孩子自身,所以習慣指責孩子;

可我從自己及他人的經歷中真切地看到,孩子的品行習慣是如此依賴家長的教育方式。

所以家長在思考改變孩子的問題時,切入點永遠應該是如何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正如很多人所說,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就是因為熊家長的溺愛和縱容,才會有這麼多滋生事端的熊孩子。

上面的事例,

熊孩子推了孕婦,熊家長護短,說只是小孩子淘氣嘛。

熊孩子想吃雞排,熊家長回答,那你去管姐姐要點吧。

……

熊家長和熊孩子,讓人忍無可忍。

其實,熊家長的初衷也是為了愛孩子,想要維護孩子和滿足孩子。

所有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好。

「愛孩子」和「害孩子」,就在於父母的一念之差。

我身邊一位日本媽媽的故事。

這位媽媽有一個5歲半的兒子,一天兒子在小公園玩,媽媽回家取東西,等五分鐘後返回時,一個中年男子站在兒子的身邊,表情嚴肅地說,他的車被小朋友拿石子劃傷了。

當時這個媽媽心裡有些慌張,她看到公園的門口停著一輛瑪莎拉蒂,車身上確有兩道劃痕。

她立刻向孩子詢問,孩子可能也嚇懵了,先搖搖頭,又點了點頭,含含糊糊的說不清楚。

在向附近的人取證,確實是自己的兒子劃傷了車後,她連忙拉上兒子一起向車主賠禮道歉。並在獲得車主許可的情況下,用手機對車劃痕和停車的位置拍了照片。

接下來,就是賠款和修理。

這位日本媽媽態度明確,劃傷了車,是孩子做的不對,也是她疏於看管的責任。為此,還專門買了禮物,帶上兒子正式上門致歉。

但她指出一點,公園門口,孩子們會進出,玩耍,車停在那裡,容易發生危險,希望車主能夠文明停車。

也許是車主自覺理虧,也由於保險公司的介入,最後,日本媽媽只是象徵性的賠償了一小部分的修理款,這件事情就告一段落。

整個事件中,這位日本媽媽的表現理智而得體,不刻意袒護自己的孩子,而是找事實取證,第一時間向車主表示歉意,安撫了車主的情緒。

也沒有因為孩子劃傷了車,就給孩子貼上「壞孩子」標籤,訓斥責罵。

她告訴孩子拿石子劃車身是錯誤的行為。她用自己的行動教給孩子做錯事情時該如何應對。

不卑不亢的提出車主的停置問題,杜絕了對兒子和其他孩子有可能發生的安全隱患。

媽媽的所作所為都給孩子做出了正確的示範。這樣的情況下,「熊孩子」如何產生?

孩子們的天性都是善良的,愛對地方,使對勁兒,所有的孩子都會成為人人都愛的「乖孩子」。

一些成年人已經對「熊孩子」失去了耐心,直接出手教訓。

廣東曲江,一名小學生玩彈弓打到了一輛私家車,被車主暴揍,並責令該小學生下跪扇耳光。

四川遂寧,公交車上 ,7歲男孩在車廂吵鬧,挑釁男子,該男子隨即對男孩進行瘋狂毆打,狠摔到地上,接著用腳猛踹小孩的頭部。

對於這些暴力行為,有的人說:

「乾的漂亮」,

「打一頓長記性」,

「沒有爹媽管教,到了社會上,就有人替爹媽管教」。

這樣的評論讓人無法直視,以暴制暴,熊孩子就會消失嗎?如果這就是來自社會的管教和懲罰,那麼這到底是在解決問題,還是製造新的矛盾?

暴力會給孩子留下大隱患,創痕會伴隨孩子一生。

成長中的孩子,身邊的每一個大人都是他的模仿對象,經歷過如此對待,他很有可能會變得殘暴凶虐,更難管教,一旦成年,在社會上的破壞力簡直難以想像。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大聲斥責和暴力教育出來的孩子,失去了感覺被人最細膩的感情的能力,他非常冷漠無情,毫無憐憫心,在他的行為中有時會出現往往是人身上最可怕的表現——殘忍。

不要做一個任性的成年人,控制好情緒,是每一個成年人的必修課。

姐姐五歲半,妹妹四歲半的時候,我們參加了一個日本社區的聯誼活動。

那段時間因為生活的瑣碎,我的心情很焦慮,姐姐也越發的淘氣,我常常會忍不住沖她生氣大叫。

聯誼會上,只有姐姐在不停的跑來跑去,不停翻動著桌上的物品,發出嘩啦嘩啦的響聲,在我警告幾次未果,正要發作時,身旁一位中年阿姨微笑著對我說:

「您的孩子是個聰明可愛的小朋友。」

「啊,怎麼會呢,」我十分詫異,「您瞧,她可是個淘氣的孩子呢,擾亂了會場,真的非常的抱歉」。

「您的孩子來回走動,只是對這個新環境感到好奇,等熟悉了自然會安靜下來,她在觸摸桌上的物品之前,總是會先觀察周圍大人的臉色,確定沒有責怪之意時才會去行動」。

真的是這樣,自己的孩子,我竟然從來沒有去留意過。

「可是我說的話,她從來不聽呢」。

「多給孩子一些耐心吧」,阿姨微笑起身,走向女兒。她把桌子上的盒子一個一個的打開,讓女兒觸摸,兩人說了些什麼,女兒開心的點點頭,順從地坐在阿姨旁邊。

遊戲環節開始了,女兒上台參加,每個人都對她先前的舉動毫不在意,溫柔以待,那天女兒玩的十分高興,臨走時還依依不捨。

我很感激在聯誼會上結識的朋友們,是他們點醒了我,讓我開始認真考慮女兒的需求。

如果當時我對女兒訓斥責罵,又或是女兒因為擾亂秩序被其他人橫眉冷對,被清逐出場,很難想像,對女兒的傷害有多大,她或許已經變成了更難管教的「熊孩子」。

尹建莉在自己的書中說到: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兒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為,以他樂意接受的方式對他的成長進行引導。

你必須要把它當作一個「人」來平等對待,而不是當作一個「弱小的人」來征服。

每個孩子的身體里,都有一個隱藏的「熊孩子」, 成年人和態度和行為,決定了它出世與否。

營造一個文明有愛的社會,不僅僅是對自己的孩子有愛包容,對每一個孩子都多一些善意的引導,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熊孩子」的產生,始於成年人的教育,也終於成年人的教育。

他們之中有有心為之,也有無心之過,要如何去引導和處理呢?

到5歲左右,年齡較小的孩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是似懂非懂,無心之過為多。父母要告知孩子對錯之分,為孩子承擔責任,向對方道歉。相對於父母的「面子」,孩子「變好」,「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被傷害到的成年人,希望能多一些包容和體諒,少一些類似「孕婦絆倒四歲男童事件」的發生。在我們善待別人的孩子時候,我們自己的孩子也終將會被善待。

6-12歲左右,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有了是非黑白的觀念。

犯了錯,闖了禍,建議父母理性教育,不過激,不護短,也許孩子本有愧疚之情,家長的打罵讓他的心裡生髮出逆反情緒,同時也失去內疚感。

也不要擺出一種「他是孩子,你是大人,不要計較」的態度。不但影響孩子三觀的確立,也會引發更大的矛盾。如「熊孩子飛機腳踹乘客,惹家長鬥毆事件」。

不要對孩子說,「不許這樣做」!而是要簡明扼要地說出具體怎麼做?

有本書中這樣說到:好的父母總是能心平氣和地對待孩子,尊重孩子,欣賞孩子。

即使孩子犯了錯誤,也只是以事論事,不牽扯其他,不訓斥打罵。結果就是,他們的孩子似乎分外懂事,根本就不需要他們操心費力。

在當下,各種全民活動風靡盛行,讓我們一起來全民教育好下一代吧,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和希望,每個成年人都付出一份努力,盡到一份責任,「熊孩子」必將越來越「少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媽媽,我家有錢嗎?」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寶寶經常有這三種行為,是智商高的表現,寶媽一定要好好培養!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