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其實書法藝術,古人寫書法是有話要說,而今人寫書法是有字要寫

其實書法藝術,古人寫書法是有話要說,而今人寫書法是有字要寫

自古以來,書法這門藝術,以文字為憑藉,以書寫為基礎,以文學為彰顯,以生活為內容。今天則不同了,21世紀的人已經開始「換筆」,普遍使用電腦,從寫字變成敲字。其實,20世紀就換過一次,當時的「換筆」,是從毛筆換成鉛筆和鋼筆。

前後兩個世紀、涉及億萬人的兩次「換筆」,徹底改變了書法的生存環境、生存形態、生存意義和生存價值。於是,身邊一個有趣的現象出現了,在日常生活、工作、交往中用毛筆寫字的人少了,而書法家、書法作品、書法筆會、書法展覽卻多了,為啥多了呢?包括題字和題字事件是為書法之時代特色啊!

書法人口基數大,即平常用毛筆寫字的人多了,高手就多。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但是,一個嚴酷的現實擺在我們眼前,書寫的基礎已經不在,那麼書法大家何以產生?

曾有人問我,問的很有意思,他說:「你說為什麼古代大書法家的字也不整齊?字,好壞我不懂,但一行一行寫得齊不齊我看得清。我一看,挺大的書法家的墨寶遺存,怎麼把字行寫歪斜了呢,你說他為什麼寫不正?!」這就觸及到一個書法藝術本質的問題,很關鍵的問題。

古人書法,是有話要說;今人書法,是有字要寫。

於是,古人——大師級的書法家也會把字行寫歪斜了,比如《伯遠帖》。東晉王珣確實沒有把字行寫正,卻有正當理由,他當時不是在筆會現場「做字」,而是在寫信。今人——趕場做書法表演的「大師們」,是斷然不會把字行寫歪斜了,否則是賣不出大價錢的。所以說,書法為物,鑒賞不難,天然為上,做作為下。

「有話要說」而形成的書法作品,從生活中來,由心靈涌動,帶著一片真純、誠摯的情感信息,會讓我們感到生命浸潤其間的特殊魅力。而「有字要寫」而製作的書法作品,很難稱之為藝術作品,只不過是產品而已,它沒有自然而然的生活流動,不見由內而外的情緒宣洩,更談不上生機鬱勃與血性張揚。

當社會上、生活中書寫的基礎已經普遍動搖,我們的書法如何根深蒂固,並且枝繁葉茂?這的確值得書法家和熱愛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人們去認真思考。古代書法藝術繁盛,流派炫彩,名家輩出,大作頻仍,概因民間知識階層以筆墨為生,朝廷科舉制度取士以書寫為憑,更有唐玄宗、宋徽宗、南唐李煜、清乾隆等許多皇帝痴迷翰墨,追星於文場巨擘。

從奠定書法藝術地位的秦代政治家、文學家李斯開始,兩千兩百多年來,歷史上鮮見沒有政治家、文學家、詩人、畫家身份的書法家存在。蔡邕、陸機、王羲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蔡襄、蘇軾、米芾、文徵明、董其昌、陳繼儒、朱耷、傅山、姚鼐、翁同龢……並非只是字以人貴,而是字因人異。天賦異稟之人,勢必揮灑淋漓。故而世間書法傳世之作,大多出自歷史功勛、才華彪炳之人。書法家星光熠熠,橫空出世,乃因其筆墨有所附著、附麗,或有赫赫政績留存,或有大塊文章傳世,或有天才詩賦絕代,或有曼妙丹青可人……

藝術本是人類通用的語言,繪畫、建築、文學、戲劇、影視作品皆可在世界各國各地流通,交流、溝通、欣賞、享受絕無任何障礙。但是,中國書法或許是所有藝術門類中的一個例外,它如此鮮明的中華民族性、漢語文化性,語言深奧性,使得它與他語種的他國、他民族之間的聯繫,具有一重厚厚的帷幕,或曰難以逾越的鴻溝。

在此,越是民族的,卻不能說越是世界的。那麼,在當今世界文化資源共享和互聯網強烈衝擊的大背景下,書法又該如何生存並濃墨飄香呢?這是一個大課題,也不是我們這類人員所研究和推廣的,再說向小編這樣的人,也根本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更推動不了書法的大發展。

當然,有人說,能推動的是現在的中國書法家協會,可是,中書協能研究明白這個課題嗎?我看不一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品評 的精彩文章:

有人問你夢見過自己學習書法嗎?網友回答:你夢遊了吧!
書法大師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究竟有多麼的牛逼?

TAG:書畫品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