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只負責生,不負責養,父母這3種行為隱患無窮!

只負責生,不負責養,父母這3種行為隱患無窮!

GIF

Stitches

 Stitches

Sam Tsui 

00:00/03:19

來源:種愛果兒童成長關愛中心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從此一位女性就多了一重身份,那就是別人的媽。

生個孩子不容易,要吃很多苦,要冒很多險。

生理上成為一個母親,相對來說還是容易的,因為是被孩子和媽媽的生理變化推動的。心理上要主動接受一個媽媽的身份角色,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當爹的身份變化雖然沒有當媽的那麼劇烈,可也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從此一去不復返了。

值日生就當一天,學生最多當二十年,當人家的父母是一旦開了頭,就沒有下崗的那一天。

哪怕已經裝進了那個小盒子里,每年清明還會被兒女煙熏火燎地惦記一回。

可見父母這個身份重要且長久,一不小心還容易出差錯,常見的差錯有3類。

-1-

身份的錯位

現在的很多家庭,在孩子剛出生時,都會請個月嫂來幫助產婦帶孩子,經驗豐富的更是一嫂難求,工資自然也非常高。

不必眼紅人家的收入,這個活非常難干,不是技術有多複雜,而是身份很尷尬。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把剛生孩子沒多久的媽媽的狀態,描述為「病態的正常狀態」,這是個很有意思,也很形象的說法。

說媽媽是「病態」,是因為在這個時期,一個合格的媽媽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周圍的一切好像都與她無關了。

她蓬頭垢面、日夜顛倒、丟三落四、魂不守舍,白天經常對著那個睡神連說帶笑自言自語,晚上孩子一有動靜立刻鯉魚打挺翻身坐起。

這種狀態和沒生孩子的時候比,怎麼看都像一個病人。

說媽媽是「正常狀態」,是因為大多數媽媽這個時候都是一樣的,用同樣身為媽媽的人做參照物,她就是正常的。

GIF

與媽媽相比,月嫂的身份就很彆扭。

微笑可能是人類這一物種特有的行為模式。在正常情況下,這種行為模式在生命最初幾周就成熟了,微笑的功能之一是喚醒母親的母性行為。

帶過嬰兒的人都會有這種感覺——如果和剛出生的孩子泡得久一點,那個幼小的生命會用微笑把你化掉,會勾起女性的母親本能。

所以有一些女性(保姆、老人)在幫著媽媽帶孩子的時候,會衝動地把自己的乳頭塞到嬰兒的嘴裡。

不僅如此,嬰兒還能把照顧自己的男性的雄性荷爾蒙水平降低很多,讓男人清心寡欲,柔情似水。

但是微笑應該是喚醒母親的母性行為,不應該是喚醒月嫂的母性行為。

如果月嫂全情投入到工作中,她的母性本能就會被激發,但這個孩子不是自己生的,人家有親媽,她才是真正的進入了「病態」,所以這個本能就不能隨心所欲地釋放。

如果月嫂不全情投入,孩子會吃虧,因為這是個假媽媽。當然也會影響自己的工作質量和職業聲譽。

要干母親的活兒,卻又不能進入母親的身份,真是左右為難。

GIF

用月嫂來舉例子,是想提醒準備生孩子的女性,要提前了解自己身份的轉變;已經生孩子的女性,要欣然接受自己身份的轉變。

當媽這個活兒,只有自己親力親為。

別人可以幫你做事,卻無法替代你母親的身份,因為這重身份寄託著一份獨一無二的情感。

如果一位女性懷孕、生產、哺乳期間又陞官又發財,啥好事兒都不耽誤,自己只管生,其他關於孩子的事兒全都交給月嫂、保姆、老人去搞……

看起來輕鬆愜意,實際上隱患無窮。

GIF

演員王姬的成名作是《北京人在紐約》,在紐約拍戲的時候發現自己懷孕四個月,為了所謂的事業堅持拍完,她說那幾個月覺得肚子里的孩子一點都沒長。

這個孩子後來被診斷為自閉症。

那段時間王姬的演員身份和媽媽身份發生了錯位。這個錯位的代價太大了。

有位朋友的爸爸是兒科醫生,在五、六十年前算是高級知識分子了,這位爸爸醫術不錯,又認真負責,很受患者歡迎。

當他有了孩子以後,嚴格按照書上的說明定時定量給孩子餵奶粉,餵食時間誤差不能超過五分鐘,奶粉重量用天平稱,加水用量杯量,溫度用溫度計控制。

哪怕孩子哭得斷氣……

沒到時間?堅決不喂。

劑量不準?堅決不喂。

孩子養的身體挺好,可是成年後情感極度匱乏,原因就是他的醫生身份和爸爸身份產生了錯位。

孩子慢慢大了,有時就不是那麼好對付了。

有的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一旦孩子沒有順從自己的意願,就冷若冰霜,或怒火中燒,又或痛哭流涕。

這也是一種身份的錯位,把自己的身份從父母錯位成了孩子。

在家庭關係中,誰使用智力越多,誰就是父母,誰使用情緒越多,誰就是孩子。

曾奇峰老師這句話說的就是身份的錯位。

有個國外的案例,一個男孩子十幾歲了,比爸爸高比爸爸胖,但是一直和媽媽睡在一張床上。

一家三口來諮詢的時候,爸爸穿著兒子淘汰的校服。

這是一種最麻煩的錯位。

-2-

身份的單一

最近關於老師的負面新聞比較相對多一些,有幾起老師的孩子因學業壓力自殺的。

我也有幾位來訪者是教師的孩子,在和他們聊起成長經歷的時候,他們說的最多的就是家裡只有老師,沒有媽媽

老師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孩子當成是自己職業水平的標尺和證明,他們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不守規則,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學習落後。

有的孩子在班裡被媽媽(也是班主任)當著全班同學打;

有的孩子跟不上重點班的進度,媽媽(也是老師)寧可給他休學,也不允許降到普通班上學;

有的父母都是老師,孩子放暑假第一天就收到一份學習計劃表,上面詳細列明每天的學習任務,每周還有一次小考,這不是暑假,這是第三學期。

這些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中,父母只有一個老師的身份,孩子也只有一個學生的身份。

這是微縮的學校,不是讓人放鬆的家。

GIF

還有一位爸爸是警察,對自己青春期兒子說的最多的話就是:

「你這是犯罪!知道嗎!?」

這也是只有單一身份的家長,在單位是警察,回到家是POLICE,看誰都像壞人。

還有一位律師朋友,在工作中尋找對手的疏漏之處非常犀利,回家後看自己孩子,永遠是只看到缺點。

家裡和法庭沒區別,孩子和對方律師沒區別。

GIF

我們當年剛接觸心理學的時候,總喜歡把學到的技術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比如孩子撒了個小「謊」,我一看,你這臉部左右顴肌不對稱,眼輪匝肌不自然,說話中間有停頓,肯定不是真的!

直到有次惹得女兒放聲大哭:「當你們的孩子真累!撒個謊都不行!」

這才一語驚醒夢中人,在家裡我們的身份是爹媽,不是專業人員,不能對家人使用技術。

鴨子從水裡上到岸上的第一件事是抖一抖身上的水,建議從事司法、警察、醫生、審計、教師等職業的父母,下班回家前也抖一抖——把職業的身份暫時抖掉,換上做父母的身份。

-3-

身份的僵化

有位媽媽從孩子上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天晚上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她都會切一些水果送到孩子的房間,表達媽媽對孩子的關心,孩子也很開心,每次都會發自內心地表達對媽媽的謝意。

孩子十四歲上初二了,媽媽依舊每天送水果。

有一天孩子突然對端著水果的媽媽說:「你為什麼總監視我?」

媽媽氣得肝兒疼:「老娘送了八年水果,結果把自己送成了特務!」

其實這位媽媽沒必要生氣,媽還是原來的媽,娃已經不是原來的娃了。

孩子進入了青春期,對獨立的需求急劇增加,對隱私格外看重。

他們和以前相比,多了一個身份,這個身份就是一個特別希望被理解和尊重的,特別希望有自己私密空間的,特別希望和父母平等對話的「准大人」。

這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發育的正常現象。

孩子的身份隨著成長而變化,父母的身份也要隨之而變化。

父母要從最初無微不至的照顧者,逐漸過渡到可以被孩子選擇性依賴的親人,再慢慢過渡到孩子可以順暢交流的朋友

兩種變化的身份相互配合,才能讓親子關係保持和諧和有營養。

有的父母不能適應孩子的變化,始終用一種僵化的身份和孩子打交道。

一種父母始終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當做尚方寶劍掛在嘴上,因為我是你爹你媽,所以我就是永遠偉大光榮正確。

這種父母把自己貼在牆上,把孩子摁在地上,把家變成祠堂。等到他們的孩子熬成了父母,又會把這套程序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GIF

還有一種父母的理念是:我是你爹你媽,我永遠能力比你強,我要始終照顧你、幫助你,你必須聽我的。

於是他們在

孩子小時候給喂水喂飯、穿衣穿鞋;

孩子上小學天天監督寫作業;

孩子上初中報各種補習班;

孩子上高中幫著選大學、選專業;

(還有媽媽給兒子安排割包皮的)

孩子上大學幫著選研究生;

(我還看過一個留學生的媽媽群,大家都在裡面討論孩子應該上什麼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孩子畢業了幫孩子找工作;

孩子工作了幫孩子找對象;

孩子結婚幫著買房;

孩子買房幫著裝修;

孩子離婚幫著打官司;

孩子殺了老婆把屍體凍在冰櫃里,媽媽對媒體解釋「他還是個孩子……」。

這種僵化的身份,只會讓那個孩子永遠是個「孩子」。

每個人都有多重的身份,身份是在關係中產生的。

從生理上來說,是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卵子結合誕生了孩子。

從身份上來說,是孩子讓一個男人成為了父親,讓一個女人成為了母親。

所以親子關係中父母和孩子的身份是雙方共同創造的,既相互依存也互不相欠。

當父母感到和孩子的關係不太順暢的時候,可以想一想,我現在是以什麼身份在和孩子打交道?

老伍

2018年4月21日

於深圳塘朗山下

GIF

原標題:原創 | 伍罡:你是有身份的人 (親子篇),本文有刪減

進入公眾號武志紅

回復開飯,送你今天日簽~

你可能還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志紅 的精彩文章:

從小缺愛的人,長大後會有多辛苦?

TAG:武志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