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八:浴佛,洗心
GIF
宋代文學家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里,有一句描寫宋徽宗時期京城四月初八的景象:「十大禪院各有浴佛齋會……迤邐時光晝永,氣序清和」。體味起來,很是動人。
四月初八,正是釋迦牟尼佛的生日,古時此日寺院會舉行盛大的法會,僧尼和香客們以鮮花燈燭廣做供養,以香湯沐浴佛像,人們爭做布施、放生、求子等祈願活動。
古往今來,敦煌人將四月初八視為一個重要節日,紀念佛誕的佛教節日演變成異彩紛呈的廟會,經常會持續數天之久。他們舉辦浴佛齋會,燒香禮佛,歡慶佛誕的同時留下一番美好祈願。
壁畫 悉達多沐浴灌頂
根據漢傳佛史的記載,釋迦牟尼佛出生於公元前565年農曆四月初八,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傳說釋迦牟尼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現世界各國各民族的佛教徒常以浴佛等方式紀念佛祖誕辰,因此也衍生出形式各異的浴佛節民俗活動。
在敦煌壁畫中,就有龍神為剛出生的悉達多太子沐浴灌頂的畫面。
莫高窟第290窟 九龍灌頂 北周
在莫高窟宋代第76窟東壁門兩側,畫有八塔變,其中南側上層南起第一鋪,畫有悉達多太子誕生,一龍乘彩雲而下為他沐浴的生動景象。
莫高窟第76窟 樹下誕生、誕生瑞相 宋
文獻 四月八弘佛教化
敦煌文獻中,關於「四月八日」最早的記載,則出現在北魏興安三年(公元454年)《大慈如來告疏》中:「四月八日常出教化諸眾生,悉……布施一餐受我(餓)者……。」從這段記載看出古人在「四月八日」佛誕日時布施,使有需要的人免於飢餓。
可見早在北魏時期,敦煌就有在農曆四月八日弘佛教化的活動。
大慈如來告疏(局部)
對於四月初八民眾所進行的活動,敦煌文獻P.2081《四月八日、二月八日功德法》中也有記載:「自今以後,諸佛弟子道俗眾等,宜預擇寬平清潔之地,修為道場。於先一日各送象(像)集此,種種伎樂、香花供養,令一切人物得同會行道。若俗人設供請佛,檀主與其眷屬,執持香花,路左奉迎,恭敬供養,如法齋會。如是齋畢,然後還寺。」由此可見四月初八道場大會以供養佛像為主的一系列殊勝儀式。
敦煌文獻P.2081 法國國家圖書館
節日 敦煌人禮佛盛會
敦煌人將四月初八浴佛節看做不尋常的一天。
對他們而言,這不僅僅只是一個有著濃郁佛教定義的浴佛節,也是敦煌乃至河西地區的民間節日,相因成俗,歷代相傳。拍攝於清末(1908年)的照片,記錄下一個多世紀前敦行敦煌當地民眾就在浴佛節舉辦廟會,歡慶佛誕日的情景。
1908年的四月八廟會 努埃特攝影
五十年以後,人們的穿著變化了,莫高窟前的四月初八盛會依然熱鬧。
1956年5月14日的四月初八廟會
再到五十年後的今日,四月初八浴佛節不僅是傳統禮佛廟會,更是敦煌人聚會的日子。家家戶戶老老少少天還沒大亮便相約出發,帶上食物往莫高窟而來。
2007年四月初八 莫高窟聚會的人們
在九層樓前,他們燒香禮佛,祈求幸福,直至中午,人群仍未散去。
2015年四月初八 焚香禮佛
在這裡,當地百姓對佛的「供養」已然和世俗生活融為一體。花前樹下,他們聚集在一起敘舊,一些社區樂團、戲社還帶來了器樂,接上了音箱,放開嗓子,唱幾首曲子戲,吼上一陣秦腔,不亦樂乎。
2012年四月初八 敦煌曲子詞自樂班在莫高窟唱起來
除了熱鬧的廟會,每年四月初八,還有「鑽觀」的繞佛民俗。這是藏在莫高窟第96窟(九層樓)大佛背後的「奧秘」——敦煌信仰民俗,繞佛本是敬禮之一;「稽首佛足,右繞三匝」(《無量壽經》卷上);又可為功德吉祥之舉,「如禮敬佛,右繞三匝,佛眉間白毫右旋婉轉,總以右旋為吉祥」(《十地經論》卷十二)。
浴佛節當天,大佛背後的通道會打開,人們排隊從右側開始,順通道繞行三圈,以示禮佛祈福。
2006年四月初八「鑽觀」的一家三口
時光變遷,有些東西被保存下來,未被歲月侵蝕卻愈發雋永;比如信仰,比如感恩,比如希望,都是對美好的嚮往。
浴佛,也不單純是一個民間的節日、盛會,更重要的,大概是一次滌洗內心的憩息,是佛祖釋迦牟尼留給匆忙奔波的我們一個觀心的停頓。
本平台原創或轉載文章均已註明,版權歸版權人所有。
歡迎分享,轉載註明「敦煌研究院」版權信息。
TAG:敦煌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