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品茶欲白墨欲黑,古人風雅千秋隔——文人案上的墨

品茶欲白墨欲黑,古人風雅千秋隔——文人案上的墨

在明代墨譜收錄的各式墨錠中,可以看到伏虎、雲紋、龍紋、鳳紋、玉璧、瑞獸等墨塊形狀。這些墨塊的形狀既是從講究美觀實用的角度來考慮的,又暗藏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和審美趣味。

明 太乙負螭墨

八仙、太乙負螭、瑤池仙駕等是出自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物及故事形象,同時也是古人對神仙世界的認識和理解。匠人們則更能參透他們的趣味,在墨的製作中加入相關主題,讓顏色本來黯淡、形狀單一的墨塊煥發生機。

清 青麟髓墨

明代的石漆八音墨就反映出墨在製作中文人參與的重要作用。「八音」主要是指八種樂器——金、石、土、革、絲、木、匏、竹。這些樂器在古代雅樂中被廣泛使用,深受文人喜愛,而將這些樂器附著在墨上則反映了古代文人希望常有雅樂相伴的願望。

明 石漆八音墨

《尚書·堯典》中有「詩言志,歌永言,聲作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的記載,八種樂器的合奏講究的是對藝術作品整體和諧性的把握,這或許也是古代文人所追求的審美標準。

原文作者:劉潔

文章來源:《中國收藏》2018年4月刊《方寸間傾出人文情思》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中國收藏》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玉巡鑒——雅居一室 卧房用具
造型各異的漢代玉器:和田玉正式成為中國用玉的主流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