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豆瓣8分+拍出12部,戛納金棕櫚頒給他我舉雙手雙腳贊同!

豆瓣8分+拍出12部,戛納金棕櫚頒給他我舉雙手雙腳贊同!

71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得主

是枝裕和

71屆戛納電影節剛剛落下帷幕,儘管備受觀眾期待的賈樟柯導演的《江湖兒女》和李滄東導演的口碑之作《燃燒》遺憾未能獲獎。

但是,本屆戛納電影節的一個最大驚喜在於,深受國內觀眾喜愛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攜新片《小偷家族》拿下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

而這也是新千年來東亞國家首次在戛納電影節上斬獲該獎,該片目前在豆瓣評分高達8.3分。

條姐翻了翻,是枝裕和導演的電影共有12部在豆瓣上評分達到了8+,可謂是真正的優質導演:

上一次東亞國家在戛納取得金棕櫚還是1997年日本知名導演今村昌平的《鰻魚》,再上一次則是1993年內地導演陳凱歌執導的《霸王別姬》。

時隔20年後,歷來以歐美國家為主導的戛納電影節榮譽桂冠再一次回歸亞洲,對於影迷來講確實是一件值得激動的事情

而說起本次獲獎的導演是枝裕和,相信很多影迷也並不陌生,是枝裕和的上一部作品《第三度嫌疑人》就曾在今年3月份登陸內地院線。

作為當代日本知名度最高、所獲榮譽最多的導演之一,是枝裕和一直都在觀眾心目中有著無可替代的位置,而從第一部作品開始,是枝裕和就以自己穩定的發揮和良好的口碑漸漸成為影迷們口耳相傳、津津樂道的大師級導演。

說起來,《小偷家族》為是枝裕和第五次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前四次入圍作品分別是《距離》、《無人知曉》、《如父如子》、《海街日記》。

作為戛納電影節嫡系導演,這次的《小偷家族》終於讓是枝裕和如願捧得金棕櫚獎,難怪不少影迷半開玩笑地評論道「多年的媳婦終於熬成婆」~

和日本許多活躍在商業片和類型片領域的導演不同,是枝裕和幾乎不去拍商業氣息太濃的電影,而將創作重心放在對於人和社會的關懷上。

自第一部作品問世以來,是枝裕和導演的作品多為家庭題材,內容也多聚焦親情與愛,被譽為繼日本一代大師小津安二郎和成瀨四喜男後家庭題材的龍頭人物。

無論是早期的《幻之光》,或是後來的《如父如子》《海街日記》,是枝裕和總是善於發現人與人之間最平凡也最閃亮的地方,他的作品也一直在傳遞著一種「無論生活怎麼變化親情與愛都是永遠不變的紐帶」這一簡單深刻的人生哲理。

從第一部劇情片《幻之光開始,是枝裕和就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對生命與情感的體悟肆意地揮灑在作品之中。

《幻之光》藉由女主角小時候目睹奶奶失蹤以及成人後經歷丈夫死亡這兩件對其產生巨大影響的事情,表達了是枝裕和導演對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影片正如一場看似無意義實則悠長細膩的訴說,將漫長的半生濃縮於2小時光影之中...

該片入圍了當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並在國際上斬獲各項獎項,在這部艷驚四座的處女作長片中,是枝裕和並不像許多急於求成的導演一樣,用苦大仇深的筆調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是用了大量「留白」,給觀眾思考的時間與空間,讓每一個觀者看後都有自己對生命的體悟。

和風細雨般的溫柔筆觸去討論、處理生命中那些沉重的話題,可能正是是枝裕和作品中最難得和最迷人的地方。

儘管首部作品就飽受讚譽,但是枝裕和並沒有被這些榮譽和褒獎沖昏頭腦,而是以不徐不疾的節奏進行著自己的拍片。

處女作上映三年後,是枝裕和才推出第二部作品《下一站,天國》,本片同樣為是枝裕和導演作品中風格最為特殊的一部。

影片用寫實的手法講述不同的人死後在天堂中回望各自的一生,用採訪的形式呈現不同身份、不同年齡「死者」的人生觀,同時與上一部作品一樣,是枝裕和將自己對死亡和生命的思考再一次貫徹到電影之中。

2004年,已經四十歲的是枝裕和拍出了最為悲情也最為動人的作品之——《無人知曉》。

影片講述單身母親帶著四個生父各不相同的孩子艱難生活,突然一天母親離家出走,只留下20萬日元和一張小便條,四個尚處於懵懂無知年齡段的孩子就這樣開始自己新的生活,而他們即將面對的種種艱難與挑戰已經不言而喻...

《無人知曉》是導演是枝裕和第一次將攝影機聚焦兒童角色,影片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講述孩子們的生活與經歷,是枝導演曾坦言「與孩子們合作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正如很多導演都會抱怨的那樣,拍攝兒童主角會面臨著種種風險與困難,但在《無人知曉》上映後,片中幾位小主角的表現卻受到一致讚譽。

該片不僅入圍當年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其中扮演大哥的柳樂優彌還斬獲最佳男主角獎,彼時的他還不滿14歲。

2008年,是枝裕和拍攝了目前為止在影迷心目中評價最高的一部作品《步履不停》。

影片為是枝裕和有感於自己的母親而拍攝,講述了一個平凡的三代之家因長子的忌日而相聚,年邁父親對長子的早逝以及次子的不爭氣而心生芥蒂耿耿於懷,家中長女與次子的常年不在家讓這次久違的團聚生髮出了各種平凡又讓人感動的插曲...

依稀記得條姐在第一次看步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時還無法完全體會個中精髓與奧秘。

影片中既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也沒有讓人捧腹大笑的情節,而只是對家人團聚後生活瑣事的簡單記錄,如果沒有類似的經歷或者足夠的閱歷確實難以對這部平靜如水的作品產生太多共鳴。

但隨著年齡和心境的變化,在日後的多次反覆觀看後,條姐才漸漸明白,原來電影可以拍的那麼簡單又那麼動人,在對日常生活的簡單刻畫中,滿含著導演對人生、對生命的種種感悟。

原來曾經那麼讓我們忽視的親情其實是那麼的不平凡又那麼的重要;

原來父母的一句叮嚀囑咐或許會成為相伴一生的哲理名言;

原來我們對父母的態度深刻影響著在一旁嬉戲玩鬧的孩子們對我們的態度;

原來只有在與親人分離後才會真正懂得家人的珍貴...

就是這樣一部並沒有刻意煽情和刻意炫技的作品,卻能讓每一個認真看過的人有感於生活、有感於自己、有感於過往而流下真實的眼淚,這就是平凡與偉大共存的是枝裕和

《步履不停》的問世,幾乎將已經功成名就的是枝裕和一步步推向大師寶座。

直到2009年《空氣人偶》的上映,是枝裕和導演再一次展示了自己超凡的創作能力和突破自己的勇氣。

這部《空氣人偶》的主演為韓國人氣明星裴斗娜,也幾乎是是枝裕和首次與跨國演員合作的作品,影片以奇幻方式講述人偶與人類間不可思議但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

同時,本片為是枝裕和首次根據漫畫改編拍攝的電影,影片一改是枝裕和過去作品的風格,而以一種奇妙有趣的筆調講述了人與人偶之間的「不倫戀」。

影片入圍了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是枝裕和證明了自己同樣具備駕馭不同類型電影的能力。

2011年的《奇蹟》,是是枝裕和第二次將攝影機聚焦在兒童主角身上:

影片講述因父母離異而天各一方的兩兄弟,抱著能夠一家四口重新團聚的願望與一群小夥伴共同展開一段「奇蹟之旅」的故事...

片中小田切讓、長澤雅美、夏川結衣等一眾當紅明星甘於為小朋友們當綠葉,而兩兄弟間上演的親情戲令人異常動容。

在這段短暫又漫長的旅程中,他們經歷了各種或有趣或離奇的事件,兩人天真無邪的願望也伴隨著這段旅程永遠留在了他們童年記憶最深處。

《奇蹟》之後,是枝裕和分別於2013年和2015年推出了《如父如子》與《海街日記》,兩部片同樣都入圍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如父如子》講述曾經抱錯孩子的兩家人,因醫院的一通遲到的電話而打亂生活節奏,從而面臨血緣重要還是朝夕相處的感情重要這一無法抉擇的難題。

《海街日記》由四位日本當紅女星綾瀨遙、長澤雅美、夏帆、廣瀨鈴主演,講述三姐妹因父親的去世而意外見到同父異母的妹妹,面對著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四姐妹選擇在父親的故居中共同生活,四季變換中,四姐妹的故事也在悄然上演著...

說起來,《如父如子》和《海街日記》也是條姐特別喜歡的兩部是枝裕和作品,這兩部電影延續了是枝裕和以往的家庭主題,甚至於插入了許多戲劇性元素(如抱錯孩子的兩家人,同父異母的四姐妹等)。

不僅大大提升了影片的觀賞度,同時在一個個平凡的細節中,我們也能一窺生活的美好與可貴。

正如前面所說的,即使生活會面臨種種突如其來的變故,但你依然可以發現其中的閃光之處。

在今年上映的《第三度嫌疑人中,是枝裕和首度挑戰犯罪題材,影片不僅入圍日本旬報年度十佳,還獲得了日本奧斯卡獎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影片在內的多項獎項,是枝裕和也充分顯示了自己類型創作實力。

在這個浮躁商業的時代,是枝裕和就如電影世界的一個「異類」一般,永遠都在按照自己的節奏拍電影,永遠都在拍自己最想拍的電影,永遠都在記錄最感人至深的故事。

他的作品沒有浮誇華麗的風格,也沒有俏皮靚麗的台詞,卻處處寫滿了樸實寫滿了感動。

正如靜水流深一般,是枝裕和在自己擅長的家庭題材領域中辛勤耕耘的同時,也會勇於突破自己,他不會甘於現狀,也不會急於求成。

當每一個觀眾被他的電影中那些平凡可貴的人和事感動落淚的同時,是枝裕和仍然能夠不徐不疾地在電影道路上孜孜不倦的行進著,而最終他也獲得了相應的回報。

對於一位真正有著藝術修養、真正對藝術有著崇高追求的導演來講,口碑與票房幾乎已經不再重要。

而當一位導演真正將榮譽和利益拋在腦後之時,便也是登上藝術最高殿堂之日,在多年的拍片生涯中,是枝裕和或許就是這樣一位導演。

在去年四月,是枝裕和首次來到北京參加北影節,當他聽到現場粉絲狂熱的尖叫聲與各種嘉獎之詞時,說的最多的卻是「謝謝」和「其實並非如」,對於影迷們的崇拜與讚揚,是枝裕和在抱著感激之情的同時又會謙虛對待。

不僅如此,是枝裕和也多次提到華語著名導演侯孝賢給他的巨大影響,坦言「沒有認識侯孝賢,我現在可能還不是一位電影人」。

對於拍電影的態度,是枝裕和也曾說過「不打算拍任何人眼中的熱門片,而只是處於表達的需要」。

儘管在擅長的家庭題材領域中,是枝裕和儼然已經成為了日本電影界乃至世界影壇集大成式的人物,對於平凡生活的生動刻畫以及隨之帶給觀眾的無限感動,相信很多影迷已經深有體會。

無論是《無人知曉》里被母親拋棄的兄弟姐妹,還是《步履不停》里三代之家的日常羈絆。

無論是《如父如子》里兩家人間的喜怒哀愁,亦或是《海街日記》里四姐妹的春夏秋冬。

是枝裕和的電影總在記錄著最日常不過卻又最動人的生活細節淡淡的哀愁後又給人以生活的希望,用攝影機去發掘生活的閃光動人之處

與此同時,是枝裕和又是一位謙遜且上進的導演,面對溢美之詞他會一笑而過,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金棕櫚獎的鼓勵必定只會讓他在日後的創作生涯中更加勤懇務實地完成每一部作品

在光影的沉澱和歲月的洗禮中,這位備受影迷喜愛和推崇的導演已然在無形之中具備了大師風範

◎責任編輯:邁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頭條 的精彩文章:

收好這份勁爆片單,治癒你一整年的劇荒
嗑X入獄一脫成名?16位《復聯3》大佬的血淚成名史你絕對猜不到!

TAG:電影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