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厲害的王爺,力挽狂瀾,為大清國祚延續幾十年,卻敗給慈禧
大清歷史上除卻雍正而言,大部分時候皇位的傳承都極具懸念。因為清朝祖制規定,不能生前立太子,以免皇子為了太子之位相爭。畢竟這也是有先例可循的,比如雍正時期的九子奪嫡,就令朝政很是混亂。後來雍正就建立了密立儲君的制度,將立儲的聖旨放在正大光明匾後,唯有當皇帝將死時,才能打開。
因此各位阿哥,誰人登基帝王之位,早已由皇帝內定,不必明槍暗箭的爭鬥。不夠後來由於道光的一道聖旨,卻讓一位清朝皇族,掌握住大清的顯赫權利,離皇權的至尊之位都只差一步之遙而已。這個皇室成員就恭親王是奕訢 ,外號鬼子六。
道光在自己的幾個兒子中選擇誰作為皇位繼承人,曾經也很是為難,因為奕訢 能力出眾,才華亦十分卓越,他很是喜愛。不過四阿哥咸豐,生性與他頗為相似,又更令其寵愛。最終他還是選擇將皇位傳給,更符合他調性的咸豐,而將奕訢分封為親王。分封的旨意一道傳下來,出現了大清歷史上從未見的「一匣兩諭」事件。
道光本來想借奕訢的才能,輔佐咸豐,共同讓大清繁榮昌盛下去。可惜事不如人願,奕訢 的卓越才華,又身世崇高,令咸豐頗為猜忌。因此儘管分封他為恭親王,可是卻並有給予實權給他,最後還借奕訢為母爭封號的事情,革除了他的一切職務。
後來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咸豐派出僧格林沁作為主帥出戰,但是僧格林沁有勇少謀,以騎兵正面衝擊敵陣,最終慘敗。眼看無力阻擋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咸豐只好無奈出逃熱河,留下奕訢 駐守北京同聯軍進行談判事宜。
當時奕訢 年齡並不大,僅有27歲,如此事關國家安危的大事落在他的肩頭,不可謂不是一次巨大的挑戰。此外,從未和洋人打過交道的他,對於洋人的品性更是一無所知,可他還是毅然決然的林下了這艱巨的任務。這不是為了咸豐,而是為了大清,為了不愧對列祖列宗。
但是奕訢 果然沒有辜負自己的一身才華,憑藉著敏銳的察言觀色,和嚴謹的思維,他將同洋人的洽談事宜完成的極好。不僅戰後工作得以解決,洋人對他的整體表現也很讚賞。同時藉助此次事件,奕訢 還發展了自己在朝中的勢力,例如文華殿大學士桂良、副都統勝保等,都因為奕訢 表現出來的人格魅力,而心向於他。
咸豐前往熱河後沒有多久,便因素來體質虛弱,加上聯軍侵華帶來的憂心積慮,造成氣血受損而駕崩。死前他任命了八位顧命大臣輔佐自己尚未成年的兒子同治,可是忠心耿耿,立下巨大功勞的奕訢 卻不在此列。
奕訢 對咸豐的做法,內心確實應該有所不滿,因此當慈禧找到他密謀誅殺極為顧命大臣,奪得朝政大權時,他選擇了支持慈禧。事成之後,她也沒有虧待奕訢 ,賜予他議政王大臣、內務府大臣等掌握巨大實權的職位,立刻獲得無上榮光,雖不是皇帝,亦也是位極人臣。
令奕訢 史上留名的還有一重大作為,就是他一直都極為支持洋務運動,對於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等地方實力派,開展洋務運動,他都是盡自己所能的給予支持。從剛開始的「求富」到後期的「自強」,洋務運動由於在中央有奕訢 的鼎力支持開展的如火如荼,造成了清朝歷史上的「同治中興」到來。本人也因卓越的政治功績,被時人成為一代「賢王」。
但是時代民主的潮流浩浩湯湯,又豈是奕訢 他一人所能改變的,最終奕訢 支持的洋務運動,伴隨著甲午戰爭的爆發,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而被無情的宣告破產。奕訢 本人也因為後期政見與慈禧不和,以及反對慈禧修繕圓明園等幾件事,為慈禧所記恨。後來中法戰爭爆發,中國不敗而敗,慈禧便借故將掌控軍機處的奕訢 革職在家。經此一事,奕訢 更加看清慈禧的險惡,為政的熱血也慢慢清淡。光緒二十四年病故在家,時年66歲。
不過對於奕訢 的歷史評價遠遠比慈禧高,他極具遠見的開展洋務運動,遇事果斷的處理外交危機,都被後代很多史學家稱讚。因此也賦予了他改革家的稱號,甚至認為清朝後續幾十年的統治得以維持,他的付出功不可沒。
文獻出處:《清史稿》、《祺祥故事》
※此人是劉備心腹愛將,為報私怨,殺死數人,連諸葛亮不管舉報他
※此人是三國女將,連續生擒蜀漢兩大上將,最後被魏延馬岱設計拿下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