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經過優化升級的F-15,近距空戰吊打蘇-57(T-50)?

經過優化升級的F-15,近距空戰吊打蘇-57(T-50)?

原標題:經過優化升級的F-15,近距空戰吊打蘇-57(T-50)?


經過優化升級的F-15,近距空戰吊打蘇-57(T-50)?

前言:F-15是美國在越南戰爭(1955年到1975年)結束後,開始服役的雙發動機空優戰鬥機,在海灣戰爭中開始大顯神威,後出口多國,但由於造價高昂,美國開始研發其精簡和替代版本單獨發動機的F-16。

其服役30多年來,擊落別的戰機100架左右,但從沒被擊落——有說被擊落過但證據明顯不足。後根據不同國家定製和用途,升級衍生出多個版本。

如果真要在戰機裡面找一個神話和傳說,似乎只能是F-15了······

至於F-15經過優化升級,能否戰勝蘇-57(T-50),個人認為,這是可能的。因為這傢伙除過隱身性,機動性和火力、雷達系統堪比F-22,事實上,F-22就是在F-15的基礎仧發展來的,F-15是F-22的親爹。而蘇-57到現在還沒實戰過,但根據在實戰中保持「關機」和「無視」的號稱世界最強的「S-400」防空導彈來類比的話,可能真不是飽經戰火的滄桑大叔F-15的對手。

下文來自「軍機圖」

F-15C作為一款重型空優戰機,已經在美國空軍服役超過30年時間,接近退役。為使F-15C發揮最後餘熱,美國空軍對其進行了一系列升級,最新的升級計劃是為F-15C加裝紅外搜索和跟蹤(IRST)系統。據簡氏防務周刊消息,洛克希德·馬丁將於今年年底前獲得正式合同,130多架F-15C戰鬥機將於2019年接受升級改裝。



▲測試中的蘇-57戰機,這架蘇-57未換裝鋸齒噴口的產品30發動機(圖片:毛機網)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F-15C研製的Legion吊艙是一種被動式的遠程紅外搜索設備,其功能類似於蘇-27系列戰機座艙風擋前部的紅外光電球,不過功能比後者更加強大。從洛馬官網公布的產品信息來看,Legion吊艙集成了洛馬的IRST21紅外感測器和先進的數據處理能力,可在雷達關機狀態下進行遠程檢測和跟蹤。此外,Legion吊艙具有極高的開放性,其吊艙內安裝其他感測器,無需對載機進行複雜的升級,還具備即插即用能力,是一種性價比非常高的性能升級組件。除F-15戰機外,F-16也可加裝這種吊艙。


▲洛馬為F-15C研製的紅外搜索和跟蹤吊艙(圖片:洛克希德馬丁)


對此,美國《國家利益》雜誌軍事專家大衛·馬宗達日前撰文指出,加裝IRST吊艙的F-15C戰機將在未來空戰中具備近乎主宰級別的統治能力,俄軍蘇-57戰機在近距空戰中將輸給F-15C。馬宗達認為,俄軍蘇-57的隱身優勢在面對F-15C將化為烏有,F-15C裝備的AN / APG-63V3雷達有可能截獲蘇-57,然後利用AIM-120D中距空空導彈發起攻擊,迫使後者進行機動規避,然後F-15C趁機接近蘇-57,關閉有源相控陣雷達,使用IRST吊艙追蹤蘇-57噴氣尾流產生的紅外信號,然後在近距利用頭盔瞄準系統和AIM-9X格鬥彈對蘇-57進行一擊必殺。馬宗達特意補充道,在美國空軍的空戰訓練中,F-15C曾在空戰中擊敗和蘇-57一樣同為隱身戰鬥機的F-22。



▲美軍F-15C戰機(圖自網路)

就技戰術角度而言,F-15C的這種戰術是可行的,而且在實戰中,四代機面對五代機也確實有過類似的戰例。在幼發拉底河上空的對峙中,俄軍蘇-35戰鬥機曾利用IRST從後半球接近美軍一架F-22,當時後者正在追蹤一架俄軍蘇-25攻擊機,最終成功逼退美軍F-22。然而這種戰術在實際空戰中不見得能行得通。



▲試飛中的052號蘇-57,其左側發動機為產品30發動機(圖片:毛機網)


量產型號的蘇-57戰機將裝備產品-30發動機,而後者採用了隱身設計的尾噴口,具備一定的紅外抑制能力,紅外隱身性能較117S發動機有所提升。另外,F-15C裝備的AN / APG-63V3雷達要在被發現之前首先發現蘇-57,也具有一定難度,除非是體系作戰,F-15C才有可能像上文中預想的那樣先用中距彈發動進攻,然後將蘇-57拖入近距格鬥中的理想情況。就單對單的對抗而言,F-15C能自保就非常不錯了,吊打蘇-57顯然有些誇大其詞。

更多精彩,公眾號:shxf9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邵旭峰視界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身邊都集中了些啥人?
國內專家:中國南海閱兵標誌美軍亞太戰略夢的破滅

TAG:邵旭峰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