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對人類如此關鍵,有9個設計幫它們更好地生存
5 月 20 日,全球迎來首個「世界蜜蜂日」(World Bee Day)。
去年 12 月 20 日,聯合國大會在紐約宣布5 月 20 日為「世界蜜蜂日」。這是以斯洛維尼亞養蜂先驅安東·揚沙的生日確定的世界紀念日。早在 2014 年,斯洛維尼亞養蜂協會就提議設立紀念日,當時,全球農藥的過度使用和一些有害生物的增加對蜜蜂的生存構成直接威脅。
我們之前也介紹過,為填補消失的蜂群,近年來中國、美國等農業大國都在進口蜂群進行養伺。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也試圖利用微型無人機Robobees徹底代替蜜蜂。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資料顯示,當今地球上大約有 2 萬多種蜜蜂,它們是保證人類糧食安全的寶貴因素,因為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糧食的生長要依賴於它們授粉。除了確保糧食安全,對於維護整個生態系統和自然界生物多樣性也很重要。
當然,在設計領域,亦有不少設計師和藝術家關注蜜蜂保護議題。最近,義大利建築設計雜誌 Domus 的網站精選了 10 個與保護蜜蜂相關的建築、設計和藝術項目,介紹設計界如何用創新解決方案鼓勵人們保護蜜蜂。
Palazzo delle Api by Adrien MissikaPalazzo delle Api 是 La Raia 基金會推出的第六個特定地點的藝術裝置作品,出自巴黎藝術家 Adrien Missika 之手。這次的創作靈感源自設計師幾年前居住在墨西哥的一段研究經歷。
當地的園丁和農民經常使用這種結構的蜂巢,意在適應不同種類的昆蟲授粉,比如獨居蜜蜂、大黃蜂以及瓢蟲,也是它們冬眠的好去處。以 1960 年代在日本流行過的「代謝建築」為啟發,Adrien Missika 為蜜蜂創造了一個倒置的阿茲特克金字塔雕塑般的「居所」,有多達 2300 個不同直徑的孔,可以容納昆蟲棲息。整體結構由 Luserna 石材製成,這是一種當地的片狀變質岩石,非常難雕刻。
Honey Factory by Francesco Faccin這座名為 Honey Factory 的蜂巢建築,由義大利工業設計師 Francesco Faccin 設計建造。木質蜂巢結構有一根 4.5 米高的煙囪,可以讓充滿好奇心的兒童與蜜蜂保持安全距離。此外, Honey Factory 還可以防止蜜蜂受到惡劣天氣的傷害,並保持恆溫和良好的通風,非常適合城市公園這類場所,能夠吸引周邊三公里範圍內的蜜蜂。
2015 年,第一座 Honey Factory 在義大利米蘭三年展設計博物館的花園建成,作為教育基地使用,並且生產了大量的蜂蜜,之後也在韓國等地推廣開來。
Insect Hotels by Dilna Hammer捷克設計工作室 Dilna Hammer 為小蜜蜂、蝴蝶和各種昆蟲創作了一個友好型「酒店」,採用與蜂巢形狀相似的六角形,為非侵入性昆蟲(如獨居蜜蜂和瓢蟲)創造了許多藏身之處
大黃蜂的房子是專門為大黃蜂設計的,因為它有一個內嵌的走廊,大黃蜂可以在那裡創造它的家。蝴蝶屋有兩個凹槽,可以讓蝴蝶和飛蛾進入,並從這些孔洞中找到喘息的空間。
OFL Architecture 事務所與生物學家、音樂作曲家以及音箱師合作,為人們建造了一個獨特的空間 Wunderbugs,能與昆蟲進行互動。
人們可以作為自然世界的觀察者,昆蟲們在六角形蜂巢生態系統中,而感測器收集活動編織成數據。一進入這個空間,參觀者就成為這個空間的一部分,通過設置在結構內的感測器和收音裝備獲取人類活動和昆蟲活動的互動音軌。
Vulkan by Sn?hetta
挪威 Sn?hetta 建築事務所設計製作了 Vulkan 蜂箱,並將其放置於毗鄰 Mathallen 食品大廳的屋頂上。它的結構形式和圖案借鑒天然蜂巢組織,表面通過六角形嵌板接合而成。由於整個蜂箱的木質空間高於屋頂欄杆,路人從其下的街道即可觀察到該「大型蜂房」。
設計 Vulkan 蜂箱的初衷是發揮昆蟲授粉在世界糧食產量的重要作用,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目前,它已成為 Mathallen 的特色遊覽項目,遊客來此可一睹其新穎設計。
Bienenhaus by Massimiliano Dell』Olivo這是由 Massimiliano Dell』Olivo 設計的養蜂場 3 號 Bienenhaus。這些小木屋建築散佈於阿爾卑斯山上,它們的存在旨在保護寒冷與惡劣氣候中的蜂巢。 Bienenhaus 預算極低,外立面使用了雙色調的 Kunstwollen 小蜂巢,使其與高山氣候相適應,鮮艷的色彩有助控制蜜蜂的走向。
Frank Marcus 既是一位建築師,也是一位養蜂人,他在荷蘭奈梅亨的格菲特公園地面上建造了一座緊湊的展館建築,也是一處養蜂場所。這個空間特別服務於養蜂人協會,作為共享養蜂知識及蜂房的場所。有機的設計被可視化為一系列弧形、不同尺寸的圓柱形體塊。外牆覆蓋了取自當地木材的輕質木板,每個體塊頂部還設置了綠化屋頂。
從入口進入的第一個空間是課室,接著展開到光線滿溢的養蜂場。為了讓陽光儘可能多地照射到室內空間,建築還利用了開口和日光,滿足蜜蜂日常所需。
Architecture-by-Bee by Geoff Manaugh and John Becker
作家 Geoff Manaugh 和設計師 John Becker 曾幻想過一個情節:蜜蜂可以被訓練來複制精細的水泥建築。他們想像透過基因改造,蜜蜂原本產生蜂蜜的腺體會產生類似水泥的膠狀物質,可以雕琢建築細節。
他們的靈感源自設計師 Tomas Libertiny 的創意,他將蜜蜂放入玻璃罐中,於是蜜蜂按照容器形狀做出蜂窩。目前,已經有一種原生於新英格蘭的蜜蜂,能夠產出類似玻璃紙的聚合物,理論上可以在工業上取代塑膠。
Bait Hive by Joshua AkhtarBait Hive 是設計專業學生 Joshua Akhtar 的畢業作品。這是一款可摺疊的蜂箱,利用費洛蒙來安全地吸引並捕捉蜂群以達到轉移的目的。這款蜂箱通過提供蜂群一直追尋的適宜條件來工作,蜂箱通過有香味的費洛蒙將蜂群吸引過來,並與蜂蠟混合在一起。
Bait Hive 可以輕鬆地置於高處,人們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蜂群。隧道狀的泡沫入口模仿的是空心樹,為蜜蜂提供了足夠的隔離空間。蜂箱主體厚度為 6 毫米,不透明材料適合於任何天氣。彈出的底座下面是蜜蜂網格層,能夠使得蜂群在蜂箱中逗留一段時間,同時部分網格層還可以拿出來通風透氣。
圖片來源:Domusweb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洞察」號發射,帶著兩顆迷你衛星一起去了火星
※如何用鏡頭記錄自己的家?16位瑪格南攝影師完成了這件難事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