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實驗——用一個九個月大的孩子做實驗品
人類對一切的認知都不是憑空想像得來的,各行各業人的專項研究使得一個個謎底被揭開,但所有的獲得都是要有相等的代價來進行交換的,被選定為實驗品的就註定會有痛苦折磨的過程,主動探究的人類,也會在有需要時變成某一場研究的實驗品,有時就連孩子也不會倖免。
1920年一位美國心理學家約翰·布魯德斯·華生(下文簡稱約翰)出於研究興趣,平常在野外觀察兒童後,想要尋求對他提出的兒童反應觀念的行為支持。他認為孩子對某件事物的恐懼不是天生的,或者是一種非條件反應,根據經典條件反射原理,它可以制約兒童恐懼一種正常情況下兒童不會覺得恐懼的東西。於是他和他的助理羅麗莎·雷納(下文簡稱雷納)便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行了一場實驗。約翰和雷納從一所醫院裡面挑選出了一名九個月大的男嬰,取名「艾伯特」,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斐馬克診所一名僱員的兒子,以每天一美金作為交換。
實驗開始之前,約翰開始不斷的給小艾伯特送去禮物,毛絨絨可愛的小狗、灰色的小兔子、沿著繩子跳舞的小猴子玩具和一隻小白鼠。對一切都具有新鮮感的小艾伯特並未展現出絲毫的恐懼,總是很主動地去撫摸那些可愛的動物。一段時間的相處使得艾伯特對小動物有了一些感情,可兩個月後,約翰的實驗開始了。有一天約翰悄悄地躲在了艾伯特的背後,艾伯特還是一如既往的去觸摸那些小動物,在艾伯特觸摸到小白鼠的一瞬間,約翰用手中的鐵鎚使勁的敲響了事先懸掛在房間的鐵棒,響聲驚嚇到了艾伯特,他開始渾身顫抖,當艾伯特再次靠近小白鼠時約翰又會在他身後敲響鐵棒,第二聲的時候艾伯特已經開始害怕的劇烈抽搐。但是約翰並沒有停止,每當艾伯特接近小動物他就敲響一次,艾伯特終於被嚇得爬倒在坐墊上哇哇大哭。這個實驗遠遠還沒有結束,在接下來的幾天內都在重複做這個實驗,在觸摸小白鼠時受到了第七次驚嚇後,艾伯特只要看到小白鼠就會開始尖叫不止,露出恐懼的神色。
僅僅是對小白鼠的恐懼還不足矣支撐他的觀點,所以約翰依舊繼續著他的實驗。在艾伯特與之前相處的小狗和兔子身上,約翰不斷的重複在接觸瞬間就敲響鐵棒發齣劇烈聲響的實驗,小艾伯特開始害怕面前的兔子和小狗,並且對著小動物們大喊大叫,後來的艾伯特開始對毛皮大衣產生恐懼,絲毫不敢觸碰,隨著實驗的不斷進行,棉花和頭髮也開始成為艾伯特恐懼的對象。
小艾伯特的這組實驗在當今的心理學專業上偶爾還會講起,學生們還會在課堂上觀看當年做實驗時所錄下的視頻畫面——在艾伯特不注意的時候,約翰戴上了長鬍子的聖誕老人面具,並把臉貼近艾伯特,小傢伙看見後瞬間驚恐的瞪大眼睛,無比恐懼的大哭起來,不會走路的艾伯特只有儘可能的抓著坐墊使身體向另一邊傾斜過去,試圖避開那張臉。
實驗停止於艾伯特突然患上的疾病,但是約翰並沒有通過心理治療來消除艾伯特對白色東西和毛絨絨的東西的恐懼,離開實驗室的艾伯特活在這場實驗帶給他的恐懼中,當後人想要了解約翰的實驗有沒有對艾伯特的發育和成長帶來什麼終身影響時,卻發現艾伯特已經在五六歲(不同記錄中的年齡不一樣)的時候死亡了,所以到現在也沒辦法斷定那場實驗的副作用是否確實存在。但一個小孩子就這樣被作為實驗品遭受著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折磨,科學實驗的確能夠幫助人們有更真實更深入的了解,但所造成的傷害是不可控制的,也是不可預料的。這些實驗,一半是科學,一般是魔鬼,為了戰勝對未知的恐懼,科學家們有時只能變成魔鬼,用黑暗來驅逐黑暗(此句引自《中國青年報》)。
編輯:知壹
圖片:網路
TAG:知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