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光大證券張旭:少量有序債券違約有利於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光大證券張旭:少量有序債券違約有利於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

對於近日債券違約事件頻出,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22日發表研報稱,近期違約負面事件上升加重了市場的緊張情緒,以至於投資者 「談債色變」。事實上,短期來看信用債的違約必然會對市場參與者造成一定影響;但從長遠來看,少量有序違約對建立市場化的定價估值體系、完善市場風險分散分擔機制、充實評級違約率資料庫均有積極意義,也是對現有制度規範、機構和市場參與者行為的自我校驗,有利於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事實上,年初至今的違約案例相對有限,新增的違約主體僅有6家,遠低於2016年同期13家的水平。從規模上看,年初以來共有166億元的債券違約,僅相當於2016年同期205億元的80%。

張旭表示,近期債券信用方面的負面消息頻出,不少投資者認為這與2016年上半年的違約潮很相似。但其認為今年與當時有三方面「不一樣」:違約因素不一樣、違約主體的屬性不一樣、市場對違約的預期也不一樣。

首先,2016年的違約潮,主要是由於經濟下行的客觀背景以及個別發行人(如東特鋼)的主觀償債意識淡薄所致。本次所謂的「違約潮」,更多地是由於金融「強監管」所引發的信用收縮所致。

「我們相信,在人民銀行和金融監管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信用收縮的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而「違約潮」大概率將在一個季度內退卻。」張旭說。

其次,在2016年的新增違約主體中,既有國企又有民企;今年的新增違約人全部為民企。從某種意義上講,違約主體的差異源自上文所述違約主導因素的不同。在金融「強監管」的過程中,前期融資行為「不規範」的民企更容易暴露出問題。對於未來潛在違約主體的排查,建議從「融資渠道」和「融資額度」兩個維度進行判斷。在「融資渠道」維度中,主要關注貸款、債券、非標、融資租賃這四類信用的可獲得性;在「融資額度」維度中,重點關注股票質押融資佔比過高、新增借款過多的民營主體。

此外,在2016的違約潮中,市場對於違約風險的認識並不充分,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剛兌預期,因此也沒有給予信用風險合理的利差。

(證券時報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APP 的精彩文章:

深交所修訂上訴複核委員會工作細則
兩機構買入雲鋁股份1.01億元 賣出風華高科2.06億元

TAG:證券時報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