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美書店」方所後,他為「最美綠茶」竹葉青設計的茶室僅四張桌?

「最美書店」方所後,他為「最美綠茶」竹葉青設計的茶室僅四張桌?

成都人未曾想從茶里喝出一番高深哲學,在成都喝茶本身便是一種對生活的徹悟。

穿過大慈寺不大的門臉,透過老樹背後撒著綠影的鏤空窗格向內望,房間里毫無章法地擺著二十來把竹藤椅,頭頂的老式風扇吱呀轉著,大爺們正捧著蓋碗圍著矮方桌聊得熱火朝天。而旁幾個頭髮花白的阿婆,單靠手肘支著身子,仰著頭閉著眼,坐在椅子上專註地拽瞌打睡。

這是間年庚1600有餘的成都老茶社,背靠著林立的摩天大樓,與繁華嘈嚷的太古里僅一尺紅牆相隔。

大慈寺位於鬧市中心,是名副其實的都市禪林。(圖片來自網路)

初闖這裡的朱志康顯然有些怔住了,對於這個曾為成都方所操刀的台灣設計師而言,這是他從未體驗過的茶道——竹椅上一坐,茶館裡一泡,話殼子一衝,優哉游哉……

成都人茶語間的隨性慵懶、不拘不束,與他自小所熟知在喝台灣茶或福建茶時的舉止規矩,實在是大相徑庭。

2015年至2016年間,朱志康以成都方所書店勇奪金點設計獎、日本Good Design Award、德國iF設計獎等全球10多個國際獎項,2015年並獲國際權威的《Architectural Digest》雜誌評選為「世界最美書店之一」。

「觀察人的行為對設計師而言極為重要,不管是做書店還是做茶館,只有明了其中的關係後,才能讓空間與往來的人互動起來。」

為了完成竹葉青體驗店的空間設計,朱志康走訪考察了成都大大小小的飲茶空間——從當街設桌的茶檔口、四方板凳的茶鋪,到揚琴相伴的茶社、談事打牌的茶館。

就為了一件事,嘗試弄清楚現在的成都人究竟怎麼喝茶。

老式茶館。(圖片來自網路)

成都雙流彭鎮觀音閣茶館。(攝影:張雷)

而這一次「嘗試」,既是朱志康初次與茶類品牌合作設計空間,也是繼他迷醉蜀地書香之後,第一次對成都啖茶文化深入的探尋與對話。

「還未出生,差點夭折!」

鮮有人知道,體驗店設計方案的落地可謂一波三折,就因由「時尚」二字,它差點「難產致死」。

「我們花了半年做了六七套完全不同的方案,就為了探討『什麼是茶的時尚』,差一點快做不下去了。」

回想那時的經歷,朱志康將其形容是在做革命一般,為了「創新、超越、頂尖」這幾個詞,整個人掉入迷惘的沼澤,可越想要突破越是恐懼,越是掙扎越是陷得更深。

平面配置圖。

一層地坪平面圖。

「時尚本是一種新舊結合,白髮老先生穿上現代牛仔裝是時髦的,年輕人披上老一輩的皮夾克,也是時髦的。

「如果是年輕故意畫老妝會被人笑,但這個新空間並不仿古,從空間結構到泡茶關係都是老的,我們只是把它原本的風味保留,用了另一種新的語彙詮釋而已。」

待到撥雲見霧之後,雙方赫然發現「超越」的實質不是把自己推翻換掉,而是往回走——與杯中上下沉浮的茶芽一般,人生之中亦總有起起伏伏,經由重重歷練後,再以一顆「平常心」重新面對自己,這才是「竹葉青」真正的內在哲學。

攝影:方正@ejian

而還原本味與順應新時之間的關鍵,就在於如何在空間上去蕪存箐。

「過去十餘年,竹葉青在品牌塑造上並沒有強調『怎麼喝竹葉青茶』這件事,現在我們把它整個抽提了出來。但在呈現時我們又沒有很過力,就用它原有的東西,再清清淡淡地展開便好。」

朱志康拋去了傳統茶室中半遮蔽隔間的隱秘感,僅設置了四張桌子。在將市面上「竹葉青空間」中直方木條元素保留的同時,以退為進,採用留白的手法預留了店內最內里的一小部分位距,以一連排隱於木色之後的青青翠竹,為空間增添了溫潤靈動的尺度感。

讓來往這裡的人或許會有那麼星點熟悉的意味,像是回到了某處,卻又覺著總歸是有所不同。

店內後排的翠竹意象頗有光影流露之感,但重點並不在光,而是影子讓空間有了流動的美好。

但這裡和神仙樹下以喝茶為主導的論道館不同,它在根本上是一個大眾體驗式的品茶空間。從入門的那一刻始,它便在用結構與設計的隱性語言將你的整顆心安撫下來。

「但靜下來不是讓你單純地喝茶聊天,而是想讓你體悟到什麼才是竹葉青的氛圍,從人的感知出發,發現原來它不僅是一杯茶而已。」

當你看到杯中的竹葉青舒展而立的君子之態,舌尖繞過那絲絲嫩栗香的茶味,緊接著茶藝師在旁不經意地輕聲曼語,「您正品嘗的是第一泡春茶」,如此所糅雜出的那種微妙而不粘的關係,或許反而是更貼合於現代茶店的輕盈體驗。

朱志康於神仙樹「論道館」內的採訪隨拍。

一間只能「乾瞪眼」的茶館

而在19世紀末的成都,還未時興「茶店」一說,臨街擺上幾張桌椅便可招攬茶客,頗具江湖意味。

各家茶鋪的茶博士(又名堂倌)都有著「提壺羼水,起眼看人」的手上功夫,一天到晚提著一隻十來斤重的銅壺滿堂穿花,還要「嘴說話,手打卦」應付茶客。

老遠羼個「雪花蓋頂」,滾燙的鮮開水從壺嘴飛流直下,壘尖尖滿碗一個「帽兒頭」。接著,幺指拇兒一勾,再來個「海底撈月」,茶蓋子從碗底叮噹一聲,蓋倒茶碗口。

茶博士(茶倌)與長嘴壺。(攝影:張雷)

「其實長嘴壺最開始是個功能需求,而不是為了耍帥,那時每間茶鋪里桌與桌之間的距離都很窄,人來人往擠得很,茶倌沒辦法走近才需要把壺管加長,而現在這種功能基本已被保溫瓶取代了。

「雖然我不需要沿用如今僅是觀賞意義的長嘴壺這一形式,但還是想保留住成都人原本喝茶的故事與習慣。」

究竟如何回歸「幫客人倒茶」的關係?

——兩張可以讓人對望的長桌。

在傳統售茶空間中,往往會有四五個茶客圈圍著一位負責奉茶的茶藝師,而這種形如酒吧吧台的長桌是幾乎難尋的。

但當一群人喝茶、閑聊的時候,焦點往往落在了人與話題身上,卻並非茶本身,而每個位置有所間隔的長桌恰合留予了人可以獨處的空間,當人的五感被全然打開時,才算得真正開始與茶互望、對話。

攝影:方正@ejian

手挽提壺的茶藝師在兩張桌子間的小道上自由穿行,摻水時輕聲短時的導讀不會讓人心生擾意,且又恰到好處地問候到了更多茶客。

而前來討茶的人一經落座便可知曉「悄然觀望」的妙趣,一同前來的朋友相互保有一定距離,低頭各自享受與自己獨處的時光,驀然抬頭,又正好與陌生人的眼神相接,輕然點頭默示打一聲野招呼。

攝影:方正@ejian

茶館如何上演「制霸」?

有趣的是,僅僅通過空間上的幾個高低變化,仿若亦可改變觀者的情緒。

按照傳統對茶館或茶店的設計期許,打開門做生意多少會有些講究,自是希望門頭越高、標識越大,似乎如此才能更為彰顯出自家的氣派。

但竹葉青的新空間,卻與這一「行間規矩」背道而馳。入口門頭的高度故意被壓得極低,斜屋頂從內部空間的中部一直切到外部的街檐,身高稍高的人進門時還需低頭躬身入內。

攝影:方正@ejian

「這種壓縮空間的方式在中國早期空間或者日本廟宇中都可常見,那不是所謂的儀式感,而是讓你通過一個動作完成一種身份的切換。」

空間高度對於人的體驗存在著某種「誘導性」影響,當你低身、經過某個壓縮環境時自然會產生使人緊張的壓迫感,而這一手法正是利用將人的感官短暫壓制再陡然放大後,空間氣氛在短時間內迅速發生變化,讓人在外部帶有的情緒在進入室內的一瞬即刻完成切割。

立面展開詳圖。

攝影:方正@ejian

早在2014年朱志康為成都方所室內設計時,便曾在幾處入口運用過這種「高壓後釋放」的空間手法,從明亮到黑暗再重獲光明,讓人像似體會了一次進入山洞、穿行神秘隧道的興奮與刺激。

這倒又與桃花源記中所描繪的「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有著某種異曲同工之妙。

成都方所。

「從杜甫草堂到寬窄巷子,其實不難發現很多傳統茶空間的結構都存在著斜屋頂元素,它給人的想像比較像是古代喝茶的感覺,也會讓人進入的關係變得趣味之至。」

而在上月中旬,體驗店開幕前夕,朱志康特意飛到成都做空間最後呈現情況的確認。

當往來之人從天府二街的路旁遠望它時,整個門頭猶如喧鬧街道上一隻巨大的茶匣子,敞開著欲要與人相語對談,但恍惚之間它好似又讓人萌生一種穿越的錯覺,可將人的意識全然拉回到舊時。

攝影:方正@ejian

門頭似一個開口的茶匣子,又似一位往前探著身子的堂倌,低頭等待著每一位來此尋找歸屬的茶客。

在蟬鳴陣陣的炎夏,一位俠客趕路途徑一間竹林之中茅草覆頂的茶鋪,他從馬背上翻身躍下,躬身低頭著鑽入其內。房檐遮擋住屋外的半個視野,鮮有陽光的屋內涼爽至極。

俠客將手中佩劍往桌上一放,豪飲過一碗店家的涼茶。彼時,幽幽然的一陣清風吹過,他頰旁的几絲耳發與垂於桌沿的劍穗兒同時揚起,隨即在空中一舞……

山間茅屋,臨泉小酌。(攝影:張雷)

.

.

.

在都市匆匆而逝的快節奏生活中,人們往往想要尋得一隅清凈的角落偷得浮生半日閑,讓平日里緊繃著的心緒在某處能夠得以安然淺放。

而不知何時起,本該是平撫人心的純茶,卻逐漸淡退於年輕圈層獨處解壓時的首選。

或許對於他們而言,細節繁複的沖泡手法、正襟危坐的飲茶流程、返古老化的體驗空間,都可成為他們與啖茶文化相接觸感知的掛礙。

然而茶當真必然如此?斷然非也。

就某種層面上,它與醉人的酒、繚人的煙、醒人的咖啡並無絲毫差異,都只是將人暫時抽離出當下環境,轉而進入自己內心虛無世界的一個小小媒介罷了。

歲月清淺,茶知冷暖,難怪有詩云:「茶亦醉人何必酒。」

.

.

.

END

空間志096檔案

拍攝

發布

空間類型

空間面積

空間位置

1804

180517

茶空間體驗店

100平米

天府二街138號

創作團隊

策劃

撰稿

攝影

欄目

牧之

黃曦

十三 、MilaZIPART,或由方正@ejian提供,或來源於網路

空間志/人物圈/築事研究院/小藍書百科/築事會/言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別茶人」白居易
喝白茶若不懂「行話」,如同看無字天書!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