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焦慮?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都在經歷了一個從年幼無知到閱盡人間百態,從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到養家糊口,從在家靠父母到自力更生給後代提供依靠的漸變。於是慢慢地焦慮一詞也越來越多地通過人們疲憊的臉,無神的雙眼以及頭頂漸多的白髮展示它的存在。
每個人在談起焦慮的時候都會給自己找出很多理由,工作壓力太大,家庭負擔太重等等。可是我們真正了解什麼是焦慮嗎?我們產生焦慮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什麼是焦慮?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觀點,焦慮(anxiety)並不等同於焦慮障礙(anxiety disorder)(也就是我們說的焦慮症)。
焦慮是人類的一種基本情緒,意指由於情緒或心理上產生內在衝突。偶爾產生的焦慮是生活中正常的部分,當你工作中面臨問題、在考試之前、考慮做一個重要決定的時候,都會產生焦慮感。焦慮並不是壞的,在很多情況下,焦慮是一種正常反應,協助我們應付一些困難或危險。
然而在焦慮障礙當中,患者會出現過多或不實際的焦慮,甚至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焦慮障礙有多種類型,如特定恐怖症、驚恐障礙、社交焦慮障礙等等,其中最常見的是廣泛性焦慮障礙(Generalised Anxiety Disorder,GAD)。廣泛性焦慮障礙是指,不只對「特定的事件」,而是對生活中許多大小事都感到擔心。比如,如果焦慮這種情緒造成坐立不安、容易感到疲憊、難以專註、易怒、肌肉緊張、睡覺不規律這六種情況中的其中三種,並持續六個月以上,則可能罹患了GAD。
焦慮的一個特點是「未來傾向」,人們常常擔心未來有一些不好的事會發生。時常感到焦慮的人,一般都不會活在當下,總是未來導向,所以不能夠做到對於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百分之百投入。有很多專家認為,焦慮的來源,大多是擔心情況懸而未定。
焦慮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關於焦慮障礙,現代心理學上沒有找到科學的解釋,只是推斷可能與遺傳因素、個性特點、認知過程、不良生活事件、生化、軀體疾病等均有關係。在這裡也就不做無謂的探究。
焦慮情緒的產生根本原因倒是可以推演一番,供大家批評,集思廣益,返本歸元,從而找到解決焦慮的切實可行的手段。
當我們年幼無知的時候,是感覺不到焦慮的,餓了就找吃的,吃飽了就去玩耍,累了就睡覺。
當我們上了學,懂事了,會經常遇到萬一老師批評我怎麼辦?萬一考不好爸媽打我怎麼辦?萬一台上表現不好被人起鬨喝倒彩怎麼辦?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有些人選擇勇往直前,有些人選擇逃避退縮,畢竟還年輕,這些小事無論成敗,過去了就算了,不會成為牽扯太多精力的焦慮。來得快,去得也快。
當我們工作了,從跟父母索要生活費變成了給家裡寄生活費,我們面臨的就是工作穩定不穩定,收入夠不夠高等等直接影響現實生活的問題,於是在我們的焦慮情緒進一步得到了放大。
結婚了,兩個人的世界是多麼地美好。可是轉眼間,一個需要我們傾盡全力去呵護成長的小娃娃來到了世間,以後的至少18年,在中國或者可以說是後半輩子,都要為了他而奮鬥。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家人的生存問題,還有家人的社會地位問題,小娃娃以後的學習環境問題,還有老人養老的問題。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我們去妥善處理,一個不慎,可能就追悔莫及。到了這時候,焦慮?它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焦慮成了我們夜以繼日工作的動力,讓我們不敢有絲毫鬆懈,怕被時代拋棄,怕被同學拋棄,怕被孩子拋棄。
當垂垂老矣,兒孫用他們的焦慮來解放我們時,我們可能還會焦慮他們的生活,但真的無能為力,到那時,真正讓我們焦慮的是隨時可能到來的疾病和死亡。
說到這裡,回到主題,為什麼會產生焦慮?
就是因為我們對未來有期待,而期待與現實的差距會讓人產生焦慮。
我們對未來的期望有多強烈,期望與現實的差距有多大,我們的焦慮就有多強烈。用公式表示:
f(A)=f(E)*(E-R)
A(Anxiety,焦慮)
f(A) -焦慮強度
E(Expection,期望)
f(E) - 期望強度
R(Reality)
TAG:心靈的耳朵 |